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麟

作品数:28 被引量:53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水库
  • 15篇三峡水库
  • 7篇植物
  • 6篇蓄水
  • 6篇浮游植物
  • 5篇营养化
  • 5篇水华
  • 5篇群落
  • 5篇富营养化
  • 4篇底栖动物
  • 4篇蓄水前后
  • 4篇春季水华
  • 3篇水体
  • 3篇水质
  • 3篇群落结构
  • 3篇河流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2篇枝角类
  • 2篇生物量
  • 2篇水库蓄水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28篇叶麟
  • 27篇蔡庆华
  • 10篇谭路
  • 4篇徐耀阳
  • 4篇刘瑞秋
  • 4篇曹明
  • 3篇唐涛
  • 3篇薛俊增
  • 3篇谢志才
  • 3篇渠晓东
  • 3篇韩新芹
  • 2篇马凯
  • 2篇李凤清
  • 2篇黎道丰
  • 1篇傅小城
  • 1篇刘建康
  • 1篇周广杰
  • 1篇邵美玲
  • 1篇胡征宇
  • 1篇况琪军

传媒

  • 12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湿地科学
  • 1篇2004年甲...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水库坝前段蓄水前后枝角类的周年变化被引量:10
2006年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作者从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按月在坝前段(茅坪—归州)采集枝角类,研究蓄水前后枝角类的变化,结果显示蓄水前该江段水流急不适合枝角类栖息,仅在水流相对较缓的岸边采集到2种;蓄水后水环境较适宜枝角类生活,周年内共采集到20种,并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水平分布上的差异,文中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薛俊增叶麟蔡庆华刘建康
关键词:枝角类三峡水库水库蓄水
三峡水库蓄水后香溪河库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被引量:37
2006年
2003年8月到2004年8月对长江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的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共采到底栖动物26种,隶属4门6科,总平均密度为276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0.301g/m2,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和前突摇蚊幼虫。与其他同类型的水库比较香溪河库湾的现存量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同时显示随着蓄水时间的延长,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在逐渐增加。霍甫水丝蚓和前突摇蚊幼虫等耐污种发展为优势种,表明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寡毛类的平缓发展说明目前香溪河库湾的沉积情况尚不严重。
邵美玲谢志才叶麟蔡庆华
关键词:三峡水库蓄水初期底栖动物生物量
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期间硝酸盐、磷酸盐的时空分布被引量:44
2006年
在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连续暴发期间(2005年2月26日—4月28日)对香溪河与长江汇合处(河口)至香溪河库湾上游库尾处总计14个采样点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硝酸盐和磷酸盐在库湾中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在空间上,河口的硝酸盐浓度高,库尾浓度低,其变化趋势是随着与河口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磷酸盐的分布规律是库尾的浓度高,河口的浓度低,其变化趋势与硝酸盐恰好相反。各采样点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在时间上也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河口硝酸盐的浓度在不同时间变化幅度较小,库尾采样点的硝酸盐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随着与河口距离的增加硝酸盐浓度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幅度逐渐增大。各样点磷酸盐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是样点S04-S08的变化幅度较大,位于香溪河库湾河口和库尾的变化幅度较小。
叶麟徐耀阳蔡庆华
关键词:硝酸盐磷酸盐氮磷比富营养化三峡水库
2015年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库湾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和生态状况被引量:2
2022年
三峡水库蓄水后,其典型支流库湾的生态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2015年4月初,在香溪河、大宁河和小江库湾设置了42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样,鉴定和记录了各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物种信息,确定了这些物种归属的浮游植物功能群;利用浮游植物集合指数,评价了各库湾水体的生态状况;利用卡尔森的营养状态指数,评估了各库湾水体的营养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香溪河、大宁河和小江库湾各采样点共记录6门35种浮游植物,分属于13个浮游植物功能群(X2、Y、B、D、P、MP、H1、F、X1、G、J、L_(o)、W1),香溪河、大宁河和小江库湾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分别属于10个(以功能群B、X1和L_(o)为主)、11个(以功能群H1、X2、B和G为主)和10个(以功能群L_(o)、H1、X2和B为主)浮游植物功能群;香溪河库湾上游至库湾中部的水体为富营养水体,库湾中部至河口的水体为中营养水体,大宁河库湾的水体多为中营养水体,间或有贫营养和富营养水体混杂分布其中,小江库湾的水体几乎都为富营养水体;香溪河和小江库湾的富营养水体主要由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含量较大所致;香溪河库湾绝大多数水体的生态状况良好,大宁河库湾一半水体的生态状况为可接受,个别水体的生态状况为非常好、良好和中等,小江库湾中部至河口水体的生态状况良好,上游至库湾中部多数水体的生态状况极差。
陈克峰叶麟谭路蔡庆华
关键词:浮游植物功能群水体营养状态生态状况三峡水库
一种低成本的连续流动分析外接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成本的连续流动分析外接加热装置,包括反应管路,还包括包覆在反应管路外部的定型外壳,定型外壳上布设有多个发热片,各个发热片沿反应管路分布,反应管路上设置有多个温度感应探头,各个发热片和各个温度感应探头...
谭路蔡庆华唐涛叶麟
文献传递
独龙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13
2020年
于2018年10—11月,对独龙江水系干流及支流的河流物理生境、水体理化性质和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并根据独龙江自身特点,运用改进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对该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调查样点中85.2%的样点处于健康状况,仅人口密集的乡镇附近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水平,其中旅游业发达的独龙江乡健康状况最差。河流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随着当地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科学评价当地河流的健康状况可以为独龙江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敖偲成胡建成李先福谭路叶麟蔡庆华
关键词:综合评价大型底栖动物河流健康
保安湖大型底栖动物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36
2007年
2001年8月对保安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记录动物4门7纲25科54属70种。其中,软体动物为绝对优势类群(占总丰度的81.5%)。而腹足类的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白旋螺(Gyraulus albus)、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方格短沟蜷(Semisulcospira libertina)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该湖泊的优势种。样点间平均物种丰富度7.1,平均Shannon-Winner指数1.34。刮食者是保安湖底栖动物的最重要的功能摄食类群(占总丰度的80%以上)。结合GPS,将野外调查数据构建GIS数据库。基于GIS软件平台,运用Kringing插值法,构建动物丰度、主要功能摄氏类群及生物多样性等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直观地反映了保安湖底栖动物的分布情况。模拟出的底栖动物分布格局显示,底栖动物各参数在全湖的分布较不均匀,出现数个高分布区。比较底栖动物各种参数的分布格局图与优势水生植物分布格局图,发现总密度、软体动物丰度和Shannon生物多样性指数的高分布区域与水草总生物量的高值区有不同程度的重叠。这表明,保安湖高等水生植物的分布是影响其底栖动物的关键因子。
谢志才马凯叶麟陈静蔡庆华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GIS
三峡水库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9年
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是水域生态系统的一个基础信息,三峡水库作为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而关于三峡水库全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仍不多见。为了解三峡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等一系列基础信息,于2015年4月对三峡水库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调查范围包括17个长江断面(共51个样点)及22条支流库湾(共122个样点)。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39属61种,以绿藻门、硅藻门、甲藻门为主,其中绿藻门有26种,占据总种数的42.62%;硅藻门有16种,占据总种数的26.23%;甲藻门有7种,占据总种数的11.48%。丰度方面,硅藻门占绝对优势,比例为34.26%,其次是隐藻门(23.72%)、蓝藻门(20.96%)。生物量方面,则是甲藻门占绝对优势,其比例达到了44.18%,随后是隐藻门(29.92%)、硅藻门(14.32%)。丰度和生物量分别变化在2.22×10^4~5.12×10^7 cells/L和0.0018~120.99 mg/L之间,且存在一致的趋势,从三峡大坝往长江上游,丰度值和生物量值逐渐增加。支流库湾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长江干流(Mann-Whitney U检验,P<0.001)。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在长江干流中,水温(WT)、可溶性硅酸盐(DSi)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P<0.001);在支流库湾中,硝态氮(NO-3-N)、水温(WT)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P=0.002)。该研究的成果有助于全面认识了解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和支流库湾春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影响因子,同时对三峡水库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朱永锋琚珊珊蔡庆华谭路叶麟
关键词:三峡水库浮游植物丰度生物量
黄河主要水系水环境与底栖动物调查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2005年5月对黄河水系的42个采样点进行了水质与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黄河水质总体污染严重,干流兰州段以上相对较好,但下游及支流水质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超标。在这些样点上共采到底栖动物90种,分属5门23科60属。其中,水生昆虫67种(74.4%),寡毛类15种(16.7%),软体动物5种(5.6%),甲壳动物与线形动物各一种(2.2%)。物种组成上水生昆虫的摇蚊幼虫和寡毛类的水丝蚓为主要类群。在数量分布上,全流域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411.1ind·m2。,生物量为1520.1mg·m2。干流密度与生物量(144.3ind·m2和151.6mg·m-2)相对支流(1173.5ind·m-2和5430.1mg·m-2)明显偏低。与1958年和1982年的资料相比,所获得的物种数相近,但组成上有很大变化:而在密度生物量上,这次调查结果相对较低。
傅小城叶麟徐耀阳蔡庆华
关键词:黄河流域底栖动物生态分布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周年枝角类的变化
三峡水库是中国重要的、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2003年6月蓄水至135m后,长江的库区段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生物群落也随之发生变化。枝角类是重要的水生动物类群,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其它浮游生物和以其为饵的...
薛俊增叶麟蔡庆华刘健康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