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宓亚平

作品数:36 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心脏
  • 18篇先天
  • 18篇先天性
  • 15篇心脏病
  • 14篇先天性心脏
  • 14篇先天性心脏病
  • 12篇术后
  • 11篇动脉
  • 10篇手术
  • 10篇肺动脉
  • 8篇婴儿
  • 7篇心脏病术后
  • 6篇先天性心脏病...
  • 5篇动脉瓣
  • 5篇缺损
  • 5篇外科
  • 5篇小儿
  • 5篇肺动脉瓣
  • 4篇心脏缺损
  • 4篇室间隔完整

机构

  • 31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医学院

作者

  • 36篇宓亚平
  • 21篇贾兵
  • 19篇陈张根
  • 16篇叶明
  • 6篇桂永浩
  • 6篇沈华
  • 5篇李炘
  • 5篇龚卫娟
  • 4篇顾莺
  • 4篇邢泉生
  • 4篇张善通
  • 3篇诸冰雪
  • 3篇闫宪刚
  • 3篇黄晶晶
  • 2篇李忻
  • 2篇钟慧
  • 2篇刘芳
  • 2篇孙波
  • 2篇陈纲
  • 2篇吴琳

传媒

  • 3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治疗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例PAIVS新生儿的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17例PAIVS新生儿,平均日龄(15.6±8.6)d,平均体重(3540±440)g。4例合并右心室严重发育不良,5例超声心动图提示窦状隙开放,1例合并三尖瓣闭锁,1例合并三尖瓣发育不良。手术包括单纯体肺分流3例,闭式肺动脉瓣切开联合体肺分流1例,单纯跨瓣补片2例,联合体肺分流和跨瓣补片11例。术后呼吸机使用平均(35.5±35.1)h,监护室滞留平均(8.7±5.9)d,平均住院(18.7±13.6)d。术后短期再次手术2例,包括延迟关胸术1例,加做体肺分流术1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2/17,11.8%)。死亡风险分析发现手术前已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与手术死亡有关(r=1.02,P%0.01)。其余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个月至5年,平均19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PAIVS新生儿应积极早期手术,以三尖瓣大小、右心室解剖形态以及有无冠状动脉畸形为依据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强化围手术期各重要脏器功能支持和加强随访可获得较满意的手术生存率。
黄晶晶宓亚平贾兵陈张根桂永浩
关键词:肺动脉瓣闭锁心脏外科手术心脏缺损先天性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体外循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探讨被引量:13
1999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病儿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2例;用药组于术前和主动脉开放前经气管插管注入天然猪肺PS(总量150mg/kg),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围CPB期肺动态顺应性和呼吸指数,气管插管维持时间。动物实验用小型猪20头,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0头;对实验动物左右心房血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和MDA的含量,肺组织含水量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体外循环术后各时点用药组肺动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呼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病儿对照组气管插管维持时间为13.75小时,而用药组为8.87小时(P<0.01)。动物实验与对照组相比较,外源性PS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肺内隔离,抑制肺内趋化因子TNFα的释放,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终产物MDA的产生,且病理形态学证实肺损伤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预防性应用外源性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邢泉生张善通陈张根陈张根孙波孙波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体外循环呼吸功能不全
一种胃管重力管床旁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管重力管床旁固定装置,涉及重力管固定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和固定装置,机架的一侧卡设连接有胃管重力管,机架靠近胃管重力管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与机架固定连接,固定座的一侧转动连接...
顾莺傅唯佳任玥宏宓亚平吴颖
文献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循证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2023年
目的开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循证决策支持系统,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汇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的循证证据,基于证据开发循证决策支持系统。采用非同期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及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应用对象,将2021年9月—12月作为试验组数据来源时间,2020年9月—12月作为对照组数据来源时间,比较两组责任护士及营养专科护士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的一致性、营养风险筛查耗时、接受营养评估患儿的比例、接受营养干预患儿的比例、营养筛查高风险警示值响应时间、医护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纳入191例患儿,对照组纳入193例。试验组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的一致性系数为0.890,对照组为0.689。试验组营养风险筛查耗时为(2.97±1.05)min,对照组为(4.05±1.01)min;试验组接受营养评估患儿的比例为95.29%,对照组为89.64%;试验组接受营养干预患儿的比例为69.11%,对照组为54.92%;试验组营养筛查高风险警示值响应时间为(4.73±2.31)min,对照组为(41.53±9.13)min;试验组医护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满意度得分为(108.04±11.31)分,对照组为(92.89±9.37)分,以上数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循证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高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的一致性,缩短营养风险筛查耗时,促进医护人员进行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提升医护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满意度。
傅唯佳顾莺杨玉霞王颖雯宓亚平王桢絮龚卫娟任玥宏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决策支持护理信息学儿科护理学
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
2024年
目的:将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护理人员开展循证实践及证据应用与临床转化提供思路。方法:遵循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临床转化模式”,总结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相关证据,制定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逐条审查并分析障碍因素,构建实施策略并进行实践变革。结果:与基线审查相比,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证据相关知识的知晓度、直接母乳喂养维持率、纯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包括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的维持率、母亲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的证据应用在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对证据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直接母乳喂养维持率、纯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的维持率、母亲母乳喂养自信心等方面存在临床意义。
朱孟欣顾莺叶岚徐昱璐王慧美任玥宏龚卫娟宓亚平黄家熙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循证护理实践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程序式喂养的护理被引量:17
2019年
总结5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程序式喂养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由儿童心脏病专家、心胸外科医生、心脏专科护士、营养师、胃肠病专家、康复治疗专家联合制订程序式喂养方案;微量喂养以维持其肠道功能;肠道功能评估后尽早启动肠内营养,初始喂养量设定为1~2 ml/(kg·h);联合使用腹围测量(1次/12 h)、肠鸣音及胃肠道症状评估喂养不耐受;有序规律地推进肠内营养的实施,持续监测患儿的营养状况,每周监测2次体重、1次身长。本组均顺利关胸,达到全量经口喂养,病情缓解后出院。
傅唯佳顾莺宓亚平徐昱璐潘蕴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延迟关胸儿科护理学
小儿心脏手术脑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2年
小儿心脏手术后出现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脑部灌注血流量、脑部微栓及全身炎性反应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开展的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以及生化指标测定如S-100蛋白、神经烯醇化酶等可帮助了解围手术期的脑功能状况,颈静脉氧饱和度监测可动态现察术中的脑缺血和/或缺氧状态。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更新及脑保护药物的研究是减轻小儿心脏手术后脑损伤的主要方向。
宓亚平桂永浩
关键词:小儿心脏手术脑功能损伤发病机制
一种防气管插管折管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气管插管折管的装置,包括防折套主体,防折套主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延展套,防折套主体与延展套同轴线设置,防折套主体与延展套上均设置有气管插管卡放开口,防折套主体上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内部设置有固定销,固定...
陈燕宓亚平顾莺徐昱璐龚卫娟任钥宏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本院心血管外科1990,2009年收治的480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过程,总结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本院于1990~1999年以及2000~2009年两个时间段分别收治41例和439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比较两组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CICU监护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后十年病例数及复杂病例所占百分比较前十年明显增加,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有所降低,呼吸机辅助时间、C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结论近10年来,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在术前诊断、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技术、心肌保护及术后监护技术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
叶明陈张根贾兵沈华李圻宓亚平
关键词:婴儿
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pulmonaryartery,ALCAPA)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我中心行手术治疗的9例小儿ALCAPA的病例资料,男性4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1±0.8岁(2个月至13岁)。其中3例采用延长左冠状动脉后再植入术,6例采用左冠状动脉直接植入术。1例患儿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伴返流,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术后7个月因二尖瓣重度返流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结果全组病例无住院和随访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7.5±35.0)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7±21)min,平均机械通气时间(70.6±52.6)h,平均监护室滞留时间(9.2±6.0)天。1例术后左心功能衰竭无法脱离体外循环,经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辅助18h撤机。随访6~40个月,平均(30±8)个月,冠状动脉血流通畅,左心室射血分数从术前40%±8%增加至术后65%±10%(P<0.05),左心室缩短分数从术前23%±7%增加至术后40%±6%(P<0.01),心功能均恢复至NYHAⅠ级。结论 ALCAPA应尽早诊断,尽早手术矫治,冠状动脉再植入术是首选术式。
闫宪刚贾兵陈张根叶明宓亚平钟慧
关键词:心脏缺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