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服氨酚羟考酮和盐酸曲马多治疗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早期疼痛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5年
-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早期单次口服氨酚羟考酮 (泰勒宁 )和盐酸曲马多 (奇曼丁 )进行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 0例VAS评分 >3分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 ,随机分 3组 ,分别口服泰勒宁、奇曼丁或安慰剂 1片 ,3组病人均给予吗啡静脉自控止痛泵作为补救镇痛用药。观察并记录服药即刻、服药后 0 .2 5、0 .5、0 .75、1、2、4、6、8、12、2 4h的VAS评分、PCA用量以及不良反应 ,根据VAS评分计算疼痛缓解度 ,2 4h进行总体镇痛满意度评估。结果 :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VAS评分低于安慰剂组 (P <0 .0 5 ) ,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之间VAS评分相近 (P >0 .0 5 )。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补救PCA吗啡用量明显低于安慰剂组 (P <0 .0 5 ) ,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补救PCA吗啡用量相当 (P >0 .0 5 )。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总体镇痛满意度评估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 2 4h恶心呕吐率方面 ,奇曼丁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5 )。结论 :口服泰勒宁和奇曼丁能有效地缓解妇科腹腔镜病人手术后的中至重度疼痛 ,早期口服给药镇痛的方式安全、有效。与奇曼丁组相比 ,泰勒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张志永贾乃光黄文起黄宇光刘薇冷金花高雪松杨扬张亚军刘春霞曹雷林世清
- 关键词:奇曼丁氨酚羟考酮曲马多
- 胸段和腰段硬膜外腔给药开胸术后镇痛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胸段和腰段硬膜外给药的镇痛作用.方法:60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配到胸段(TEA)或腰段(LEA)硬膜外镇痛组,每组30例.麻醉前行T5~6间隙(TEA组)或L1~2间隙(LEA组)硬膜外置管.术毕首先经硬膜外导管推注(8ml),随后持续输注(5ml/h)20μg/ml吗啡溶液.观察TEA和LEA的镇痛效果、额外镇痛药用量、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①LEA组术后咳嗽时疼痛评分与TE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病例术后无需额外使用镇痛药.③术后24h和48h FEV1和FV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④术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和恶心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吗啡LEA可以作为吗啡TEA的一种替代方法用于开胸术后镇痛.
- 孟冬祥樊碧发刘春霞曹雷宋际明贾乃光
- 关键词:术后镇痛硬膜外开胸术后硬膜外腔给药腰段胸段RAMSAY镇静评分
- 减重代谢术前患者肥胖相关病耻感的质性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深入了解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前肥胖相关的病耻感体验,以期为提高患者手术信心和术后自我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9名拟行减重代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运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减重代谢手术患者的术前病耻感体验归结为4个类属。类属一:病耻感体验,即自卑感、孤独、自责和被歧视的经历;类属二:病耻感来源,一方面来自自身,另一方面来自他人,如亲友和同事、医护人员、公众;类属三:病耻感的应对,包括盲目采取各种方法,减少社会活动、逃避、持有积极减重的态度;类属四:对手术改善肥胖的态度,包括经他人推荐相信减重效果,或对手术了解较少抱着尝试心态。结论减重代谢手术的患者术前存在病耻感体验,医护人员应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指导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同时应做好社会健康教育,加强公众对肥胖与代谢疾病的认识,正确认识减重代谢手术在治疗肥胖与代谢疾病中的效果。
- 姚琳柳清霞郭佳刘春霞高硕
- 关键词:肥胖病耻感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疼痛阈值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40)、局部麻醉组(n=40)和硬膜外麻醉组(n=40)。对比分析三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疼痛阈值(VAS值)、疼痛总分(PRI)与疼痛强度(PPI)、温度疼痛阈值和电疼痛阈值以及采取自控镇痛、止痛药的情况。结果: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5.00%,局部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87.50%,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2.50%。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全身麻醉组显著优于局部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P<0.05)。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麻醉后的VAS值、PRI和PPI值、温度疼痛阈值和电疼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患者(P<0.05)。全身麻醉组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止痛的概率为1.67%,局部麻醉组为30.00%,硬膜外麻醉组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方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较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张浩蔡永林李帆刘春霞韩柳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疼痛阈值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
- 减重代谢术后3年内患者体重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的体重下降情况,并分析其心理社会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月至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减重代谢手术后患者19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一般健康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工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等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值为(10.97±7.10)kg/m^(2),术后减重效果较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手术方式和居住方式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患者术后体重下降总变异的28.8%。结论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后体重下降明显,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感、手术方式和居住方式是术后减重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 姚琳柳清霞刘春霞高硕
- 关键词:体重管理问卷调查
- 一种改进型导尿管
- 一种改进型导尿管,其包括尿管主体,尿管主体前端的出尿孔,球囊,尿管主体后端的充水囊接头及与接尿袋连接的引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尿孔设置2‑8个;且出尿孔为从尿管边缘向内侧內缩的结构,且在尿管主体后端的非充水囊接头内设...
- 宋肖霞张华陈亚丽薛文瑜张晓晓王明芳廉小靖刘春霞王娜杜雪敏
- 文献传递
- 国产0.5%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被引量:27
- 2004年
- 目的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Ⅱ期临床试验,评价国产0.5%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120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0.5%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试验组使用0.5%盐酸左旋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每组60例。药物有效性的观察指标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质量。安全性的观察指标包括: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前及术后24h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等,并观察自用药后至出院前的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感觉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感觉阻滞上界略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均达到T3水平。试验组患者运动阻滞程度达2-3分者约占46.7%,而对照组则为78.3%,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麻醉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BP、HR和SpO2在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ALT、AST、Cr、BUN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国产0.5%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可?
- 朱波龚志毅叶铁虎吴新民孟美金王庚贾乃光张亚军刘春霞
-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起效时间连续硬膜外麻醉SPO2
- 减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减重手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实现减重降糖目的的医疗手段,手术仅是其中一个环节,减重术后长期管理与手术减重降糖效果紧密相关。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的健康和疾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近年来减重术后管理中心理状态引起越来越多关注。本文对成人减重术后的心理状态、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提出对策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工作者了解患者减重手术后的心理状态,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姚琳刘春霞王金凤
- 关键词:减重手术精神心理影响因素
- 减重患者术后出院准备度评分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估减重术后患者身心状态、进一步康复能力和延续护理干预重点,探讨患者出院准备度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以2021年12月—2022年7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减重中心病房住院的426例减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同时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包括个人状态3个条目、适应能力5个条目和预期性支持4个条目)评估患者术后2d、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出院准备情况。结果:本组减重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标准化总分为9.38±1.12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5次出院准备度评分中,个人状态、适应能力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术后2d时出院准备度评分呈最低状态,术后6个月时呈第2个低谷,术后1年时回升至最佳。结论:减重手术患者在术后不同阶段的出院准备度(个人状态和适应能力)具有波动性,应关注减重术后早期和出院6个月的患者,以提升减重效果。
- 姚琳刘春霞高硕孟化
- 关键词:减重手术肥胖
- 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用药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用药量的影响。方法:75例接受桥小脑角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术中静脉吸入复合维持麻醉。A组未使用氟比洛芬酯。B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C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mg/kg。手术中吸入笑气的浓度不变,根据熵指数监测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调节静脉麻醉药用量。记录手术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异丙酚与雷米芬太尼用量。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相同。A组患者手术中异丙酚的用量为183.49±29.82mg,雷米芬太尼用量为563.45±9.61μg。B组患者手术中异丙酚的用量为171.18±34.82mg,雷米芬太尼的用量为496.44±69.07μg。C组患者异丙酚的用量为143.2±29.03mg,雷米芬太尼的用量为363.60±51.86μg。与A组相比,C组患者手术中异丙酚与雷米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对手术中麻醉药用量影响不大。而静脉注射2mg/kg能明显减少手术中麻醉药用量。
- 刘春霞张亚军贾乃光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全身麻醉用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