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川

作品数:94 被引量:508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1篇关节
  • 28篇软骨
  • 24篇关节炎
  • 18篇骨细胞
  • 17篇软骨细胞
  • 17篇膝关节
  • 17篇骨关节
  • 16篇骨关节炎
  • 15篇细胞
  • 15篇基因
  • 14篇转染
  • 14篇关节置换
  • 14篇干细胞
  • 12篇骨折
  • 1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1篇关节软骨
  • 10篇骨质
  • 9篇膝关节置换
  • 8篇全膝关节
  • 8篇全膝关节置换

机构

  • 86篇山西医科大学...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国家自然科学...
  • 3篇宁波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太原市中心医...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青岛市市立医...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作者

  • 91篇向川
  • 38篇卫小春
  • 9篇杜靖远
  • 7篇段王平
  • 6篇秦迎泽
  • 6篇孙剑
  • 6篇刘君
  • 5篇李鹏翠
  • 4篇闫章才
  • 4篇王琳琳
  • 4篇薛丽香
  • 4篇王子江
  • 4篇熊鲲
  • 4篇丁娟
  • 4篇杨坤
  • 3篇张平平
  • 3篇郝耀
  • 3篇刘晓东
  • 3篇翁习生
  • 3篇冯勇

传媒

  • 14篇中华实验外科...
  • 10篇实用骨科杂志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中国药物与临...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华风湿病学...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华解剖与临...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国外医学(骨...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11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植入物安放位置的力学差异分析与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方法建立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有限元模型,比较植入物不同置入位置对内固定效果差异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植入物处于股骨中上三分之一处,股骨中心以及股骨中下三分之一处,股骨中心沿矢状面前三分之一处,股骨中心沿矢状面后三分之一处,5种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有限元模型,比较在这5种位置下,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应力集中在主钉与防旋螺钉的交界处,锁定螺钉钉体,锁定螺钉与钢板的交界处。当植入物置于股骨中心处时,整个内固定系统所受到的最大应力值为14.29 MPa(1 MPa=7500 mmHg),整个内固定系统的位移值为9.07 mm,将植入物安装到股骨中心下方三分之一处时,内固定系统承受的最大载荷比植入物位于中心位置时大256.63%。结论当植入物处于股骨中间位置时,该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贺冬冬曾令员高远鹏贺尧向川
关键词:生物力学三维重建
核呼吸因子1诱导线粒体自噬发生相关研究进展
2024年
线粒体自噬是发生在线粒体层面的一种选择性自噬,能够清除毒性的过氧化产物和受损的线粒体,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的健康质量。在线粒体自噬的发生发展中,抗氧化蛋白的成功转录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识别并深入研究与线粒体自噬相关的转录因子至关重要。核呼吸因子1(NRF1)是一种细胞核水平的转录因子,能够传递至细胞核内转录多种与抗氧化系统相关的蛋白分子。NRF1在线粒体自噬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然而,这其中的具体机制仍未形成统一意见,并存在许多未知问题。本文对NRF1和线粒体自噬各自的研究进展简要回顾,并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着重阐述和探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临床转化提供新的指导见解。
狄靖凯郭子瑊张智博陈帅闫泽辉张志鹏邢兴隆向川
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前痛的原因及治疗策略被引量:6
2019年
背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已被认为是终末期膝关节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术后膝关节残余痛影响日常生活,导致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目的:对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前痛的发病原因、机制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检索至2018年8月为止Pub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以"total knee arthroplasty,anterior kneepain"为英文检索词,以"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前痛"为中文检索词,纳入符合标准的60篇文献,全面分析并总结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前痛的发病原因、机制及治疗策略。结果与结论:(1)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前痛可由多种因素导致,主要包括个体特点、假体设计、手术技术、机械性因素及感染等;(2)应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3)提示通过合理的术前宣教、缜密的术前计划、不断改进的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正确的术后康复锻炼等,可有效降低膝前痛的发生率。
刘欣向川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膝前痛关节假体
1型糖尿病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当合并有1型糖尿病(T1DM)时会降低骨强度,增加骨折风险。且治疗不当会产生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及感染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因糖尿病(DM)产生的高糖血症和低胰岛素血症会使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炎症因子表达增加,使骨愈合过程中胶原蛋白功能、微血管结构、骨吸收和重塑过程以及生物力学环境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都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发展。目前T1DM影响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表述。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合并有糖尿病的骨折患者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蔡龙向川
关键词:骨折愈合1型糖尿病炎症
LMP-1基因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构建人LMP-1重组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LMP-1基因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方法:利用PCR法从cDNA文库中钓取LMP-1基因,将其与经AgeⅠ酶切线性化的慢病毒载体pGC-FU-EGFP相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出阳性克隆pGC-FU-LMP-1-EGFP,基因测序对其鉴定。经293T细胞包装后,收集富含病毒颗粒LV-LMP-1-EGFP的细胞上清,浓缩并标定滴度,RT-PCR检测并鉴定。以最佳MOI值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是否成功,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LMP-1基因的表达。结果:①基因测序及RT-PCR检测证实携带人LMP-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包装后获得滴度为2×108TU/ml的LV-LMP-1-EGFP。②以MOI=100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转染效率可达93.5%,经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被转染细胞内有LMP-1基因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携带人LMP-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可高效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转染细胞可高效表达LMP-1基因。
侯慧铭向川郭丽张桦栋
关键词:慢病毒LMP-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重组人IL-1Ra与TGF-β1联合基因体外转染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多基因联合转染具有增强功能基因协同效应、消除短板差异等作用,因而目前被受到广泛重视。目的:观察以逆转录病毒(RV)为载体,介导白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基因单独转染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共同转染兔膝软骨细胞后的表达,及对其增殖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IL-1Ra-GFP 与 PLNCX2-TGF-β1-RFP,将其转染至包装细胞 PT67,待形成阳性克隆后扩增培养,收集病毒上清,并计算病毒上清滴度。将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分为空白转染组、PLNCX2空载体转染组、IL-1Ra单基因转染组及IL-1Ra +TGF-β1双基因转染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进行瞬时基因表达(细胞转染后48 h)及稳定基因表达(筛选后4周)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IL-1Ra、TGF-β1及Ⅱ型胶原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生长周期比例。结果:PLNCX2-IL-1Ra-GFP 与 PLNCX2-TGF-β1-RFP 转染包装细胞后分别有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表达;空白组与PLNCX2空载体转染组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检测示基因转染组有明显基因表达;与空白组及PLNCX2空载体转染组相比,双基因转染组IL-1Ra、TGF-β1、Ⅱ型胶原含量明显提高,IL-1Ra基因转染组IL-1Ra含量提高明显,但TGF-β1、Ⅱ型胶原含量提高不明显;双基因转染组软骨细胞位于S期的比例明显增高,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基因转染软骨细胞后可获得稳定表达,双基因转染的软骨细胞生物学活性优于单基因转染,为基因治疗骨关节炎(OA)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向川李璐卫小春林有志刘君孙剑
关键词:软骨细胞基因转染IL-1RATGF-Β1
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藻酸钠复合物体外软骨形成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软骨样组织的可行性以及不同浓度TGF-β1对人MSCs/海藻酸钠复合物体外软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海藻酸钠结合,制成MSCs/海藻酸钠复合物,诱导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TGF-β1,在培养的不同时间进行Ⅱ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蛋白多糖的特殊染色,以及蛋白多糖的定量检测。结果细胞在海藻酸钠中生长良好,可见细胞分裂增殖,形成同源细胞团。10μg/L诱导组Ⅱ型胶原表达阳性,基质中有红染的黏多糖物质的堆积,蛋白多糖定量检测均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TGF-β1浓度过低不能诱导软骨形成,而浓度过高则不利于软骨形成,10μg/L是体外诱导软骨形成的适宜浓度。海藻酸钠是运载MSCs的理想载体和支架。
高刚卫小春杨自权向川焦强陆向东李鹏翠丁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体外软骨
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微囊泡和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的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微囊泡和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在多个领域的组织修复作用已被证实,两者有望成为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微囊泡和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促进软骨修复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3年至2015年8月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中文检索词为"软骨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择文章内容与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结果与结论:关节软骨损伤仍是骨科领域的一大难题,虽然修复方法很多,但均有局限性,而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微囊泡与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发现为软骨修复创造了可能性,同时给广大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是,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微囊泡与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大量提取及纯化方法、增殖分化潜能、在软骨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等很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
侯威宇程艳伟向川
关键词:软骨疾病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干细胞软骨损伤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单独转染及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联合转染治疗兔膝骨关节炎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重组大鼠转化生长因子13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I,TGF—β1)基因单转染及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nsulin—likegrowthfactor—I,IGF—I)基因共转染兔膝关节后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4组,l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手术对照组,Ⅲ组为TGF-β1基因转染组,Ⅳ组为TGF-β1和IGF—I双基因转染组。前十字韧带切断法制成兔膝关节OA模型,向膝关节内注射转染不同重组基因的阳性克隆软骨细胞。4、8周后,取关节标本进行Mankin评分,AB—PAS染色,TGF-β1、IGF—I、Ⅱ型胶原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Ⅱ组软骨损伤程度较大,其Mankin评分明显高于l组和Ⅲ、Ⅳ组。各因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Ⅰ组及Ⅲ、Ⅳ组的灰度值均高于Ⅱ组,Ⅳ组的灰度值较Ⅲ组高;8周时各对应组灰度值较4周有明显下降。透射电镜观察显示,Ⅱ组的超微结构较Ⅰ组明显紊乱,治疗4周后,超微结构逐渐恢复正常,但在8周后紊乱程度又逐渐加重。结论关节内注射转基因软骨细胞对OA有一定治疗作用;TGF—βl和IGF-I双基因治疗效果优于TGF-βl单基因;基因治疗4周后,基因表达逐渐减弱,基因治疗具时效性。
向川卫小春杜靖远尹崑陆向东李鹏翠丁娟
关键词:软骨细胞基因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
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因体外转染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的表达
2010年
背景:将功能基因片段整合到基因载体内,再将基因载体转染入靶细胞中或转染入关节腔内,通过转基因的靶细胞持续大量分泌功能基因产物,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局部治疗浓度,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目的:以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体外转染兔膝关节软骨细胞,观察其表达情况及其对软骨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兔软骨细胞。载体经PLNCX2HindⅢ/NotⅠ双酶切、去磷酸化后,与载体pDsRed2双酶切得到大的部分多克隆位点和RFP基因连接,构建PLNCX2-RFP。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从PGEMT-TGF中扩增,经双酶切后与PLNCX2-RFP连接,构建PLNCX2-TGFβ1-RFP。包装反转录病毒载体,并检测病毒上清滴度。将培养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分组转染:对照组(不做任何转染)、转染PLNCX2组、转染PLNCX2-TGFβ1-RFP组,持续筛选2周,观察细胞变化。收集稳定转染的细胞上清液,以NO检测试剂盒检测基因转染对软骨细胞的影响,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结果与结论:重组基因PLNCX2-TGFβ1-RFP经酶切鉴定测序TGFβ1、RFP、序列均正确,表明构建成功预期的真核表达载体PLNCX2-TGFβ1-RFP。转染到包装细胞并筛选培养后,病毒滴度为1×106CFU。稳定转染软骨细胞后可观察到红色荧光,证明转染成功。持续筛选2周,散在贴壁细胞形成阳性克隆,逐渐弥漫融合,并有细胞簇出现,双核多见,细胞增生活跃。转染PLNCX2-TGFβ1-RFP组NO浓度高于对照组、转染PLNCX2组(P<0.05),对照组、转染PLNCX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与转染PLNCX2组均无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转染PLNCX2-TGFβ1-RFP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为(28.08±3.73)ng/L。提示反转录病毒载体PLNCX2介导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有效转染到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并获得稳定表达,同时转染后的软骨细胞增生活跃。
林树忠刘君向川卫小春
关键词:反转录病毒转化生长因子Β1转染软骨细胞软骨组织工程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