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一宸
- 作品数:17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腋动脉近端吻合在左胸小切口多支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左腋动脉近端吻合(axilla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ACAB)技术在左胸小切口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CS-CABG)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采用左腋动脉近端吻合技术的左胸小切口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48例(MICS-ACAB组),同期行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158例(OPCABG组)。OPCABG组男122例,女36例;平均年龄(64.72±8.27)岁;MICS-ACAB组男38例,女10例;平均年龄(71.42±7.77)岁。选取围手术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卒中、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和术后早期SF-36评分中的PCS评分为主要研究终点,分析患者手术并发症和近期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情况,评价腋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旁路移植血管中位数均为3支。两组围手术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二次手术、术后肾功能不全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6例(85.4%)患者出院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评估,结果显示MICS-ACAB组与OPCABG组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对88.8%,P=0.368)。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对围手术期结局进行校正,研究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单因素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表明,MICS-ACAB组患者术后7天SF-36评分中的生理功能评分明显高于OPCABG组[(31.77±5.97)分对(29.45±6.31)分,P=0.025]。术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MICA-ACAB组患者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与术后发作心绞痛频率并未增加(P>0.05)。结论MICA-ACAB技术安全性良好,可以实现心脏完全血运重建,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满意,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孟鲁豫凌云鹏傅元豪宫一宸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生活质量评分
- 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支病变的临床研究
- 宫一宸凌云鹏
-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常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ABG)与常规正中开胸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纳入2015年11月—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完成MICABG手术94例患者为MICABG组,同期接受常规正中开胸OPCABG手术患者441例为OPCABG组。按1∶1比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通过SF-36生活质量量表测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最终两组各匹配82例患者,MICABG组男66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6±8.2)岁,OPCABG组男67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2±13.2)岁。术后1个月MICABG组躯体健康总评(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及精神健康总评(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均高于OPCABG组[(50.3±10.6)分vs.(46.1±10.3)分,P=0.011;(59.5±9.3)分vs.(54.2±11.0)分,P=0.002],MICABG组在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5个维度评分高于OPCABG组,躯体疼痛维度评分低于OPCAB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PCS及M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0.0±13.1)分vs.(77.8±12.4)分,P=0.271;(81.6±13.5)分vs.(80.4±11.2)分,P=0.537],但MICABG组生理机能及社会功能2个维度评分仍高于OP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ABG术后6个月内生活质量改善优于OPCABG,术后12个月时与OPCABG相似,提示MICABG在改善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优势,远期生活质量与OPCABG相当。
- 许志锋凌云鹏万峰傅元豪宫一宸杨航
- 关键词: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生活质量SF-36量表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Ⅱ期心脏康复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随着欧美现代心脏康复医学的发展,我国心脏康复医学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目前国内心脏康复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就集中在心脏内科的治疗范畴,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康复已经提出了初步的方案和康复程序。然而,国内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康复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术后Ⅰ期(早期,住院期间)和Ⅱ期康复,既缺少理论指导也缺乏临床经验。现在,我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已经逐渐普及,术后患者原来越多,术后康复的空缺亟待得到填补。本文针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Ⅱ期康复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希望借此能将康复理念进行推广,将康复理论应用于临床,能够不断积累经验,最终总结出符合国内情况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的康复程序和方案。
- 高迎梅宫一宸张喆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康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康复医学康复程序
- 单纯输送鞘通过法行经胸超声心动引导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分析使用单纯输送鞘通过法,在经胸超声心动(TTE)引导下完成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使用单纯输送鞘通过法完成的TTE引导PFO封堵术的2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2.3±7.8)岁。术前合并脑梗死患者6例(RoPE评分>6分),偏头痛患者19例。术前均经食道超声心动(TEE)证实PFO存在,孔径2~3 mm,隧道4~8 mm,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提示2~3级。术后即刻以TTE检查评价治疗效果,并于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单纯鞘管通过法,成功完成TT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穿刺至拔除鞘管)为(32.1±7.5)min,术中3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射表现,2例出现短暂室性心律失常,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所有患者未发现心包积液、外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等并发症,均于术后次日出院。术后随访无患者出现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头痛与脑卒中复发。cTCD示PFO恢复正常。结论单纯输送鞘通过法对于TTE引导下PFO封堵术安全、有效,可以避免心脏损伤,近、中期效果满意。
- 周文君林进姜新鹏杨航宫一宸傅元豪孙庆利傅瑜李小刚冯杰莉冯新恒李晓明张喆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经胸超声心动图介入治疗
- 应用“三角帆”技术在间断双肺通气下实施左胸小切口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采用"三角帆"技术,在经左胸小切口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S CABG)中实现间断双肺通气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我中心接受MICS CABG手术的207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肺通气组(111例)和双肺通气组(96例)。双肺通气组应用"三角帆"技术悬吊心包外脂肪组织,隔绝肺组织与术野,术中进行间断双肺通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资料以及围术期临床结果。结果单肺通气组与双肺通气组术前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组搭桥数量少于双肺通气组(2.8±0.8 vs.3.1±0.8,P=0.015),手术时间也短于双肺通气组[(296.7±57.3)min vs.(334.1±87.0)min,P=0.000]。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胸、肺不张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角帆"技术简单易行,可在MICS CABG手术过程中实现间断双肺通气。
- 傅元豪宫一宸钱敏张鲁锋赵鸿凌云鹏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微创手术保护性肺通气双肺通气
- 单把Proglide缝合技术用于卵圆孔封堵后股静脉穿刺点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评估在卵圆孔封堵手术中拔除输送鞘管鞘后,应用单把ProGlide血管缝合器缝合股静脉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经皮卵圆孔封堵80例患者,根据是否使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自粘性绷带加压止血(压迫止血组),一组使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缝合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次日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术后6 h、12 h观察止血效果及住院期间静脉穿刺点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完成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均止血成功,缝合组未出现皮下出血及瘀斑,压迫止血组5例(12.5%)出现皮下瘀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缝合组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压迫止血组[(79.3±6.9)比(65.2±7.2),P<0.05],术后12 h缝合组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83.4±3.4)比(81.6±5.7),P=0.074]。压迫止血组9例(22.5%)发生MARSI,缝合组未出现MARS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在经皮介入手术中,单把ProGlide预缝合技术可实现大直径静脉鞘管拔除后穿刺点的安全和有效止血。
- 姜新鹏李晓明杨航宫一宸傅元豪张喆傅瑜
- 关键词:股静脉
- 应用多支动脉桥经左胸小切口与正中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 2023年
- 目的探讨应用多支动脉桥进行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应用多支动脉桥行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123例,根据患者需求及术者倾向选择正中切口(正中切口组,n=51)或左胸小切口(左胸小切口组,n=72)入路,在患者出院前利用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桥血管评估,术后随访终点指标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左胸小切口组远端吻合口(2.7±0.7)个,正中切口组(3.0±0.8)个,差异无显著性(t=-1.885,P=0.062)。左胸小切口组全动脉化比例较高[91.7%(66/72)vs.41.2%(21/51),χ2=36.762,P=0.000],围术期输血率较低[31.9%(23/72)vs.64.7%(33/51),χ2=12.920,P=0.000]。正中切口组围术期死亡1例。出院前对100例进行桥血管评估,其中左胸小切口组70例,正中切口组30例,复查吻合口共280个,2组桥血管总体通畅率(FitzGibbon A级)差异无显著性[94.2%(179/190)vs.94.4%(85/90),χ2=0.006,P=0.937]。118例随访中位时间24个月(6~36个月),2组MACCE发生率[2.9%(2/70)vs.6.3%(3/48),χ2=0.808,P=0.369]和再次血运重建率[2.9%(2/70)vs.2.1%(1/48),χ2=0.000,P=1.00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MICS CABG应用多支动脉桥可行,手术策略更倾向于应用全动脉化旁路移植,桥血管通畅率、术后早期随访结果不亚于正中切口手术,且可减少围术期输血。
- 傅元豪宫一宸张鲁锋吴松凌云鹏
- 关键词: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
- 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引导房间隔穿刺在经皮卵圆孔封堵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房间隔穿刺(transseptal puncture,TSP)在卵圆孔封堵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2022年3~12月我科对45例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单纯鞘管通过法无法通过卵圆孔者,在TTE引导下进行TSP,引导输送鞘管通过后完成卵圆孔封堵治疗。结果45例均成功在TTE引导下完成TSP与封堵术,TSP时间为(15.0±3.7)min,术后即刻及12 h评估无心律失常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均于术后次日康复出院。45例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超声心动图、24 h动态心电图,未发生心内分流、心包积液、心房纤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单纯TTE引导TSP安全可行,可作为复杂PFO的补充封堵手段。
- 马振李晓明杨航宫一宸傅元豪姜新鹏张喆傅瑜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穿刺术
- 远程缺血预适应与器官保护
- 2012年
- 如何避免或减轻体外循环对重要器官的损伤,一直是心外科领域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年研究发现远程缺血预适应对重要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并开始尝试应用于心血管外科中,综述如下。
- 宫一宸张喆解基严
-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器官保护远程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外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