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仁琴

作品数:49 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4篇重症肌无力
  • 34篇无力
  • 34篇肌无力
  • 24篇胸腺
  • 16篇胸腺瘤
  • 16篇腺瘤
  • 9篇血清
  • 8篇缺血
  • 8篇抗体
  • 7篇重症
  • 6篇细胞
  • 6篇免疫
  • 6篇脑缺血
  • 5篇再灌注
  • 5篇介入
  • 4篇胸腺肿瘤
  • 4篇沙土鼠
  • 4篇受体
  • 4篇肿瘤
  • 4篇腺肿瘤

机构

  • 48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49篇张仁琴
  • 33篇涂来慧
  • 15篇吴涛
  • 13篇蒋建明
  • 12篇丁素菊
  • 11篇郑惠民
  • 5篇蔡建英
  • 4篇王培军
  • 4篇周广智
  • 3篇倪灿荣
  • 3篇马维娅
  • 3篇史荫绵
  • 3篇侯晓军
  • 3篇吕桃珍
  • 2篇涂来慧
  • 2篇谢企良
  • 2篇郭峰
  • 2篇陶沂
  • 2篇孙秀英
  • 2篇秦震

传媒

  • 13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临床神经科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Zoolog...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5篇1999
  • 5篇1997
  • 2篇1996
  • 5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小剂量环磷酰胺间隙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观察中小剂量环磷酰胺间隙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综合治疗效果不佳的ⅡB型或Ⅳ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15例,给予环磷酰胺0.2 g/d静脉滴注,6 d为1个疗程,间隔1~3个月重复1次,共3~6个疗程,随访0.5~3年.结果:15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症状开始改善,治疗3个月后疗效评价:显效8例,有效7例.随访0.5~3年,不良反应少而轻微,仅少数患者用药时出现恶心,用药后短期脱发,均不需特殊处理.结论:中小剂量环磷酰胺间隙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可靠,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观察试用.
蒋建明涂来慧吴涛张仁琴丁素菊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环磷酰胺治疗学
重症肌无力针对胸腺病理的临床诊治研究
涂来慧吴涛蒋建明张仁琴邵福源丁素菊马维娅诸兴明蔡建英
该课题采用补中益气、重用黄芪的方法治疗MG,疗效稳定,副作用小,分析、提取并纯化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皂甙,体外研究发现黄芪皂甙能够抑制MG患者单个核细胞产生nAChR抗体,论证了黄芪免疫调节机制。参照病理类型采用手术、放疗...
关键词: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病理
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和预后被引量:24
2001年
目的 研究伴有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 (MG)患者的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 10 3例经手术证实的MG伴胸腺瘤患者。给予皮质类固醇、化学疗法、放射疗法等治疗 ,观察患者的远期疗效和生存率。结果 MG总有效率为 78 6 % ,其中完全缓解 2 3例 (2 2 3% )、药物缓解 2 6例 (2 5 2 % )、部分缓解 32例 (31 1% )。 5年和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7 8%和 48 5 % ,其中淋巴细胞为主型分别为 88 9%和 72 7% ,混合型为 83 3%和 5 8 3% ,上皮细胞为主型为 5 5 6 %和 10 0 % ;按Masaoka分期标准 ,Ⅰ期和Ⅱ期患者的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9 8%和 76 2 % ,Ⅲ期和Ⅳ期为 35 7%和0 %。皮质类固醇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患者 5年和 10年生存率分别达到 88 9%和 5 7 1%。结论 MG伴胸腺瘤患者手术后应给予皮质类固醇、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 ,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生存率。上皮细胞型胸腺瘤和Masaoka分期Ⅲ期和Ⅳ期患者预后较差。
吴涛涂来慧张仁琴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瘤病理学预后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AchR_(ab)与CAE_(ab)的不同特异性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报告用IHA检测103例MG患者血清中CAF_(ab),其中74例同时测定了AchR_(ab)。通过对两种抗体检测结果的比较,显示两者具有不同特异性。此外,为了证实CAE与AchR为不同的抗原物质,将AchR特异结合剂——^(124)I-α-GBT与CAE共同温育,结果未显示有^(125)I-α-BGF-AchR复合物放射性结合峰出现。说明CAE的活性成分不含AchR。以上结果证明,CAE-CAF_(ab)与AchR-AchR_(ab)为两种不同特异性的抗原-抗体系统。IHA检测CAE_(ab)对MG患者早期发现胸腺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马维亚涂来慧张仁琴周广智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ACHRAB
重症肌无力伴脂肪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被引量:2
2003年
报告3例重症肌无力伴脂肪胸腺瘤的中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肌无力症状均严重,2例发生危象。手术切除胸腺瘤,疗效均显著,其中2例已痊愈。手术病理证实瘤体都由大量成熟脂肪细胞、极少胸腺上皮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呈微小状分布,易漏诊。病情严重程度与胸腺瘤细胞数目不成正比,而与胸腺病理特征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相关。根据肌无力病史,检测血清中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nAchR-Ab)、骨骼肌柠檬酸提取物抗体(CAE-Ab)、重复神经剌激肌电图(RNS-EMG),纵隔CT或MRI扫描,可早期诊断;手术病理检查并作免疫组化染色可确诊。提示须重视脂肪胸腺瘤富含脂肪、隐藏微小上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避免漏诊。
涂来慧吴涛蒋建明张仁琴丁素菊蔡建英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病理特征并发症
长期四肢无力-肌肉酸痛-反复发作呼吸肌麻痹被引量:1
2003年
1例43岁女性患者,自诉四肢无力、肌肉酸痛约18年,呼吸困难3个月,于2001年10月24日再次入院。其母发现该患者5岁开始即易跌倒,举手过肩困难,未介意。自1983年起四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多家就诊,诊断不明。于1994年1月19日首次入院,纵隔CT扫描发现前上纵隔脂肪块影,提示脂肪胸腺瘤,被忽略。后于外院经股四头肌活检、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氯唑还原酶(NADH-TR)染色确诊为中央轴空病。本次住院前3个月反复呼吸肌麻痹,入院后经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及胸腺切除,恢复自主呼吸。病理检查确诊为重症肌无力伴脂肪胸腺瘤。本文主要分析和评述该病例的诊断过程、确诊的根据和教训。
涂来慧吴涛蒋建明张仁琴蔡建英
关键词:四肢无力肌肉酸痛呼吸肌麻痹重症肌无力
中性粘多糖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1999年
目的:探讨中性粘多糖( N M )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后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 N M 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检测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R B C S O D)和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丙二醛( R B C M D A)的含量,同时与淀粉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N M 可使沙土鼠再灌注时 R B C免疫粘附功能得到恢复; R B C S O D的含量轻度提高; R B C M D A 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N M 通过抗氧化作用对 R B C免疫粘附功能有调节作用,从而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时红细胞膜起到保护作用。
丁素菊郑惠民张仁琴侯晓军邓本强
关键词:中性粘多糖红细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土鼠
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β水平的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 IL -6、IL-8、TNF-α、IL -1β水平的变化 ,特别是 IL -6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 3 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不同时间内血清 IL-6、IL -8、TNF-α、IL -1β水平 ,并随机抽取 1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 IL -6水平在发病 6小时内明显升高 ,2 4~ 3 6小时达高峰 ,7天后基本降至正常 ,大面积梗死组IL-6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 ( 6小时内 ,P <0 .0 5 ;2 4~ 3 6小时 ,P <0 .0 5 ) ,且血清 IL -6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 r=0 .87,P<0 .0 1) ,七叶皂甙钠治疗 3天后血清 IL-6水平下降明显 ( P<0 .0 1)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 IL-8水平亦升高( P<0 .0 5 ) ,TNF-α、IL-1β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IL-6水平升高 ,而 IL-6升高的水平反映应激反应程度 ,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崔丽郑惠民陶沂王晔张仁琴
关键词: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七叶皂甙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微波经皮穿刺热凝胸腺瘤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B超或CT引导下微波经皮穿刺热作用破坏胸腺瘤以治疗重症肌无力。方法 B超或CT引导下微波天线经胸骨下穿刺入胸腺组织中热凝破坏部分胸腺瘤体组织。 结果1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近期疗效 :CR 4例 ,PR 6例 ,有效率达 10 / 10。 3年后随访 :CR 4例 ,PR 5例 ,NC 1例 ,有效率为 9/ 10。结论 B超或CT引导下行微波热凝胸腺瘤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可靠 ,技术操作简便、安全 。
陈夷吴孟超涂来慧蒋建明谢企良张仁琴
关键词:微波电凝法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经皮穿刺胸腺介入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应用解剖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为经皮穿刺胸腺介入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应用解剖基础。方法 :童尸 15具 (男 12 ,女 3 )解剖观测胸腺的形态、血供和毗邻关系以及胸骨的前突角度。结果 :胸腺左叶和右叶长、宽、厚度分别为 :60 .7、16.7、5 .5mm和 80 .3、18.6、4.9mm ,胸腺上极伸至颈部的占 93 % ( 14例 ) ,左叶上极伸至颈部的长为 2 9.5mm ;右叶长度为 2 5 .1mm。胸腺上极与甲状腺下极的关系为 :左侧两者相距平均为 2 1.5mm ;右侧相距为 2 3 .8mm。胸腺在左头臂静脉的前面长度 :左叶为 14 .4mm ,右叶为 13 .7mm。胸骨前突的角度为10 .9°。结论 :经皮穿刺胸腺时为防止伤及左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以及胸膜腔 ,在颈部可在第 3~ 4气管软骨环 (甲状腺的峡部 )的下方进针 ;在胸部 ,沿胸骨后方上翘 10°左右的角度穿入胸腺 ,距正中线左右不超过 2 0mm处进针 ,穿刺深度左侧 40mm ,右侧 5 0mm为宜。
纪荣明程林发姜宗来曲莉冯皓汪晓军涂来慧张仁琴蒋建明吴涛
关键词:胸腺经皮穿刺重症肌无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