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椿

作品数:21 被引量:19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古地磁
  • 13篇地磁
  • 8篇地磁学
  • 8篇古地磁学
  • 3篇地层学
  • 3篇地磁场
  • 3篇地质
  • 2篇地层
  • 2篇地层学研究
  • 2篇地质意义
  • 2篇造山带
  • 2篇山带
  • 2篇盆地
  • 2篇古地磁场
  • 2篇古地磁研究
  • 2篇古气候
  • 2篇古生代
  • 2篇沉积物
  • 2篇磁性
  • 2篇大地构造意义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地...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北大学
  • 3篇地质矿产部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作者

  • 21篇刘椿
  • 9篇朱日祥
  • 4篇吴汉宁
  • 4篇常承法
  • 2篇刘东生
  • 2篇方大钧
  • 2篇谈晓冬
  • 2篇杨振宇
  • 2篇马醒华
  • 2篇钟大赉
  • 1篇林缅
  • 1篇高琴琴
  • 1篇刘小汉
  • 1篇黄成彦
  • 1篇张乃娴
  • 1篇郑祥身
  • 1篇丁仲礼
  • 1篇庞其清
  • 1篇戢朝玉
  • 1篇张师本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地质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B...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南极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1994年中...
  • 1篇1991年中...

年份

  • 2篇1997
  • 1篇1995
  • 5篇1994
  • 1篇1992
  • 5篇1991
  • 6篇1990
  • 1篇198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几个重要地质事件的讨论──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6
1994年
报道了我国古地磁学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对诸如扬子、华北地块与秦岭造山带的基本联系;冈瓦纳古陆北界与东特提斯洋;中国黄土磁性地层;更新世北向水平移动以及布容正向极性时Blake负向极性幕的记录等相关的中国几个重要地质事件进行了讨论.
刘椿谈晓冬方大钧
关键词:地质事件古地磁学造山带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底沉积物对3000余年来自然环境变化的反映被引量:6
1994年
通过对昆明湖底沉积物的综合研究得知:1.昆明湖前身形成于3000余年之前,原先是一个天然湖泊,后经人工开拓形成如今的昆明湖。2.根据湖底沉积物特征将其划分为六层,Ⅰ—Ⅳ层系天然湖泊时形成的,Ⅴ—Ⅵ层为人工湖时形成。3.较高精度(采样间距为2—3cm)的孢粉资料呈现的变化与历史资料记载的气候变化大体相符。4.湖底沉积物中介形虫分布较广、腹足类次之。它们的变化规律与孢粉组合的变化大体相符。硅藻壳体仅见于上部样品中。5.湖底沉积物中的微量及痕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显示此湖水质的总趋势是洁净的。
黄成彦孔昭宸闵隆瑞庞其清浦庆余戢朝玉刘椿毛毓华杨安国尹占国
关键词:沉积物环境变化
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
1997年
简述了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的若干进展,展望未来,应该全方位地发展中国的古地磁学.
刘椿马醒华杨振宇
大同地区古地磁场测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利用Thellier方法测定了大同火山群中金山、黑山和东水头圆沟三个剖面形成时的古地磁场强度,并利用矢量差分析确定了相应的古地磁场方向.根据古地磁场测定结果,对大同火山群活动时代以及侵入岩与固岩的剩磁特征作了探讨.
朱日祥刘椿朱岗昆
关键词:古地磁玄武岩晚新生代
2.5Ma前后中国北方气候转型事件的初步确定被引量:9
1990年
黄土和红粘土分别代表了两种差别很大的气候环境。在中国北方,从发育红粘土到黄土的大量堆积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气候地质事件,因此,许多中国学者将此事件的发生作为中国北方第三纪与第四纪的界线。但是,对此事件的确切时代、此事件蕴涵的气候地质意义以及产生此事件的原因等问题,仍然有待于作多方面的研究。
丁仲礼汉景泰刘椿刘东生
关键词:古气候第四纪黄土红粘土
依据古地磁资料探讨华北和华南块体运动及其对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影响被引量:88
1990年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近年来古地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了部分数据,经统计分析计算,得到华南和华北块体的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由此导出两块体的运动形式和北向运动速度分量,估算了两块体间的南北向距离,即秦岭海域的宽度,指出两块体拼合的时限,并根据华北、华南块体的相对位置改变,探讨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对秦岭研究中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
吴汉宁常承法刘椿钟大赉
关键词:造山带
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白垩纪晚期和第三纪早期岩石的古地磁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2
1991年
采自菲尔德斯半岛白垩纪晚期和第三纪早期五个岩层单位的12个采点109块定向岩芯标本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学测定,从中得知,55~45Ma时期,该区极位置与澳大利亚的同时期结果不同,它经历了大约20°~30°的南向水平移动与70°~80°的西向旋转,逐渐地构成了今日彼此相对位置的格架。文章绘制出南极洲的视极移曲线。
刘椿朱日祥郑祥身刘小汉金增信冯宇
关键词:岩石古地磁学
TSD-1仪的改进及其在古地磁学的应用
1989年
美国TSD-1型热退磁仪本身不能用于地磁场古强度的研究,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作者改进了该仪器.利用改进后的TSD-1仪可获得可靠的古强度,而且这一改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朱日祥杨洪刘椿
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简述了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的若干进展,展望未来,应该全方位地发展中国的古地磁学。
刘椿马醒华杨振宇
文献传递
中国最早人类化石地层年龄的测定——巫山下更新统磁性地层学研究被引量:6
1991年
四川巫山大庙龙骨坡是新发现的重要人类化石点,地层属下更新统,含人类化石层位正对应于留尼汪I 极性亚时,年龄应为2.04—2.01MaB.P。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本研究还揭示中国第四纪下限至少早于2.0MaB.P.。
刘椿金增信朱日祥杨洪
关键词:人类化石地层学早更新世磁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