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威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抚顺矿务局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理
  • 2篇上皮
  • 2篇肿瘤
  • 2篇文献复习
  • 2篇腺瘤
  • 2篇腺肿瘤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观察
  • 2篇锯齿状腺瘤
  • 2篇复习
  • 2篇病理观察
  • 1篇形态学
  • 1篇乳腺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上皮癌
  • 1篇上皮瘤
  • 1篇涎腺
  • 1篇腺肌上皮瘤
  • 1篇淋巴

机构

  • 4篇抚顺矿务局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刘东威
  • 5篇唐仁泉
  • 4篇张学义
  • 4篇张伟
  • 4篇刘媛媛
  • 2篇张学义
  • 2篇张宇
  • 1篇李桂玲
  • 1篇徐东来

传媒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一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乳腺外上象限,不规则形,与周围界限不清,切面灰黄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腺无痛性包块,活动度差。其组织学特点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细胞组成,呈巢状、腺管状,中间为腺上皮,周围为肌上皮,肌上皮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增多,可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腺上皮细胞表达EMA和CK(34BE12),肌上皮细胞表达p63、SMA和Calponin。结论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有转移者预后差,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张伟唐仁泉刘媛媛张学义刘东威
关键词:乳腺肿瘤肌上皮瘤
锯齿状腺瘤的病理学特点、内镜活检及临床(附38例报告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锯齿状腺瘤(SA)病理组织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方法对1154例1464枚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进行重新观察。结果共检出锯齿状腺瘤38例43枚,占所有结直肠息肉的2.94%,男女比1.71,平均年龄62.3岁,伴低级别增生14枚,伴高级别增生7枚,癌变3枚。结论锯齿状腺瘤是一种具有独立性质的结直肠上皮源性肿瘤,有高恶变率,应注意鉴别。
张宇唐仁泉李桂玲刘东威张学义
关键词:锯齿状腺瘤病理学特点形态学
E-cadherin和Ez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Ez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E-cadherin和Ezrin的表达。结果①E-cadherin在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9.68%,低于在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90.32%(P<0.05),Ezrin在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4.19%,高于在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16.13%(P<0.05)。②E-cadherin和Ezrin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zrin的表达还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③大肠癌中E-cadherin与Ez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P<0.05)。结论E-cadherin和Ezrin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在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cadherin和Ezrin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张伟刘媛媛徐东来刘东威张学义
关键词:大肠癌EZRIN
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1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甲状腺CAS-TLE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甲状腺下极,不规则形,与周围界限较清,切面灰白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无痛性包块,活动度差,伴呼吸困难。其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较大,多边形、卵圆形,细胞核泡状,核仁明显,肿瘤细胞呈片状、索条状、岛状,间质可见纤维组织及成熟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表达CD5、CD117和CK。结论:甲状腺CASTIE是一种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广泛全切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
张伟唐仁泉刘媛媛张学义刘东威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临床病理
P53、Bcl-2蛋白在锯齿状腺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P53、Bcl-2在锯齿状腺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增生性息肉20例,锯齿状腺瘤20例,普通腺瘤20例标本,做免疫组化P53、Bcl-2。结果Bcl-2在普通息肉中,锯齿状腺瘤腺隐窝底部与上部,阳性率与增生性息肉是相同的,中部与增生性息肉相同但低于普通腺瘤(P<0.01),P53阳性表达在锯齿状腺瘤和普通腺瘤中无明显不同,增生性息肉表达较低(P<0.05)。结论锯齿状腺瘤具有细胞明显增生的免疫组化特征,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直结肠肿瘤。
张宇唐仁泉张学义刘东威
关键词:锯齿状腺瘤P53BCL-2
涎腺淋巴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涎腺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涎腺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结果:3例肿瘤发生于耳垂下,2例发生于下颌下区。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包块,活动度差,伴有疼痛。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较大,多角形、卵圆形,细胞核泡状,肿瘤细胞呈片状、岛状、索条状,间质为成熟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免疫组化:5例肿瘤细胞CK(pan)、EMA、EBV均为(+);而S-100、CgA、CD68、LCA、Vimentin、SMA均为(-);间质细胞CD3、CD20、CD43均为部分(+)。结论:涎腺淋巴上皮癌非常少见,是一种分化差,但是预后尚可的肿瘤,确诊依赖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广泛全切和术后辅助放疗是本病的最佳治疗措施。
张伟唐仁泉刘媛媛刘东威张学义
关键词:淋巴上皮癌涎腺临床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