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国
- 作品数:21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管理好人格实现向道德生产力的转化被引量:2
- 2003年
- 道德决不是游离在生产力之外的 ,它是社会生产力的结构要素。经典的传统理论却疏远了道德与生产力的关系。从静态中看 ,似乎道德与生产力是分属于不同领域的。但是在动态中与此是不同的 ,道德内容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德性的人格就是高效率的社会生产力。
- 张卫国李成
- 关键词:道德生产力
- 现代科技人文回归的几种趋向
- 2004年
- 张卫国
- 关键词: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
- 权力制衡机制是否完善是官德建设的关键被引量:1
- 2002年
- 在市场转型的特殊时期 ,公共权力的不规范操作容易给少数人带来利益最大化 ,这样就刺激了人们对权力“寻租”的冲动 ,为权力腐败制造了条件。因此 ,要彻底消除权力腐败 ,势必要提高官德水平。要善于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能有效地预防权力失范和增强官员道德的中国特色的官德建设之路。
- 张卫国
- 关键词:权利制衡机制官德建设公共权利寻租行为分权机制
- 质询市场经济中的道德成本
- 2002年
- 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道德成本现象,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的紧密联系。没有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道德“自觉”,就不可能有高尚的文化,也不可能有健康的市场经济。正确地对待和运用道德成本,是当今社会的当务之急。
- 张卫国
- 关键词:质询社会管理秩序道德成本市场经济社会道德经济发展
- 主体性教育改革的内在人文导向被引量:1
- 2005年
- 尽管素质教育改革提出了多年,但是教育者总是难以摆脱对传统教育的文本化、应试化和封闭性等方式的缠绵情结。传统教育的诸多不良方式根源于科学与人文的分野,科学理性盲目地控制和操纵了人文理性,造成人文取向错误。针对这些现象,主体性教育改革所包括的三种基本方式,即创新教育、素养教育、完人教育,都有其内在的人文导向。
- 张卫国
- 关键词:主体教育人文导向素养教育
- 高校主体性教育改革中的人文导向诠释被引量:1
- 2005年
- 尽管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多年,但教育者始终难以摆脱对传统教育的文本化、应试化和封闭式教育方式的缠绵情结,其根源是缺乏正确的人文导向。
- 张卫国苏丽君秦燕飞
- 关键词:人文导向
- 建构公共选择中的社会伦理准则
- 2004年
- 市场经济的实践主体的多元价值要求是社会公共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 ,公共选择的最高原则应该是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也能满足个体利益要求。在当代中国价值实践中 。
- 张卫国
- 关键词:公共选择
- 强化道德转化机制 确保官德人格化
- 2003年
- “官”德在社会主体道德结构中最为重要 ,“官”德差 ,对社会形成的危害大 ;“官”德好 ,人民就能更多地受益加强“官”德建设是促成学风、作风、党风、民风等根本好转的核心问题。因此 ,要把握好市场经济中促成“官”德人格化的三个主要环节 ,强化“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机制 ,促成“官”
- 张卫国李成
- 关键词:道德
- 新的人文境遇与拓展人文价值管理理性被引量:1
- 2005年
- 高科技时代遇到了新的人文境遇 ,必须拓展人文价值理性 ,建立人文价值主导管理模式 ,增强管理的“人性化”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需求的战略转移 。
- 张卫国李道志李成秦燕飞苏丽君
- 关键词:资源需求可持续发展人文价值
- 道德建设重在塑造社会生产力的德性
- 2003年
- 在现代化过程中,对经济利益的强烈愿望,往往引起对技术理性的偏爱,却漠视了道德理性。从静态看,似乎道德与生产力是分属于不同领域的。但在动态的社会中,道德缺失增大了市场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运行中的过高消费,使整体社会生产力只能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有德性人格的社会生产力才会促进社会高效率的发展。
- 张卫国
- 关键词:道德建设社会生产力德性人格人格结构道德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