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萍

作品数:17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慢性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干扰素
  • 4篇肝硬化
  • 4篇丙型
  • 4篇丙型肝炎
  • 4篇病毒
  • 2篇蛋白
  • 2篇乙型肝炎肝
  • 2篇粘连蛋白
  • 2篇纤维化
  • 2篇利水
  • 2篇抗病毒
  • 2篇抗病毒治疗
  • 2篇恩替卡韦
  • 2篇肝癌

机构

  • 16篇沈阳市第六人...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济南市传染病...
  • 1篇解放军第20...

作者

  • 16篇安萍
  • 6篇卞丽
  • 5篇尚宁
  • 3篇窦晓光
  • 3篇舒波
  • 1篇尹元琴
  • 1篇张照华
  • 1篇吴发玲
  • 1篇杨晴
  • 1篇王岩
  • 1篇陈锡美
  • 1篇孙金良
  • 1篇金清龙
  • 1篇夏婷婷
  • 1篇杨长青
  • 1篇王静艳
  • 1篇王兆荃
  • 1篇盛秋菊
  • 1篇曹艳雪
  • 1篇胡坚方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肝博士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1999
  • 1篇199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还原型谷胱甘肽肠溶胶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入选人群为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4例,随机分成还原型谷胱甘肽肠溶胶囊治疗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组,每组102例。服药方法为0.4g/次,3次/d口服,疗程12周。共有17例患者脱落,实际187例可供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治疗12周末,还原型谷胱甘肽肠溶胶囊组(ALT:64U/L比134U/L,T=-1050.5,P〈0.01;AST:47U/L比76U/L,T=-1033.5,P〈0.01;Tgil:15μmol/L比16μmol/L,T=-681.0,P〈0.05;γ-GT:38U/L比47U/L,T=-545.0,P〈0.05)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组(ALT:72U/L比122U/L,T=-1205.5,P〈0.01;AST:51U/L比72U/L,T=-1187.5,P〈0.01;TBil:15μmol/L比17umol/L,T=-624.5,P〈0.05;γ-GT:36U/L比52U/L,T=-776.0,P〈0.05)多项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还原型谷胱甘肽肠溶胶囊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8.72%(27/94)和12.77%(12/94),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组分别为18.28%(17/93)和12.90%(12/9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79,均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肠溶胶囊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64%(10/94)比10.75%(10/93);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1%(1/94)比0;均P〉0.051较少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肠溶胶囊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转氨酶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王迎昕陈锡美李军胡坚方金清龙贺永文张照华王青龚作炯安萍李秀慧杨长青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多中心研究转氨酶类胶囊
乙肝患者如何选择核苷类药物治疗?
2009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据估计全球约有3.5亿人罹患慢性乙型肝炎。有超过75%的慢性HBV感染者在亚洲,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首要病因。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安萍
关键词:乙肝患者拉米夫定病毒变异核苷类阿德福韦酯药物治疗
自拟益气活血清化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清化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脾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益气活血清化利水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率、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甲胎蛋白、彩超下肿瘤最大直径。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甲胎蛋白、肿瘤最大直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清化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肝功能,缩小肿瘤体积。
石晓琳安萍
关键词:脾虚血瘀临床疗效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接治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都实施抗病毒治疗,对所有患者的预后进行探讨。结果治疗2年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为(1.00±0.03)IU/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为(37.63±1.01)U/L,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为(19.32±1.26)μmol/L,白蛋白(ALB)的水平为(36.22±2.25)g/L,与治疗前的HBV-DNA(3.66E±0.3)IU/ML,ALT水平(86.25±3.88)U/L,TBIL水平(65.69±14.12)μmol/L,ALB水平(24.33±2.98)g/L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未出现肝癌患者,无患者死亡;治疗2年后,肝癌的发病率为6.67%(2/30),无患者死亡。结论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规范化、长期性的抗病毒治疗,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患者发生肝癌的概率,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临床病死率。
尚宁安萍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预后效果
5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采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LADR)方案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及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peg-IFNα-2a(派罗欣,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67.5μg/周+利巴韦林600mg/d,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给予IFNα(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0万U,隔日一次肌内注射,加利巴韦林600mg/d,逐渐增加剂量。若化验及患者症状允许,peg-IFNα-2a及IFNα每2~4周增加一次剂量,peg-IFNα-2a由90μg/周增加至135μg/周,IFNα增加至300万U。利巴韦林每2周增加200mg/d至有效剂量。结果 44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38例完成了疗程,治疗后12周ALT、AST、TBIL、HCV 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4周ALT、AST、TBIL、HCV 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后24周HA、LN、PC-Ⅲ、C-Ⅳ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有8例完成了IFNα+利巴韦林疗程,治疗后12周ALT、AST、TBIL、胆碱酯酶(CHE)、HCV 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周ALT、AST、CHE、HCV 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L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肝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后12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4周HA、LN、PC-Ⅲ、C-Ⅳ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LADR方案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抑制病毒复制,且效果安全可靠。
曹艳雪安萍卞丽
关键词:肝炎丙型肝硬化抗病毒药
丙通沙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对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商品名:丙通沙)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的效果。方法4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常规的保肝、利尿以及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治疗。比较丙型肝炎病毒(HCV)Ⅰ型、Ⅱ型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基因型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Child-Pugh评分均有所改善,且HCVⅡ型患者ALT(35.66±29.52)U/L、AST(31.54±10.11)U/L、TBIL(22.82±4.62)μmol/L、Child-Pugh评分(6.11±1.26)分均低于HCVⅠ型患者的(56.15±34.21)U/L、(55.36±34.36)U/L、(38.96±11.34)μmol/L、(8.12±1.3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Ⅱ型患者中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生化学应答率、疗程结束时血清ALT复常率、疗程结束时HCV-RNA转阴率均高于HCVI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4、4.394、4.785、3.948,P<0.05)。在4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现象,通过减少利巴韦林剂量,患者均缓解了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现象,予以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有2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通过减少利巴韦林剂量,患者均缓解了症状。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对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丙通沙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有显著效果,且安全可靠。
尚宁安萍卞丽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利巴韦林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时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1998年
目的:为研究干扰素治疗丙型炎过程中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44例应用干扰素和11例未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血清中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干扰素治疗组在应用干扰素治疗后,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而未应用干扰素治疗组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干扰素不仅能改善肝脏炎症。
舒波尹元琴孙金良刘春英安萍
关键词:丙型肝炎层粘连蛋白干扰素
多项无创模型指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价值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无创模型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未曾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0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接受肝活检,并检测血液、B超等指标。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4因子肝纤维化指数(FIB-4)、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GPR)、S指数(S)、年龄-脾脏/血小板比值(ASPRI)、年龄-血小板指数(API)及FV等不同无创模型指数,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析不同无创模型指数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诊断肝纤维化(F2~3):FIB-4在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上限(ULN)时价值最好,AUROC为0.795,但在ALT>5ULN时AUROC明显下降(Z=2.442,P<0.05);ASPRI、S、GPR、FV在2ULN≤ALT≤5ULN时价值最好,AUROC分别为0.809、0.828、0.830、0.873。诊断早期肝硬化(F4):API、FIB-4、GPR、S、ASPRI、FV的AUROC在不同的ALT水平时均>0.800,其中,在不同ALT水平下,ASPRI和FV的AUROC分别为0.898和0.900、0.892和0.928、0.887和0.920、0.895和0.918,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ASPRI、S、GPR、FIB-4、FV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均有价值,ASPRI、FV诊断早期肝硬化价值较高,FIB-4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受ALT水平影响较大。
杨晴谷野李鲁平王岩关欣安萍
关键词:肝纤维化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过程中血清层粘连蛋白的改变及意义
1999年
对44例慢性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血清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病例来源于1993~1996年我院传染科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44例,其中男32例,女12例,年龄18~56岁...
舒波于静艳窦晓光孙吉良安萍
关键词:丙型肝炎干扰素层粘连蛋白药物疗法
自拟温肾健脾利水汤联合利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并发症之一,为多种肝病的最终结局。本研究探究自拟温肾健脾利水汤联合利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11-01-2019-05-31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收治的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和病程均衡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医基础性治疗,限制患者钠氯离子的摄入量,并予呋塞米片联合螺内酯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温肾健脾利水汤口服,1剂/d,由本院药方煎制成200mL汤剂,分早晚2次口服,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0d的进行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主症)、腹围、24h尿量、IL-6、IL-8及临床有效率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为9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P<0.001。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腰围为(78.22±16.46)cm,低于对照组的(90.45±20.30)cm,t=3.31,P<0.001;观察组尿量为(1369.99±268.48)mL/24h,高于对照组的(1008.35±245.55)mL/24h,t=7.03,P<0.001;观察组IL-6为(121.04±23.37)pg/mL,低于对照组的(178.35±35.68)pg/mL,t=9.50,P<0.001;观察组IL-8水平为(290.29±90.49)pg/mL,低于对照组的(433.07±101.35)pg/mL,t=7.43,P<0.001。结论自拟温肾健脾利水汤联合利尿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炎性反应,并有较强的利尿效果且可缩小患者腰围。
石晓琳安萍
关键词:肝硬化温肾健脾脾肾气虚型呋塞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