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在鹏

作品数:70 被引量:300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影像
  • 9篇影像学
  • 9篇肿瘤
  • 9篇CT
  • 9篇磁共振
  • 6篇影像学表现
  • 6篇X线
  • 6篇CT表现
  • 6篇CT诊断
  • 6篇成像
  • 5篇淋巴
  • 5篇螺旋CT
  • 5篇恶性
  • 4篇预后
  • 4篇质子磁共振
  • 4篇质子磁共振波...
  • 4篇细胞
  • 4篇淋巴瘤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机构

  • 55篇武汉大学
  • 8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马鞍山市人民...
  • 1篇吉林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161...
  • 1篇黄冈市第二人...
  • 1篇惠阳市第一人...
  • 1篇汉川市第二人...

作者

  • 63篇张在鹏
  • 45篇田志雄
  • 23篇孙骏谟
  • 23篇廖美焱
  • 20篇吴光耀
  • 19篇黄雄
  • 17篇屈艳娟
  • 8篇罗锐
  • 8篇胡浩
  • 7篇周云峰
  • 7篇徐丽莹
  • 4篇胡金香
  • 4篇胡慧娟
  • 4篇汪必成
  • 4篇徐海波
  • 3篇刘国兵
  • 3篇谢长清
  • 3篇鲁植艳
  • 3篇龙清云
  • 3篇梅列军

传媒

  • 13篇临床放射学杂...
  • 6篇放射学实践
  • 6篇武汉大学学报...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医学新知
  • 3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医疗设备信息
  • 2篇第七届全国临...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用现代多维影像技术进行人体结构学教学改革
人体结构学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基础课程,为了在教学中早期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武汉大学医学部借鉴芝加哥大学的教学经验,在人体结构学的教学中探索性应用现代影像学技术讲解解剖学,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徐丽莹徐海波胡金香龙清云廖美焱屈艳娟鲁植艳田志雄张在鹏
关键词:教学改革影像技术
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提高对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正确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13~77岁。20例摄X线平片,10例行CT扫描。结果:21例中膨胀性囊性骨破坏12例,溶骨性骨破坏9例;偏心性生长3例,软组织肿块7例,小梁形成4例,侵犯邻近骨骼3例;多中心2例,肺和肋骨转移1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对于少见部位巨细胞瘤的诊断,平片有重要价值,CT扫描优于平片。
王一民张在鹏程云桥朱国民朱占林王生钰朱利薛敬全陈坤董海霞张兴志陈金勇陈明源常胜德刘瑞平陈团结张顺利吴恒森杨继良胡洪斌蔺兴建马正合
关键词:骨肿瘤巨细胞瘤CTX线诊断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CT诊断(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的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CT及临床资料。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年龄40—73岁,平均63.6岁。临床主要症状为...
徐丽莹田志雄张在鹏廖美炎吴光耀
文献传递
抗瘤Ⅰ号对实验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及毒性研究
张在鹏
腹部神经鞘瘤的CT表现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分析腹部神经鞘瘤的CT表现 ,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腹部神经鞘瘤 18例 ,其中腹腔 3例 ,腹膜后 14例 ,右肾 1例。良性 7例 ,恶性 11例。 18例均行平扫 ,13例加做增强扫描 ,1例行MRI检查。观察肿瘤的CT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肿瘤均表现为均匀或混杂密度肿块 ,16例形态规则。 6例良性有完整包膜 ,平均最大径 (79.9± 5 0 .3)mm ;10例恶性包膜不完整或粘连 ,最大径 (10 5 .4± 37.3)mm ,2例骶骨前缘骨质吸收、破坏。根据密度及均匀度分为 :(1) 6例均匀等密度或低密度 ,无明显囊变 ;(2 ) 6例较大不规则囊变或散在多个囊变 ;(3) 3例较大囊变 ,居中 ;(4 ) 2例周边部分密度较低 (融冰征 )。恶性占各类型例数分别为 2 / 6 ,5 / 6 ,3/ 3和 1/ 2例。 1例肾内病变呈混杂密度。结论 腹部神经鞘瘤表现为有包膜肿块 ,均匀等密度或低密度 ,伴不同形态囊变区。根据其影像特征可提示诊断 ;
张在鹏杨桂芳黄雄孙骏谟
关键词:CT表现MRI
PACS服务器和光盘库的管理与维护
影像存档和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s system,PACS)是一个为适应医院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系统.使用PACS可以改进医院管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
黄雄孙骏谟田志雄张在鹏
关键词:图像存储图像传输PACS存储服务器光盘库
文献传递
胸壁结核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TB)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胸壁结核的CT、X线及US表现和相应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层(16、64层)螺旋CT机行胸部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资料经薄层重建后多窗值观察。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局部肿痛。主要CT表现:骨质破坏15例,包括肋骨8例、胸骨3例、胸肋关节软骨3例及肩胛骨1例,呈虫蚀状(2例)或膨胀性(13例);胸壁寒性脓肿10例,为胸骨或肋骨前后缘或乳腺深面丘状或梭形囊性病变;胸壁全层软组织增厚4例,伴有钙化2例;壁层胸膜外局部肿块2例。其它伴随表现:肺内病变16例,纵隔钙化3例,肝内钙化1例,腹壁受累2例。胸壁病变大部分(15例)位于前胸壁,病变大小1.0cm×2.0cm~8.5cm×4.3cm,边界清楚或不清,增强后有环状强化,内界清晰;增厚胸壁呈轻度-中度不均匀强化。X线片上仅见骨质破坏;US可见囊性病变(7例)呈不均匀可移动低回声暗区,内部无血流信号。薄层CT重建及适时调窗可显示微小钙化或轻微骨质破坏。依据病变CT特征可分为4型:骨质破坏为主(n=13)、囊性病变(n=10)、胸壁软组织增厚(n=4)和壁层胸膜TB瘤(n=2)。结论:CT可明确胸壁TB的部位,显示骨质破坏、寒性脓肿、软组织肿块或增厚等病变特征以及胸壁外病变,增强CT可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深度或性质,对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张在鹏刘国兵曾俊杰廖美焱吴光耀
关键词:结核胸壁X线计算机放射摄影术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 (1H MRS)连续检测大鼠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伤后 16 8h内脑内代谢改变。材料与方法 雄性SD大鼠 5 5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假手术组 ) 10只和损伤组 4 5只 (含轻、中、重度 3组各 15只 ) ,于伤后 1~ 16 8h不同时间点进行1H MRS检测 ,观察N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胆碱类化合物 (Cho)、肌酸 (Cr)和乳酸(Lac)代谢物变化 ,损伤侧及对侧皮质的代谢物比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5只动物在 1h1H MRS检测后处死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轻、中、重度组损伤侧皮质NAA/Cr伤后 1h分别降低了 16 %、2 9%、4 0 % ;各组NAA/Cr随着时间逐渐降低 ,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 2 8% (2 4h)、37% (2 4h)、5 4 % (4 8h) ;其后轻度组NAA/Cr逐渐恢复 ,16 8h可达对照组水平 ,而中、重度组NAA/Cr则未完全恢复。伤后NAA/Cr水平与打击力大小呈明显负相关 (r =- 0 .6 4 ,P <0 .0 1)。轻、中、重度组损伤侧皮质Cho/Cr伤后 1h分别降低 12 %、16 %、31% ,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 2 7% (6h)、30 %(6h)和 39% (3h) ,其后恢复 ,伤后 16 8h分别恢复到 10 2 %、114 %和 83%。中、重度组损伤对侧皮质NAA/Cr、Cho/Cr在伤后亦见降低 ,但不及伤侧明显。损伤侧皮质Lac/Cr升高 ,以重度组改变较持久。结论 1H
高燕孙骏谟田志雄吴光耀方可雷皓张在鹏黄雄谢长青
关键词:创伤脑损伤质子磁共振波谱
脑血吸虫病CT分型探讨被引量:14
1999年
目的:通过脑血吸虫病的CT表现和术后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血吸虫病的CT分型及其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1990~1998年我院脑血吸虫病26例,其中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CT结合患者疫水接触史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对CT表现进行分析,结合病理讨论CT分型。结果:2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2个灶),共27个病灶。右侧大脑半球16个病灶(59.3%),其中额叶6个,额顶叶3个,枕顶叶7个。左侧大脑半球11个病灶(40.7%),其中额叶4个,额顶叶2个,枕顶叶5个。病灶呈炎性水肿样改变2例,梗塞样改变3例,不规则结节伴水肿13例,局限性脑萎缩8例。脑炎型2例(7.8%).脑梗塞型3例(11.5%),结节型13例(50%),另8例(30.8%)局限性脑萎缩表现届后遗改变,不宜分型。结论:CT分型有助于诊断和临床治疗的选择。
孙骏谟田志雄张在鹏谢长清
关键词:脑血吸虫病CT分型血吸虫病
苯中毒白血病的分子机制及分子标志物筛选
毕勇毅夏昭林王红孙品刘星毕卓悦贺莉萍刘锐唐雨萌鲁植艳张在鹏魏敏罗峻赵职卫夏颖
任务来源。苯中毒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该课题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研究苯中毒致白血病分子机制,筛选了苯中毒易感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70796等。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项目还有助于阐...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