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青

作品数:148 被引量:975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5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水利工程
  • 43篇天文地球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1篇长江口
  • 57篇泥沙
  • 18篇絮凝
  • 18篇水沙
  • 17篇悬沙
  • 14篇沉积物
  • 13篇浑浊带
  • 13篇长江
  • 12篇航道
  • 12篇浮泥
  • 9篇粒度
  • 8篇沙量
  • 8篇细颗粒泥沙
  • 8篇海岸
  • 7篇悬浮泥沙
  • 7篇输运
  • 7篇泥沙絮凝
  • 7篇重金
  • 7篇重金属
  • 7篇含沙

机构

  • 144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上海市环境保...
  • 3篇交通运输部长...
  • 2篇长江科学院
  • 2篇黄河水利科学...
  • 2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国家海洋技术...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长江口航道建...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48篇何青
  • 16篇刘红
  • 16篇王元叶
  • 15篇虞志英
  • 14篇王宪业
  • 14篇郭磊城
  • 10篇陈吉余
  • 8篇车越
  • 8篇蒋雪中
  • 8篇张迨
  • 7篇李九发
  • 7篇郭超
  • 6篇金镠
  • 6篇唐建华
  • 6篇程江
  • 5篇赵捷
  • 4篇周云轩
  • 4篇恽才兴
  • 4篇金鏐
  • 4篇顾靖华

传媒

  • 41篇泥沙研究
  • 11篇长江流域资源...
  • 9篇海洋学报
  • 8篇水运工程
  • 5篇地理学报
  • 5篇海洋通报
  • 4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科学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沉积学报
  • 2篇海洋工程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艺术科技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红外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10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口潮滩地貌和沉积物对人类工程的响应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河口潮滩受径潮流的共同作用,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中,其中大型人类工程往往对其短期地貌变化和沉积物特征产生巨大影响。2013年底至2014年5月,长江口崇明东滩北部开展大规模互花米草治理工程,本文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植被点云数据滤除算法、沉积物取样以及室内粒度分析等手段,对比了工程前后潮滩地貌与沉积物特征。研究发现:(1)完工后研究区域靠海及南侧区域出现明显冲刷,北侧虽出现淤积,但整个区域平均冲刷幅度仍达4 cm;(2)工程前研究区域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为29μm,工程完工后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则增大到38μm;(3)工程完工后沉积物靠海及南侧区域明显粗化,北侧沉积物则变细。结果表明,围垦工程会造成邻近潮滩大幅冲刷以及表层沉积物粗化,但潮滩不同区域地貌和沉积物特征对工程的响应仍存在空间差异性。研究揭示尽管河口潮滩长期演变过程受流域来沙条件影响,但围垦工程等局部影响因素会短期内显著改变潮滩动力地貌过程。
谢卫明何青张迨朱磊郭磊城王宪业
关键词:地貌沉积物长江口
长江口浑浊带至口外海滨输沙变化研究
2022年
长江口浑浊带至口外海滨区是流域来沙“源汇转换”的主要区域,研究大通站减沙70%背景下区域含沙量及悬沙通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2与2013年洪枯季大小潮水沙现场观测数据开展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因流域来沙显著减小,与1982年相比,2013年枯季大小潮以及洪季小潮的垂线平均含沙量和潮周期悬沙通量均分别减小40%与25%;(2)受河口航道整治与围垦等工程影响,局部区域水动力条件增强,成为2013年洪季大潮期间,北槽与南槽垂线平均含沙量与潮周期悬沙通量分别增大80%与114%的重要原因;(3)源汇转换表现为2013年洪季南汇近岸区域向口内输送为主的泥沙较1982年增加101%,该部分泥沙成为南北槽输沙循环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成果对定量评估流域减沙与局地工程在河口区的响应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张迨何青谢卫明郭磊城林建良
关键词:长江口浑浊带含沙量
长江河口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粒径的谱分析被引量:14
2005年
2003年6月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的情况下,获取了长江口徐六泾处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现场粒径系列资料,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絮凝体粒径在大小潮、表底层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长江口徐六泾处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粒径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周期:大潮表层存在7.86h,3.93h和2.95h的变化周期;小潮表层存在8.38h和3.14h的变化周期;大潮底层存在3.33h和1.19h的变化周期。研究认为长江口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对徐六泾的絮凝体粒径有影响。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流速的周期性变化,流速的周期性变化引起水流紊动剪切力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的水流紊动剪切力作用于絮凝体,从而导致絮凝体粒径的变化周期和涨落潮流历时的周期相近。
程江何青王元叶刘红夏小明
关键词:细颗粒泥沙絮凝体谱分析水流紊动激光粒度仪长江口
A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已从少数人的奢侈消费方式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的消费方式,发展势头强劲。作为超综合性的产业,旅游已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在越来越多的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
何青
关键词:休闲旅游
文献传递
网络媒体对大众的影响调查报告--基于抗震救灾中网络媒体的影响
如今,互联网发展极其迅速,而互联网的影响也日益深入.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止至2008年7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网站数量也达到191.9万个.而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随...
张洁芸朱家春胡鹏展金梦夏辉何青
关键词:网络媒体地震灾害新闻报道大众传播
粉砂淤泥质潮滩表层沉积物可侵蚀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以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室内人工样和野外柱样为研究对象,采用U-GEMS微观侵蚀系统,研究了泥沙颗粒组分、固结时间和生物作用对沉积物可侵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土含量为17. 8%~33. 7%时,沉积物可侵蚀性受黏土含量控制,总侵蚀量小;黏土含量为8. 6%~10. 7%时,总侵蚀量增大。中值粒径为7. 2~25. 9μm时,100 min内沉积物固结缓慢,2天后固结趋于稳定。盐度越大(10~40 g/L)固结越快。砂含量超过75%时,固结48 h内沉积物总侵蚀量为1. 0 kg/m^2,48 h后总侵蚀量下降64. 8%。潮滩表层沉积物可侵蚀性受黏土含量、固结程度和生物作用控制。黏土含量大于30%,生物作用强时,沉积物可侵蚀性低;植被带沉积物可侵蚀性较低,孔隙发育会显著增强表层沉积物可侵蚀性。
陈思明王宪业孙健伟何青
关键词:剪切应力
2006年长江特枯径流特征及其原因初探被引量:22
2008年
2006年长江流域出现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枯水,对长江流域用水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使用2006年长江干支流主要水文站水情资料和长江流域气象资料,并同时考虑了三峡蓄水的影响,分析了2006年长江径流过程特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2006年长江径流量减少主要是汛期径流量显著减少所致,表现出“汛期特枯”的特点。径流量和水位最大降幅都出现在8~9月份,各站径流量最大减幅都超过50%,水位汛期也有显著下降。洞庭湖、汉江与历史同期相比,汛期来水也明显偏小;而鄱阳湖来水略丰,对干流枯水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7、8月份长江上游区(特别是屏山至宜昌区间)降水少气温高是形成长江汛期特枯的主要原因。气象变化与径流变化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三峡蓄水使2006年10月宜昌站径流量减少了一半左右,而对10~11月大通径流减少影响率为18.7%。
徐俊杰何青刘红陈吉余
关键词:长江降水三峡蓄水
长江悬浮物絮凝特征被引量:9
2011年
河流淡水环境的实有絮凝特征及变化过程长期以来缺乏观测和研究。本文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实测得到长江流域干流4 050km,13个主要站位的絮团大小、分布和沿程变化特征,对比分散粒径和悬浮物浓度,得到认识:长江干流水体的现场悬浮物絮团粒径平均为35μm(洪季),泥沙中值粒径平均为5μm,絮团粒径比泥沙中值粒径大一个量级,证明了长江干流絮凝现象的普遍存在。上游石鼓至万州,絮团粒径平均为17μm,明显小于中下游絮团粒径,为47μm。上游与中下游絮团粒径的差别,主要是受水动力条件的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对于絮凝过程有一定的影响,水库以上缓流区水体滞留时间长,有利于絮团成长;库区絮团经过大坝,被水流打散而破碎,产生解絮过程。絮团在长江干流水体中已经形成,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其粒径要比河口絮团粒径小。河口环境下,絮团可以增长数倍。联系已有长江河口絮凝现象的观测研究,河流淡水环境的絮团可作为河口盐淡水环境絮团的背景絮团。全文提示了在研究河流泥沙输运、水库泥沙淤积和河流污染物输送等方面应该充分考虑絮凝的影响。
陈锦山何青郭磊城
关键词:长江悬浮物絮凝沉速
长江河口浮泥形成机理及变化过程被引量:44
2001年
1976年以来 ,在长江河口盐水楔和最大浑浊带活动的河道进行了 2 0余次现场观测。本文在现场观测资料基础上 ,确认长江河口浮泥由细颗粒泥沙组成 ,中值粒径在8— 1 1 5μm ,小于 2 μm的粘土占 2 8 1 8%— 36 39%。长江河口浮泥是悬沙在盐淡水混合环境中絮凝沉降于近底和风暴潮再悬浮泥沙形成的高浓度浑水层。在成因类型上分为憩流浮泥、盐水楔浮泥和风暴潮浮泥 ,第 1种在涨或落潮转流期低流时形成 ,规模大 ,厚度薄 ;第 2种在盐水楔发育时形成 ,规模较小 ,厚度较大 ;第 3种在大风后形成 ,规模大 ,范围广 ;若三者相遇 ,则浮泥厚度和范围最大。浮泥具有洪枯季、大小潮和风暴周期变化规律。长江河口河道宽浅 ,但河槽中动力作用较强 ,自然状态下浮泥层比较薄 ,在人工疏浚河槽中可以出现 1 0m多厚的浮泥层。浮泥层的变化与河口拦门沙的冲淤有良好的正相关。
李九发何青徐海根
关键词:浮泥盐水楔絮凝沉降风暴潮
基于地面激光扫描系统的崇明东滩湿地监测
高精度的数字地面模型是海岸带冲淤模型的建立、冲淤量的计算、海岸带地貌的监测以及海岸带风险评估等提供了基本的数据。近年来,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机载激光雷达(Lidar)以其测量精度高、数据获取效率以及处理效率高等优势,在大...
钱伟伟周云轩田波何青Keqi Zhang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点云DEM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