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梅玲
- 作品数:15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口腔功能护理对脑瘫患儿流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总结脑瘫患儿的口腔功能护理方法 ,并观察口腔功能护理对脑瘫患儿流涎治疗的效果。方法 45例合并吞咽障碍及流涎的脑瘫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治疗,口腔功能护理包括口腔按摩及指导家长在家庭进行口腔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吞咽功能治疗及口腔按摩1次/d,5 d/周,3个月为1个疗程,家庭口腔功能锻炼15 min/次,2~3次/d。治疗前后观察脑瘫患儿的流涎情况。结果 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7%。结论 吞咽功能治疗、口腔功能护理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流涎情况。
- 孙梅玲王露红王丽娜高晶
- 关键词:脑瘫流涎
-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瘫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
-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对脑瘫患儿智力发育的临床效果。
方法:120例脑瘫患儿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脑循环(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加Vojta、Bobath技术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60例采...
- 卢红梅毛红梅孙梅玲
- 关键词:小儿脑瘫医学康复智力发育电刺激疗法
- 文献传递
- Vojta法Bobath法上田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观察用Vojta法、Bobath法、上田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根据脑瘫患儿不同临床表现和运动发育阶段 ,分别采用Vojta法、Bobath法、上田法三种手段中的 1种或同时兼用 2种、3种手技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训练后脑瘫儿的运动功能尤其是大运动功能 ,有明显改善 ,异常姿势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用Vojta法、Bobath法、上田法对脑瘫儿进行康复训练 ,可促进其运动功能康复 ,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 孙梅玲刘宏伟
- 关键词:VOJTA法BOBATH法上田法脑瘫儿童
- 弹性绷带对脑瘫患儿立位及步行功能的作用观察
- 目的:探讨弹性绷带的应用对脑瘫儿立位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立位及步行功能异常的脑瘫患儿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据患儿情况配备弹性...
- 毛红梅高晶孙梅玲
-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医学弹性绷带
- 文献传递
- 病例分析
- 孙梅玲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5年1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收治的8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所有患儿均给予脑循环、神经发育及中医传统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对两组患儿的GMF进行评定。结果经3个月治疗,两组患儿的GM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GMF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刺激疗法能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GMF,对其整体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孙梅玲高晶赵斌薛晶晶王丽娜
-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痉挛粗大运动功能
- 高危儿监测及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 探讨高危儿的监测及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255例高危新生儿进行运动发育、反射发育、Vojta姿势反射发育及肌张力等等方面的检查,结合母亲妊娠及患儿新生儿期疾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筛查出脑性瘫痪患儿18例,年龄均小于9个月.结论 对高危儿应该建立追踪随访制度,通过病因早期表现及神经发育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脑性瘫痪患.
- 刘宏伟孙梅玲
- 关键词:高危儿脑性瘫痪
- 高危儿监测及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被引量:7
- 2007年
- 刘宏伟孙梅玲
- 关键词:高危儿脑性瘫痪
- 针刺头部运动区结合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促进脑瘫康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高晶王丽娜何璐娜赵斌张红敏张雪娇吴云岚孙梅玲陈昊智谷昱奇张彩
- 该项目由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两部分组成。
临床研究:是在临床和实验研究基础上,省卫生厅课题的资金资助及自选课题研究下完成的。创新性的将针刺头部运动区结合儿童康复最新治疗技术-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应用于脑瘫患儿,选取...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瘫康复康复治疗针刺治疗
- 踝足矫形器对小腿三头肌痉挛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作用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在脑瘫康复治疗中对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伴有小腿三头肌痉挛的脑瘫患儿71例,分为矫正组50例和对照组21例,均采用以Vojta法,Bobath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其中矫正组患儿下肢肌张力有所下降,踝关节活动度好转,足背屈(被或主动)近90°时取模制作踝足矫形器(AFO),并在无训练时坚持每天配戴。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大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大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01),矫正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生理学疗法辅以踝足矫形器更有利于脑瘫患儿大运动功能的康复。
- 王月红孙梅玲
- 关键词:脑瘫踝足矫形器粗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