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商戈令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社会学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哲学
  • 2篇哲学基本问题
  • 2篇认识论
  • 2篇社会
  • 2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马克思主义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关系
  • 1篇道德价值
  • 1篇道德现象
  • 1篇道家
  • 1篇道家思想
  • 1篇道通为一
  • 1篇第二性
  • 1篇对着
  • 1篇学术界
  • 1篇学术探讨
  • 1篇忧虑
  • 1篇源泉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社会科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商戈令
  • 2篇曹锦清
  • 2篇倪培民

传媒

  • 7篇社会科学
  • 2篇哲学研究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学术月刊

年份

  • 2篇2004
  • 1篇1986
  • 1篇1985
  • 1篇1984
  • 2篇1983
  • 3篇1982
  • 1篇1981
  • 1篇198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哲学改革方向的思考
1985年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哲学本身的改革已成为一种时代的要求。然而,改革什么?怎样改革?近年来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但至今意见不一。例如:现有的哲学教科书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的原意;系统论等现代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具有怎样的关系;尤其是哲学改革的方向等等,都是需要认真讨论和艰苦探索的。这种探索,只有通过自由的学术探讨和不断的社会实践才能前进。本期发表商戈令同志的《关于哲学改革方向的思考》,目的是引起争鸣,推动学术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贡献,欢迎读者参加讨论。
商戈令
关键词:哲学改革学术探讨哲学教科书经济改革学术界
回到源头:发展中国哲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被引量:3
2004年
关于中国有无哲学(或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其实并非那么重要。重要的应该是中国哲学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人类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发展中国哲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回到中国哲学的源头,确立人类性与时代性眼界,重新解读与诠释传统经典。
商戈令
关键词:中国哲学哲学精神经学传统文化儒家思想
道德价值的结构系统
1986年
道德价值直接隶属于最高级的类价值,是人类本质的内在反映。道德价值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确证。道德价值作为社会道德关系的表现与确证,它是人类本质或人类价值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状态中,对特定的道德关系及道德现象的肯定与否定。也可以说,
商戈令
关键词:道德价值结构系统道德关系社会历史道德现象
也谈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之关系——与王锐生同志商榷
1983年
王锐生同志最近发表的《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几点看法》(载1983年4月11日《文汇报》,以下简称《看法》)和《论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在历史尺度问题上的原则区别》(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五期,以下简称《尺度》),明确否认有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存在。
倪培民商戈令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历史尺度哲学研究《文汇报》历史唯物主义
人生旅途中的忧虑和欢乐
1983年
当一个人面对着茫茫沧海、巍巍峻岭,他也许会感叹自己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但是当他面对自我,回顾和展望自己的人生,却会觉得这条旅途是那样漫长、那样曲折,那是由忧虑和欢乐、痛苦和幸福、失望和憧憬融合、交织而成的人生长河。 在人生的旅途中体验得最多的,就要算忧虑和欢乐了。正象高尔基所说:“人是在对周围生活的环境的反抗中创造成功的”,人类就是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过程中,亦就是在与自然。
商戈令
关键词:旅途改造自然相转化存在主义哲学
在认识论范围内矛盾的主次地位可以转化
1981年
认为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相互转化,不是普遍适用的规律,应予“修改”和“补充”。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不存在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问题。这种说法在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 恩格斯在谈哲学基本问题时,从两个不同的意义和角度来说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从本体论方面来看,在宇宙本源这个范围内,物质和精神确实不存在主次地位相互转化的问题。
曹锦清商戈令
关键词:认识论哲学基本问题本体论恩格斯
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学习少奇同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1980年
党的“八大”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政治报告所作的决议中曾经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提法二十多年来被认为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更被林彪、“四人帮”污蔑为“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重要部分。实际上,这种提法恰恰是我党中央和刘少奇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的社会现实而得出的正确结论。重新评价和认识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商戈令
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水平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要矛盾经济文化
有关主客体概念及其关系的几点探讨被引量:1
1982年
随着实践问题讨论的深入,主客体概念及其关系、尤其是实践和认识中的"主体性"(即能动性)问题,也引起了哲学界的广泛兴趣.然而,由于我们对"主体"、"客体"的概念本身、它们在认识论中的特定含义和特殊的地位等还研究得很不够,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切乃至混乱的现象.笔者认为,只有首先弄清主、客体概念的确切含义,才能理解认识实践领域里的本质矛盾,并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刻内涵.大部分哲学家,包括我国最新出版的教科书。
商戈令
关键词:客体关系主客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体性哲学基本问题能动性
上海市青年学哲学小组调查附记
1982年
今年四月以来,上海市陆续成立了不少青年哲学小组。仅据杨浦区、交运局等地区和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已有53个小组、近八百人参加学习。这些小组的出现,是社会生活的发展在青年思想上的反映,值得研究。怀着这样的动机,我们走访了上海图书馆哲学读书会、上运六场、向明中学、五角场小组等12个哲学小组,通过参加他们的学习。
商戈令曹锦清郑膺予欧锦荣
关键词:图书馆哲学青年思想社会生活现实社会人生观
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的决定性反作用——兼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源泉
1982年
我国哲学界围绕着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精神能否起决定地反作用展开热烈讨论。有一种观点认为:物质第一性和精神第二性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不能把有条件的变成无条件的东西。(《人民日报》80年10月19日)他们提问道:如果精神也可以决定物质,那么,当着在一定条件下第二性的东西对第一性的东西起决定作用的时候这两个决定又是谁决定谁呢?(《学术月刊》81年第3期)这种观点承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甚至巨大作用,但否定精神在一定条件下能对物质起决定性反作用。他们认为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商戈令倪培民
关键词:相互作用第二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