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源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 参照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双源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5例支架术后出现胸闷、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在术后6~12个月行双源CT检查及定量冠状动脉造影.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参照,评价双源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心率、置人支架情况对双源CT诊断性能的影响.结果 55例患者共置入89枚支架,其中31.5%(28/89)的支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双源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7%、76%和95%.双源CT诊断心率<70次/min及≥70次/min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94%比82%)、特异性(88%比90%)、阳性预测值(76%比75%)、阴性预测值(97%比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诊断重叠支架、分叉部位支架与单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84%比100%)、特异性(81%比96%)、阳性预测值(70%比90%)和阴性预测值(91%比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诊断直径≥3.50 mm支架、直径3.00 mm支架和直径≤2.75mm支架发生再狭窄的特异性(分别为100%、80%和66%,P<0.05)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5%和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源CT对大直径支架的再狭窄有较好的诊断性能,且不受心率和支架分布情况的影响.
- 羊镇宇王强郭素峡张煜方向明崔志明
-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 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22例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果共置入55枚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内支架,其中2例各置入2枚胆道支架,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有显著差异(P=0.021,P=0.018),支架置入后行TACE者中位生存期(39.2周)明显高于未行TACE组(17.3周),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能缓解。结论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支架治疗对解除胆道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者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
- 王卫东陆进徐平范晨童耀英崔志明王春新
- 关键词:胆道支架恶性胆道梗阻介入放射学并发症
- 医源性静脉血管内异物五例的微创清除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用微创介入方法清除医源性静脉血管内异物的疗效、技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5例由静脉置管引起的医源性血管内异物均采用右股静脉入路,选用不同规格的抓铺器抓取异物。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取出异物,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血管破裂、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方法用抓铺器取医源性静脉置管血管内异物创伤小,成功率高,可避免外科手术。
- 王卫东陆进徐平范晨童耀英崔志明王春新
- 关键词:医源性静脉置管微创并发症
- 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胆的术中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一丝不苟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结果共置入23枚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技术操作成功率100%。1周后复查时引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术前血清总胆红素(386.3±232.5)μmol/L,术后23例血清胆红素降到(86.2±42.5)μmol/L,通过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和术后严密观察,该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优质的护理可明显减少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手术并发症,提高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促进高龄患者康复。
- 童耀英王卫东陆进徐平邢金沙崔志明
- 关键词:放射学胆道支架植入术护理
- 食管胃底静脉栓塞联合脾动脉栓塞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研究
- 目的:研究食管胃底静脉栓塞联合脾动脉栓塞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PTVE),其中10例患者联合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无水乙醇及钢圈.P...
- 王卫东范晨陆进徐平王维涛童耀英崔志明王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