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丕华
- 作品数:67 被引量:32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中日友好医院院级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梁贻俊教授治疗脑血管畸形引发频繁晕厥验案
- 2013年
- 我们有幸跟随国家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梁贻俊教授学习,在临证中,跟随梁老治疗1例因脑血管畸形引发频繁晕厥及顽固性头痛案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 赵岳侯丕华
- 关键词:厥证脑血管畸形名医经验
-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颈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分布。方法选择全国七省市1 31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观察老年高血压病症候特点、分级分布、证型分布规律,比较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分布、颈动脉硬化分布、年龄分布。结果中医辨证共4个主要证型,共736例(56.15%),分别为痰湿壅盛(210例,16.02%)、阴虚阳亢(177例,13.50%)、肝肾阴虚(79例,6.03%)和气阴两虚型(252例,19.22%),另有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两个亚型。211例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检测, 152例(72.38%)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型多见;660例主要证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测,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82例(27.58%)和322例(48.79%);60~79岁的患者以阴虚阳亢型为主,而80岁以上患者以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型,不同中医证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年龄分布有一定差异。
- 侯丕华陈改玲谷万里王大伟王晓峰赵晓华许滔史载祥
-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
- 梁贻俊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特色被引量:1
- 2001年
- 梁贻俊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她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疗效显著。如加开窍醒神之剂治疗嗜睡、幻听 ;加清热除烦之剂治疗失眠 ;加平肝潜阳之剂治疗眩晕 ;加健脾化饮之剂治疗呕吐等。
- 刘春芳侯丕华
- 关键词:温胆汤中医药疗法神经系统疾病辩证论治
- 梁贻俊治疗高热经验被引量:2
- 1999年
- 疑难性高热症病情复杂,临床上经用多种方法治疗常不能控制,有时虽暂时热退,继则又复热,实为难治。梁贻俊教授从医40年,在热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疑难高热的辨治,具有独特见解,兹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 侯丕华刘春芳
- 关键词:发热中医药疗法
- 梁贻俊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被引量:9
- 1999年
- 梁贻俊教授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她强调整体辨证,在治疗上注意标本兼顾。痛重时以治标为主,治本为辅;痛缓反复发作时,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她善用生脉散益气养阴,维护心功治其本;又因致病之邪不同而分别应用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祛浊、通络消滞等方法,以祛除致病之邪,畅通心脉而治其标。在中成药的运用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因而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刘春芳侯丕华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疗法
- 梁贻俊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被引量:3
- 1999年
- 梁贻俊教授在临证中遵循异病同治的原则,运用补阳还五汤重用补气之品并加水蛭、桑枝、丝瓜络等治疗高颈段脊髓病;加水蛭、穿山甲、附子、炮姜等治疗双下肢深静脉炎;少用补气之品加水蛭、女贞子、旱莲草、玄参等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加桂枝、丝瓜络、党参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加桂枝、藿香、熟地黄等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等病,疗效显著。
- 侯丕华刘春芳
- 关键词:疑难杂病中医药疗法补阳还五汤
- 中医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与治疗体会(附8例病例分析)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观察多发性骨髓瘤临床不同时期的表现,从中医辨证分为7个证型,提出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原则,结合化疗又提出不同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另又发现缓解病例,尚不能控制溶骨损伤,就此提出防溶骨损伤治疗设想,已在临床观察中。
- 梁贻俊侯丕华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认识治法
- 活血化瘀在老年病治疗中的运用被引量:7
- 2008年
- 血瘀是诸多老年病的主要病机之一,老年病血瘀的特点:多因虚而致瘀,瘀与虚并存;瘀血多逐渐、缓慢形成,临证并非必见瘀血征象;瘀血范围广泛、瘀深难化。在治疗上活血化瘀当贯穿老年病治疗过程的始终,又多需与益气、补肾、养血法则合用,方可化瘀而不伤正、扶正而助化瘀,收事半功倍之功。
- 侯丕华吴玉为
- 关键词:老年病中医药疗法活血化瘀
- 论中医“治未病”与高血压病的一、二级预防
- 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高血压的防治任务艰巨,充分运用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未病先防”——针对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临界高血压,抓住疾病前期的主要病因病机,尽早合理选用功能锻炼、气功、针灸、中药等方法加以干预,做...
- 侯丕华吴玉为
- 文献传递
- 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8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部应用基础治疗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日1次。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1周。观察评价两组患者胫神经感觉神经(SCV)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MCV)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定量检查,症状积分变化。评价血糖变化和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右胫神经MCV、SCV传导速度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23,P=0.0002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MCV、SCV传导速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24376、P=0.04890)。治疗前后治疗组左胫神经MCV、SCV传导速度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2.2134E-8、P=0.00009)。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MCV、SCV传导速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936、P=0.00094)。治疗组疗前疗后左冷感觉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29),治疗前后左温感觉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8)。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左冷感觉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8444),左温感觉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4488)。两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P=1.1944E-12,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P=0.000063,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疏血通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改善神经传导和温度觉。短期疗效肯定。
- 周作荣康晋张楠楠侯丕华
- 关键词:疏血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