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磊城

作品数:17 被引量:84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水利工程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泥沙
  • 8篇长江口
  • 4篇沉积物
  • 3篇水沙
  • 3篇泥沙絮凝
  • 3篇长江
  • 3篇沉速
  • 2篇地貌
  • 2篇絮凝
  • 2篇悬移质
  • 2篇输运
  • 2篇水库
  • 2篇柱状沉积物
  • 2篇黏性
  • 2篇紊动
  • 2篇细颗粒泥沙
  • 2篇细颗粒泥沙絮...
  • 2篇粒度
  • 2篇控制站
  • 2篇沉降

机构

  • 17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作者

  • 17篇郭磊城
  • 17篇何青
  • 8篇王宪业
  • 4篇郭超
  • 2篇张迨
  • 1篇赵捷
  • 1篇陈锦山
  • 1篇沈芳
  • 1篇田欣
  • 1篇林建良

传媒

  • 5篇泥沙研究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海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河口潮波时空特征再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长江河口的潮波传播受到近岸及河口浅水地形及长江径流的显著影响,表现出很强的时空变化特征。已有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徐六泾以下的河口段,还缺少对河口系统的潮波特征分析。本文基于大通、南京、徐六泾和牛皮礁4站的年内连续潮位资料,分析了主要天文分潮和浅水分潮的振幅沿程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和规律,认识到洪季大径流对江阴以上的近口段潮汐衰减作用显著大于枯季,而河口段的平均潮差有一定的半年周期变化,年内秋季最大。口内高频浅水分潮振幅在河口下段最大,且洪季大于枯季,低频浅水分潮则在河口上游振幅最大,由此反应径流对潮汐改造的非线性作用。这些认识可为水道航运及相关河口研究提供基础认识。最后本文也指出关于长江河口潮汐特征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期下一步工作取得相应进展。
郭磊城朱春燕何青Wang Zheng Bing万远扬
关键词:长江口潮汐径流潮差
河口潮滩地貌和沉积物对人类工程的响应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河口潮滩受径潮流的共同作用,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中,其中大型人类工程往往对其短期地貌变化和沉积物特征产生巨大影响。2013年底至2014年5月,长江口崇明东滩北部开展大规模互花米草治理工程,本文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植被点云数据滤除算法、沉积物取样以及室内粒度分析等手段,对比了工程前后潮滩地貌与沉积物特征。研究发现:(1)完工后研究区域靠海及南侧区域出现明显冲刷,北侧虽出现淤积,但整个区域平均冲刷幅度仍达4 cm;(2)工程前研究区域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为29μm,工程完工后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则增大到38μm;(3)工程完工后沉积物靠海及南侧区域明显粗化,北侧沉积物则变细。结果表明,围垦工程会造成邻近潮滩大幅冲刷以及表层沉积物粗化,但潮滩不同区域地貌和沉积物特征对工程的响应仍存在空间差异性。研究揭示尽管河口潮滩长期演变过程受流域来沙条件影响,但围垦工程等局部影响因素会短期内显著改变潮滩动力地貌过程。
谢卫明何青张迨朱磊郭磊城王宪业
关键词:地貌沉积物长江口
长江悬浮物絮凝特征被引量:9
2011年
河流淡水环境的实有絮凝特征及变化过程长期以来缺乏观测和研究。本文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实测得到长江流域干流4 050km,13个主要站位的絮团大小、分布和沿程变化特征,对比分散粒径和悬浮物浓度,得到认识:长江干流水体的现场悬浮物絮团粒径平均为35μm(洪季),泥沙中值粒径平均为5μm,絮团粒径比泥沙中值粒径大一个量级,证明了长江干流絮凝现象的普遍存在。上游石鼓至万州,絮团粒径平均为17μm,明显小于中下游絮团粒径,为47μm。上游与中下游絮团粒径的差别,主要是受水动力条件的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对于絮凝过程有一定的影响,水库以上缓流区水体滞留时间长,有利于絮团成长;库区絮团经过大坝,被水流打散而破碎,产生解絮过程。絮团在长江干流水体中已经形成,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其粒径要比河口絮团粒径小。河口环境下,絮团可以增长数倍。联系已有长江河口絮凝现象的观测研究,河流淡水环境的絮团可作为河口盐淡水环境絮团的背景絮团。全文提示了在研究河流泥沙输运、水库泥沙淤积和河流污染物输送等方面应该充分考虑絮凝的影响。
陈锦山何青郭磊城
关键词:长江悬浮物絮凝沉速
长江口航道柱样沉积物特征及泥沙来源被引量:1
2015年
根据2014年1月北槽航道坝田区采集的13组浅钻柱状样(柱长为19~107cm),着重分析了浅钻柱状样沉积物的粒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北槽上段和中段呈南粗北细的沉积物分布格局,南北侧沉积物中值粒径分别为29~40和14~18μm;北槽下段南北两侧沉积物粗细差异趋同,中值粒径范围为23~27μm。沿北槽纵向,南侧沉积物中值粒径和砂的含量自口内向口外呈减小趋势,而北侧正好与此相反,表明北槽内涨落潮流路分歧影响泥沙的沉积和分选。北槽柱状沉积物大多存在三组关键组分,即细组分7.8~26.3μm、粗组分37.4~126.0μm及更粗组分〉193.5μm,分别代表流域及海域来沙中的悬沙沉积、周围浅滩越堤供沙及风暴作用所致的泥沙沉积。其中粗组分37.4~126.0μm为北槽坝田区沉积物的环境敏感组分。相关成果,从沉积的角度可以为深化研究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的泥沙来源和淤积原因提供依据。
邢超锋何青邓智瑞王宪业郭磊城
关键词:柱状沉积物粒度特性
河口海岸中长时间尺度动力地貌系统模拟研究与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我国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研究以沉积学和地貌学的方法侧重静态描述,动力地貌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不多,与缺少动力地貌模型技术有关。本文介绍了中长时间尺度的河口海岸动力地貌模型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讨论了决定动力地貌演变的泥沙余输运及引起泥沙余输运的主要动力因子,介绍了动力地貌模型的应用进展,进而分析了河口海岸地貌过程的机制和地貌平衡系统。本文指出对淤泥质及复杂动力条件下的河口海岸动力地貌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郭磊城何青Dano ROELVINKZhengbing WANGMick VAN DER WEGEN
关键词:海岸动力地貌
紊动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利用室内环形水槽及高倍摄像设备,定量研究了不同悬沙浓度及紊动剪切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特性的影响。试验中观测到的絮团粒径为分散颗粒的几倍到几十倍,絮团中值粒径随着水体紊动剪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的中值粒径约为150μm,出现在紊动剪切为30 1/s条件下。悬沙浓度的增大促进絮团的发育,在350 mg/L条件下形成的絮团整体粒径比150 mg/L条件下的更大。絮团中值沉降速度在0.7~3.4 mm/s之间,絮团最大的中值沉速出现在紊动强度最大时65 1/s,此时所形成的絮团结构密实,有效密度较大。絮团有效密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采用变分形维数方法,对有效密度随粒径变化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郭超何青何青郭磊城
关键词:泥沙絮凝沉速
潮沟系统水沙输运研究——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本研究以崇明东滩2015年4月实测潮间带水沙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潮沟、盐沼及光滩的水沙特征,重点研究了潮沟系统及邻近潮滩潮周期内悬沙通量情况。结果表明:(1)潮沟表层沉积物比潮滩细,二者平均中值粒径分别为21.7μm和33.0μm,悬沙粒径由海向陆逐渐变小;(2)大、小潮沟潮周期内潮流均以往复流为主,垂向平均流速分别为15.4cm/s和34.6cm/s;盐沼界和光滩则以旋转流为主,平均流速分别为11.3cm/s和28.9cm/s;(3)潮沟中的高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潮初期,最大可达7.5kg/m^3,而潮滩高悬沙浓度则出现在潮落潮中期和高水位时刻;大、小潮沟和盐沼界站涨潮阶段平均悬沙浓度大于落潮阶段,光滩站则相反。潮沟悬沙主要来自邻近水域,而潮滩悬沙则与滩面表层沉积物密切相关;(4)潮沟在潮周期内净输沙方向均指向滩地,大潮沟潮周期单宽净输沙量可达4.0t/m;盐沼界处垂直岸线和沿岸输沙强度相近,净输沙由海向陆,潮周期离岸输沙强度为1.0t/m;光滩沿岸输沙强度远大于垂直岸线输沙,光滩净输沙由陆向海。研究揭示了潮间带潮沟系统的强供沙能力以及研究区域光滩冲蚀,盐沼植被带淤积的动力地貌过程。
谢卫明何青王宪业郭磊城郭超
关键词:长江口盐沼泥沙水动力
紊动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影响试验研究(摘要)
本研究利用室内环形水槽及高倍摄像设备,定量研究了不同悬沙浓度及紊动剪切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特性的影响。试验中观测到的絮团粒径为分散颗粒的几倍到几十倍,絮团中值粒径随着水体紊动剪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的...
郭超何青郭磊城王宪业
关键词:泥沙絮凝沉速
ASM在近底泥沙浓度剖面观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ASM是现场悬浮物浓度的高分辨率剖面观测仪,在测量悬沙浓度方面具有多点同步的优点。将ASM应用于长江口北槽近底三脚架观测系统,观测近底1m的泥沙浓度剖面。结合同步的OBS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ASM所测浊度数据的可靠性及敏感度。通过对ASM的浊度参数进行含沙量转换的室内标定实验,分析了水体浊度、悬浮物颗粒和浓度间的关系,讨论了泥沙颗粒大小及级配差对ASM观测的影响。结合近底层水沙观测系统,给出了ASM的应用前景,可为基于该仪器的河口海岸滩槽水沙观测及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邢超锋何青郭磊城邓智瑞
关键词:ASM
长江口南北支水沙特性观测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2009和2010年洪枯季、大小潮长江口南北支长时间序列的水沙盐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近期南北支的水沙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南北支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北支水沙盐倒灌,特别是泥沙倒灌对南支水域悬沙浓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北支盐度和悬沙浓度年际、季节性及大小潮差异明显,一般大潮大于小潮,枯季大于洪季,平水年大于丰水年;南支受径流影响大,悬沙浓度均值在0.2kg/m3左右,盐度在0.25‰左右,南支悬沙浓度和盐度的大小均较北支小一个量级,其变化较北支复杂,尤其是在落潮时段盐度和悬沙浓度短时间内明显增加。北支作为河口唯一受潮汐控制的分支,水沙盐倒灌南支,倒灌期间南支悬沙浓度增加,洪季大潮有微弱沙量倒灌,悬沙浓度有0.05kg/m3的增幅,枯季大潮泥沙倒灌尤甚,南支悬沙浓度长时间维持在0.25kg/m3左右,最高可达0.62kg/m3。如上游径流量减小显著,则北支泥沙和盐水倒灌对南支的影响会增大。
赵捷何青王宪业郭磊城
关键词:长江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