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建青
作品数:
8
被引量:6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国家地震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合作作者
汪一鹏
国家地震局
任金卫
国家地震局
张瑞斌
青海省地震局
沈军
国家地震局
邬树学
青海省地震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8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8篇
天文地球
主题
7篇
地震
3篇
地震形变
3篇
地震形变带
3篇
第四纪
3篇
形变
3篇
形变带
3篇
青藏高原
3篇
共和盆地
2篇
地震基本参数
2篇
青藏高原北部
2篇
全新世
2篇
晚第四纪
2篇
烈度
2篇
烈度分布
1篇
地震活动
1篇
地震活动性
1篇
地震考察
1篇
地震危险
1篇
地震危险性
1篇
地震危险性分...
机构
7篇
青海省地震局
3篇
国家地震局
作者
8篇
叶建青
3篇
任金卫
3篇
汪一鹏
3篇
张瑞斌
1篇
马文静
1篇
沈军
1篇
陈铁流
1篇
涂德龙
1篇
邬树学
传媒
5篇
高原地震
3篇
地震地质
年份
1篇
1995
5篇
1994
2篇
1993
共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青海省共和1994年9月24日5.5级地震考察
1994年
青海省共和1994年9月24日5.5级地震考察张瑞斌,马文静,叶建青(青海省地震局,西宁810001)1地震基本参数根据青海省地震台网测定,本次地震的基本参数为:发震时间:1994年9月24日03时15分40.0秒微观震中:北纬36°04’,东经10...
张瑞斌
马文静
叶建青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地震基本参数
龙羊峡水库
宏观震中
共和1994年四次中强震灾害评估
1994年
共和1994年四次中强震灾害评估叶建青,张瑞斌(青海省地震局,西宁810001)11994年9月4日青海省共和、兴海5.3级地震亚。亚地震基本参数和地震烈度发震时刻:1994年9月4日22时50分36秒震中位置:北纬36”071、东经100。ill震...
叶建青
张瑞斌
关键词:
共和盆地
中强震
地震形变带
全新世
中强地震
1994年1月3日共和、兴海6.0级地震灾害评估
1994年
1994年1月3日共和、兴海6.0级地震灾害评估叶建青,陈铁流(青海省地震局)1地震基本参数和地震烈度1.1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时间:1994年1月3日13时52分36.0秒震中位置:36.1°N,λ:100·1°E震级:Ms=6.0级1.2地震烈度宏观...
叶建青
陈铁流
关键词:
地震灾害评估
地震基本参数
建筑物
共和盆地
烈度分布
怒江缝合带上活动断裂新知
被引量:5
1995年
怒江缝合带上活动断裂新知汪一鹏,任金卫,叶建青,沈军班公湖~安多~怒江缝合带被称为青藏高原第二缝合带,以蛇绿岩广泛出露为特征。该缝合带形成于晚株罗纪。安多至东巧一段是该缝合带出露现象相当丰富的段落,超基性岩体断续分布,高角度的逆冲断裂与低角度的逆掩断...
汪一鹏
任金卫
叶建青
沈军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第四纪
青藏高原北部库玛断裂东、西大滩段全新世地震形变带及其位移特征和水平滑动速率
被引量:39
1993年
1 前言库玛断裂(库赛湖-玛曲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缝合线中的主要断层系。它是青藏高原内部所形成的以走滑运动为主的大断裂带之一,也是高原南部与北部相对陷落差异活动十分强烈的断块地貌界线。
任金卫
汪一鹏
吴章明
叶建青
关键词:
地震
形变带
滑动速率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活动构造与地震
被引量:6
1994年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腹地,自有仪器记录以来,共发生Ms≥6.0级地震8次,是海省中强地震的主要发震场所之一。本文根据对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活动断裂的野外考察,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该区五条活动断裂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及动力学特征。对该区地震活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活动断裂为继承性全新世活动断裂,多发育着史前和现代地震破裂形变带,是该区的主要发震断裂。其中乌兰乌拉湖─岗齐曲活动断裂带是现代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地表出露有1988年4月5日唐古拉Ms=7.0级地震的破裂形变带,长达9公里。通过对可可西里地区的野外考察,未发现国外报道的1973年7月16日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火山活动的事实。
叶建青
关键词:
野外考察
地震形变带
青藏高原北部金沙江、澜沧江缝合线晚第四纪的活动性
被引量:16
1993年
1 前言经中外地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青藏高原形成的过程现已经比较清楚。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青藏高原是由多个小板块碰撞增生而成的。主要的缝合线有祁连山、昆仑山、金沙江、澜沧江缝合线和班公错-怒江、雅鲁藏布江等6条。并且,各缝合线的形成先后顺序有从北向南由老变新的特点。然而,由于客观上的困难及工作任务所限,对这几条缝合线晚第四纪活动研究程度差别很大。除祁连山和昆仑山两条缝合线的晚第四纪活动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报道之外。
吴章明
汪一鹏
任金卫
叶建青
关键词:
晚第四纪
地震活动性
金沙江
1993年9月5日格尔木5.1级地震宏观烈度及发震构造背景
1994年
1993年9月5日格尔木5.1级地震宏观烈度及发震构造背景涂德龙,邬树学,张瑞斌,叶建青(青海省地震局,西宁810001)1前言1993年9月5日凌晨4时22分,距青海省格尔木市北部约60公里处的盐湖区内,发生了Ms5.1级地震。该次地震的宏观震中烈...
涂德龙
邬树学
张瑞斌
叶建青
关键词:
发震构造
柴达木盆地
砖混结构
地震危险性分析
烈度分布
晚第四纪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