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敏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帕金森
  • 12篇帕金森病
  • 10篇多巴
  • 10篇左旋多巴
  • 5篇异动症
  • 5篇运动并发症
  • 4篇磷酸
  • 4篇磷酸化
  • 3篇帕金森病异动...
  • 3篇纹状体
  • 3篇磷酰化
  • 2篇蛋白
  • 2篇帕金森病大鼠
  • 2篇激酶
  • 2篇发病
  • 2篇8-OH-D...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抑...
  • 1篇蛋白激酶抑制...
  • 1篇调节激酶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烟台市毓璜顶...

作者

  • 13篇刘振国
  • 13篇孔敏
  • 10篇巴茂文
  • 6篇陆国强
  • 6篇陈生弟
  • 2篇马国诏
  • 1篇宋璐
  • 1篇杨红旗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旋多巴急性与长期作用后撤药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型1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急性与长期作用后撤药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及对纹状体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型1(NR1)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运动并发症大鼠模型。观察左旋多巴长期及急性治疗后撤药1 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纹状体区NR1在细胞的分布及磷酸化的水平。结果:①左旋多巴长期作用后的PD大鼠呈现旋转反应时间逐渐缩短而剂峰旋转圈数增加的趋势,且撤药后仍可持续至少1 d;左旋多巴急性处理及撤药后的PD大鼠则未无此行为学特点。②左旋多巴长期作用后的PD大鼠纹状体胞膜NR1表达水平以及NR1S890、NR1S896和NR1S897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高于PD对照(P<0.05),撤药后其表达量仍可持续1 d;左旋多巴急性作用后的PD大鼠纹状体胞膜NR1S890和NR1S896磷酸化水平均高于PD对照组(P<0.05),但撤药后很快降低。结论:左旋多巴长期治疗带来的运动并发症及其撤药后持续效应可能与NR1在细胞的分布及NR1磷酸化水平改变有关。
孔敏巴茂文刘振国
关键词:左旋多巴磷酸化撤药
纹状体神经元GluR1Ser831磷酸化对帕金森病异动症发病机制的影响
2007年
目的 从纹状体神经元谷氨酸受体1的831位丝氨酸(GluRlSer831)磷酸化角度,探讨长期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的异动症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PD动物模型,然后左旋多巴甲酯腹腔注射治疗(25mg·kg^-1·d^-1,每天2次)22d,评估左旋多巴处理剂峰旋转行为情况;运用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和检测纹状体区谷氨酸受体GluR1亚细胞分布及GluR1Ser831磷酸化的表达情况。结果 PD大鼠应用左旋多巴长期处理后出现明显的剂峰旋转行为增强,与PD患者异动症具有相似特征。PD大鼠损伤侧纹状体细胞膜上GluR1和GluR1Ser831磷酸化的数量分别减少至(73.0±4.8)%和(51.4±4.3)%;长期左旋多巴处理又使损伤侧纹状体细胞膜上GluR1和GluR1Ser831磷酸化的数量分别增加至(104.2±5.5)%和(93.7±3.1)%;而损伤侧纹状体总蛋白GluR1的数量未发生明显变化。GluR1和GluR1Ser831磷酸化的这些改变独特发生在纹状体小清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上。结论 纹状体小清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上GluR1及GluR1Ser831磷酸化的改变,可能与PD异动症的发生有关。
巴茂文刘振国孔敏陈生弟陆国强
关键词:左旋多巴磷酸化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异动症与黑质损伤程度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异动症的产生与黑质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PD模型,左旋多巴甲酯腹腔注射治疗(25 mg·kg^(-1)·d^(-1),每天2次)21 d,评估异常不自主运动的情况;然后取中脑,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异常不自主运动积分与黑质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应用Excel软件的S方程分析进行评价。结果25只大鼠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10只旋转频率>7次/ min,被认为是成功PD模型;经左旋多巴治疗后,10只PD大鼠中有8只出现了异常不自主运动,包括刻板动作和对侧旋转行为,并且每只大鼠的异常不自主运动均不同;异常不自主运动在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损伤达90%以上的PD大鼠中出现;黑质损伤程度和异常不自主运动的发生及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黑质损伤严重程度在PD患者出现异动症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巴茂文刘振国孔敏马国诏陈生弟陆国强
关键词:帕金森病左旋多巴黑质
成年大鼠纹状体区α-羟甲基恶唑丙酸型受体亚单位谷氨酸受体1的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膜α-羟甲基恶唑丙酸型(AMPA)受体亚单位谷氨酸受体1(GluR1)及其磷酸化形式在大鼠纹状体中的表达。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纹状体AMPA受体亚单位GluR1表达及磷酸化状态。结果纹状体有GluR1的表达,GluR1有(30.00±4.36)%的磷酸化胞内羧基端831位丝氨酸(GluR1S831)和(31.00±1.56)%的磷酸化胞内羧基端845位丝氨酸(GluR1S845)形式表达;GluR1以及磷酸化GIuR1S831和磷酸化GluR1S845主要在纹状体背外侧区表达,所有小清蛋白阳性的神经元均表达GluR1以及磷酸化GluR1S831和磷酸化GluR1S845,且所有GluR1以及磷酸化GluR1S831和磷酸化GluR1S845阳性的神经元均为小清蛋白阳性的神经元。结论AMPA受体亚单位GluR1独特地在纹状体小清蛋白阳性的神经元表达,且存在明显磷酸化GluR1S831和磷酸化GluR1S845表达,为深入研究病理情况下AMPA受体的特性奠定了基础。
巴茂文刘振国孔敏陈生弟陆国强
关键词:WESTERN印迹法小清蛋白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其在中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病率和致残率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备受关注。自1967年Cotzias等将左旋多巴(L-dopa)首次成功应用于临床后,PD患者的命运从此改变。至今,左旋多巴仍然是治疗PD的主要手段,然而左旋多巴治疗PD的“蜜月期”是短暂的,
孔敏巴茂文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PARKINSON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左旋多巴高发病率
5-HT_(1A)受体激动剂减轻GluR1Ser831磷酸化和改善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细胞学与行为学效应。方法: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对模型成功的PD大鼠进行两套实验:第1套实验中3组PD大鼠接受每日2次左旋多巴(50mg穔g-1加苄丝肼12.5mg穔g-1)腹腔注射,持续22d。在第23天左旋多巴注射前,3组PD大鼠先分别接受8-OH-DPAT、8-OH-DPAT+5-HT1A受体阻断剂WAY-1006350.1mg穔g-1及溶剂;第2套实验中2组PD大鼠每日2次分别接受左旋多巴/苄丝肼+8-OH-DPAT与左旋多巴/苄丝肼+溶剂,持续22d。评估剂峰旋转次数;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纹状体区谷氨酸受体亚型GluR1亚细胞分布及GluR1Ser831磷酸化的表达情况。结果:8-OH-DPAT减轻了PD大鼠的剂峰旋转次数。5-HT1A受体阻断剂WAY-100635与8-OH-DPAT联合应用则消除了8-OH-DPAT的效应。此外,8-OH-DPAT能调节与异动症相关的GluR1的亚细胞分布且明显降低GluR1Ser831的磷酸化水平。结论:8-OH-DPAT是通过5-HT1A受体起作用的,激动5-HT1A受体的药物可能对于PD异动症治疗及预防有益。
巴茂文刘振国孔敏杨红旗陈生弟陆国强
关键词:8-OH-DPAT左旋多巴异动症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在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在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通过6一羟多巴胺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前脑束建立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对建模成功的PD大鼠每日2次左旋多巴(50mg/kg加12.5mg/kg苄丝肼)腹腔注射,持续22d。在第23天注射左旋多巴前,给予PD大鼠ERK特异性的抑制剂PD98059处理。评估旋转反应时间及剂峰旋转圈数,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纹状体区ERK1/2磷酸化表达情况。结果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处理使PD大鼠损伤侧纹状体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155.6%±6.5%),而PD98059可明显降低ERK1/2磷酸化水平(85.4%±5.6%)。同时,PD98059逆转了左旋多巴所诱导的PD大鼠旋转时间的缩短,减少了剂峰旋转次数。此外,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能部分减轻ERKI/2磷酸化水平(101.2%±6.2%,与左旋多巴+溶剂组相比较t=3.2,P〈0.05)。结论PD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纹状体ERK通路的激活有关,并且ERK通路的激活部分是PKC所依赖的;抑制ERK通路活性的药物可能是治疗PD运动并发症的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孔敏巴茂文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磷酰化疾病模型
蛋白激酶C抑制剂改善帕金森病大鼠异动症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他莫昔芬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细胞学与行为学效应。方法将6-羟多巴胺立体定向注射于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模型成功的PD大鼠接受每天2次左旋多巴(50mg/kg左旋多巴+12.5mg/kg苄丝肼)腹腔注射,持续22d。在第23天左旋多巴注射前,2组PD大鼠给予他莫昔芬或溶剂处理。评估旋转反应时间及剂峰旋转次数,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纹状体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1亚单位(NR1)和890、896位丝氨酸位点磷酸化的NR1(NR1S890、NR1S896)表达情况。结果PKC抑制剂他莫昔芬减轻少了左旋多巴诱导的PD大鼠剂峰旋转次数[(121.0±7.6)次与(161.5±22.1)次,t=2.6。P〈0.053;此外。他莫昔芬能调节与异动症密切相关的NR1的亚细胞分布,使纹状体部位NR1在膜蛋白中的表达量减少至(82.4±5.1)%,与左旋多巴+溶剂组[(103.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P〈0.05),同时使NR1S890、NR1S896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其表达量分别为(77.2±4.2)%与(98.4±6.4)%(t=5.9、3.6,均P〈0.05)。结论长期左旋多巴作用激活了纹状体棘状神经元内丝氨酸激酶PKC,并导致谷氨酸受体磷酸化,从而出现了异动症;抑制丝氨酸激酶(如PKC)活性的药物可能是治疗及预防帕金森病异动症的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孔敏宋璐巴茂文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蛋白激酶抑制剂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长期处理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NR1S890磷酸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长期左旋多巴治疗诱发的异动症与纹状体神经元NR1S890磷酸化的关系。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前脑束建立PD动物模型,然后左旋多巴甲酯腹腔注射治疗(50mg/kg/d,每天2...
孔敏刘振国巴茂文
文献传递
左旋多巴诱发帕金森病大鼠异动症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诱发帕金森病(PD)大鼠异动症模型的建立,并从行为学角度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6-羟多巴立体定向注射至SD大鼠(n=25)前脑内侧束,并于3周后腹腔注射阿朴吗啡(每千克体质量0.5 mg),10 m in后开始计数旋转频率(共30 m in),若旋转频率>7次/分,即PD大鼠模型建立成功。采用左旋多巴甲酯(每千克体质量25 mg)腹腔注射,治疗21 d,2次/天,观察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AIM)的情况。结果成功模型的PD大鼠共10只,经左旋多巴治疗后,其中8只大鼠出现了AIM,包括刻板动作和对侧旋转行为,且程度各不相同;AIM积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左旋多巴治疗诱发的PD大鼠AIM与PD患者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在某些方面相似,为深入研究异动症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巴茂文刘振国孔敏杨红旗陈生弟陆国强
关键词:帕金森病左旋多巴异动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