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晶晶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患儿
  • 4篇动功
  • 4篇粗大运动
  • 4篇粗大运动功能
  • 3篇脑性
  • 3篇脑性瘫
  • 3篇脑性瘫痪
  • 3篇痉挛
  • 3篇痉挛型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 2篇生活活动能力
  • 2篇脑瘫
  • 2篇脑瘫患儿
  • 2篇痉挛型脑瘫
  • 2篇痉挛型脑瘫患...
  • 2篇康复
  • 1篇上肢
  • 1篇生物反馈
  • 1篇生物反馈疗法

机构

  • 6篇淮安市妇幼保...

作者

  • 6篇赵斌
  • 6篇高晶
  • 6篇薛晶晶
  • 3篇王丽娜
  • 2篇孙梅玲
  • 1篇张彩侠
  • 1篇何璐娜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牵伸训练结合石蜡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牵伸训练结合石蜡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将62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予石蜡疗法然后进行牵伸训练,并辅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下肢肌张力、GMFM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牵伸训练结合石蜡疗法可有效缓解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下肢痉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薛晶晶赵斌高晶王丽娜
关键词:痉挛型脑性瘫痪石蜡疗法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5年1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收治的8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所有患儿均给予脑循环、神经发育及中医传统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对两组患儿的GMF进行评定。结果经3个月治疗,两组患儿的GM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GMF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刺激疗法能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GMF,对其整体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孙梅玲高晶赵斌薛晶晶王丽娜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痉挛粗大运动功能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偏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等常规康复训练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儿经12周治疗后,FMFM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作业治疗能有效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赵斌高晶薛晶晶何璐娜王丽娜
关键词:痉挛型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家庭康复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康复训练指导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中的应用,观察家庭康复对其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康复训练指导进行家庭康复。在治疗开始时和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对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2组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2组粗大运动功能均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辅助训练可明显提高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赵斌薛晶晶高晶张彩侠
关键词:家庭康复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训练指导粗大运动功能
109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体会被引量:8
2015年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脑瘫常并发感觉、知觉、认知、交流、行为紊乱、癫痫、继发性肌与骨骼问题。近年来脑性瘫痪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环境、社会压力、围生医学更加发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脑性瘫痪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发育状态,同时给家庭、社会都带来极大的负担。小儿脑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产伤、窒息、胆红素脑病及孕早期的病毒感染、早产儿、低体质量儿等有关。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脑瘫病因,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本病的发生,同时也应对高危因素的小儿进行疾病监测以便早发现、早干预,从而减轻残疾程度,减少致残率[2-3]。我院儿童康复中心2012-02—2013-12共收治109例脑瘫患儿,采用个体化的、因人而异的原则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赵斌高晶薛晶晶
关键词:脑性瘫痪综合康复
情景式训练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情景式训练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情景式训练。在治疗开始时和1个疗程(3个月为1个疗程)结束时,分别对两组患儿行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GMFM-88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t值分别为-12.13、-6.70,对照组t值分别为-8.84、-6.96,均P<0.05),但观察组GMFM-88评分及ADL评分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0、-2.31,均P<0.05)。结论情景式训练结合常规康复疗法可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赵斌高晶薛晶晶孙梅玲
关键词: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