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雄

作品数:60 被引量:208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美国斯坦利医学研究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磁共振
  • 11篇波谱
  • 9篇成像
  • 8篇质子磁共振
  • 8篇磁共振波谱
  • 7篇影像
  • 7篇质子磁共振波...
  • 6篇肿瘤
  • 5篇影像学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缺血
  • 4篇病变
  • 3篇动脉
  • 3篇图像
  • 3篇脓肿

机构

  • 57篇武汉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7篇黄雄
  • 39篇田志雄
  • 34篇吴光耀
  • 29篇孙骏谟
  • 19篇张在鹏
  • 9篇雷皓
  • 9篇廖美焱
  • 6篇罗锐
  • 6篇屈艳娟
  • 5篇谢长清
  • 5篇曾俊杰
  • 4篇谢长青
  • 4篇徐丽莹
  • 4篇彭碧荣
  • 3篇幸奠奎
  • 3篇周云峰
  • 3篇张权
  • 2篇熊玉波
  • 2篇舒畅
  • 2篇盛阳

传媒

  • 9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医学新知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第七届全国临...
  • 2篇医疗设备信息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波谱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5年中...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7篇2002
  • 4篇200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 (1H MRS)连续检测大鼠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伤后 16 8h内脑内代谢改变。材料与方法 雄性SD大鼠 5 5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假手术组 ) 10只和损伤组 4 5只 (含轻、中、重度 3组各 15只 ) ,于伤后 1~ 16 8h不同时间点进行1H MRS检测 ,观察N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胆碱类化合物 (Cho)、肌酸 (Cr)和乳酸(Lac)代谢物变化 ,损伤侧及对侧皮质的代谢物比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5只动物在 1h1H MRS检测后处死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轻、中、重度组损伤侧皮质NAA/Cr伤后 1h分别降低了 16 %、2 9%、4 0 % ;各组NAA/Cr随着时间逐渐降低 ,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 2 8% (2 4h)、37% (2 4h)、5 4 % (4 8h) ;其后轻度组NAA/Cr逐渐恢复 ,16 8h可达对照组水平 ,而中、重度组NAA/Cr则未完全恢复。伤后NAA/Cr水平与打击力大小呈明显负相关 (r =- 0 .6 4 ,P <0 .0 1)。轻、中、重度组损伤侧皮质Cho/Cr伤后 1h分别降低 12 %、16 %、31% ,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 2 7% (6h)、30 %(6h)和 39% (3h) ,其后恢复 ,伤后 16 8h分别恢复到 10 2 %、114 %和 83%。中、重度组损伤对侧皮质NAA/Cr、Cho/Cr在伤后亦见降低 ,但不及伤侧明显。损伤侧皮质Lac/Cr升高 ,以重度组改变较持久。结论 1H
高燕孙骏谟田志雄吴光耀方可雷皓张在鹏黄雄谢长青
关键词:创伤脑损伤质子磁共振波谱
超低剂量多排螺旋CT与常规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病灶筛查对照
目的:对超低剂量多排螺旋CT结肠成像与常规结肠镜检在结直肠病灶筛查的两种检查结果比较.方法:本院158例患者接受了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其次是常规结肠镜检查.采用西门子64排双源CT,检查前一日晚做好充分肠道准备工作,并在...
曾俊杰程婧黄雄幸奠奎
浅析个性优化全腹部轴位T2WI抑脂序列扫描技术
目的:为不同患者呼吸方式寻求最佳个性化全腹部T2WI抑脂横断面成像优化技术,减少图像伪影,提高图像质量.方法:收集本院全腹部MRI检查患者212例,分为3个年龄组段,A组18-40岁.57例;B组41-60岁:92例;C...
曾俊杰范晨虹黄雄幸奠奎谢长青
丘脑长度比例法定位丘脑腹中间核的核磁共振成像解剖学研究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丘脑解剖特征的测量与分析,探讨采用丘脑长度比例法测量、计算丘脑腹中间核(Vim)坐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5T高清晰核磁共振成像仪(MRI)仪测量了82例正常成人大脑前后联合间径(AC-PC)、大脑长度与宽度、丘脑长度与宽度、两侧丘脑间的夹角,分析AC-PC与大脑长度、大脑宽度、丘脑长度、丘脑宽度及两侧丘脑间夹角之间的相关性,分别通过丘脑长度比例法和原点法(根据AC-PC中点)测算Vim核的坐标,并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结果AC-PC22.5±1.1mm,丘脑长33.1±1.4mm,丘脑宽17.5±1.2mm,两侧丘脑间的夹角51.0±6.0°;左右丘脑长、宽无统计学差异,但个体差异明显:不同个体丘脑长度的最大差为7.4mm,丘脑宽度的最大差为5.9mm;AC-PC与脑长、丘脑长呈正相关;两侧丘脑间的夹角同脑形、脑宽呈正相关性;原点法测得的Vim核位置偏后,而丘脑长度比例法确定的Vim核的Y值变异较大。结论可根据丘脑长度来测算Vim核坐标,丘脑长度比例法较原点法确定的Vim坐标更加个性化。
熊玉波张捷黄雄田志雄吴光耀盛阳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丘脑腹中间核立体定向手术
PACS服务器和光盘库的管理与维护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探讨PACS服务器和光盘库的管理与维护。材料与方法系统采用菲特公司多服务器PACS软件 -MiNet系列 ,支持DICOM3.0标准 ,其中连接CT和MR设备、两台服务器、一个光盘库、五个工作站、两个登记站,系统采用100MIn tranet网。结果经18个月的运行实现了数字图像在放射科的PACS内传输、存储、管理和备份。结论服务器和光盘库是PACS的重要环节。
黄雄孙骏谟田志雄张在鹏廖美焱吴光耀屈艳娟
关键词:光盘库工作站
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WSCT的fMRI研究
目的利用fMRI实时检测功脑功能活动,分析正常人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sin card sotting tes,WCST)时脑的激活模式,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变化。方法根据精神分裂症量表...
吴光耀雷皓舒畅孙骏谟田志雄黄雄
关键词:WCST精神分裂症FMRI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后处理技术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技术及后处理方法。方法:20例患者行肝脏动脉期、门静脉期及肝静脉期3期扫描,肝静脉期图像分别行1mm及2mm层厚重建,图像重叠60%,分别对两组薄层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遮蔽表面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比较各种后处理技术显示肝静脉的优缺点。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第二肝门的肝左、肝中及肝右静脉,20例中有18例显示第三肝门静脉属支,另2例在第二肝门以下未见明显肝静脉引流入下腔静脉。1mm重建层厚较2mm重建层厚对微小肝静脉的显示更好,图像质量好。4种后处理方法中轴面薄层MIP显示的引流静脉数目最多,冠状面MPR对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的解剖关系显示最好。VR及SSD对门静脉系、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各静脉属支立体结构关系显示最好。结论:多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可显示主要肝静脉,1mm重建层厚,60%影像重叠后的重建图像质量较好,各种重组技术相结合可清晰、立体显示门静脉系、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的结构。
彭碧荣黄雄罗锐
关键词:肝静脉门静脉
播散性腹膜粘液腺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附10例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播散性腹膜粘液腺病的CT征象,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播散性腹膜黏液腺病患者的CT、手术及病理资料,将CT显示的病变部位、范围,脏器受累情况及有无钙化等征象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0例患者中有...
徐丽莹吴光耀廖美焱田志雄张在鹏黄雄
文献传递
年轻人鼻咽癌影像学特征的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年轻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0例年轻人鼻咽癌CT和MRI表现。结果颅底骨破坏和侵犯到鼻咽周围脂肪间隙18例,颈深部淋巴结肿大17例,淋巴结中心坏死2例。在T1WI肿瘤与颈部肌肉比较呈等信号15例,呈稍高信号5例。在T2WI肿瘤与颈部肌肉比较呈高信号,与小脑灰质比较呈稍低信号。原发病变密度和信号较均匀,且呈较均匀强化。结论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与该年龄段鼻咽部非上皮性肿瘤鉴别。
吴光耀田志雄黄雄
关键词:鼻咽癌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鼻咽部
缺血性脑梗死^(31)P MRS初步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早期和慢性期 pH值、磷脂及其能量代谢物的变化特征。 方法 脑梗死早期 6例 (发病时间 2~ 14d) ,脑梗死慢性期 6例 (发病后 2~ 6月 ) ,正常组 6例 ,年龄匹配。利用ISIS定域技术采集3 1PMRS资料 ,用jMRUI(1.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算体素内的 pH值 ,各代谢物与 β ATP的相对比值。结果 正常组pH值 7.0 1~ 7.0 8,平均 7.0 4。脑梗死早期pH值 6 .1~ 6 .90 ,平均 6 .4 5 ,呈碱中毒 ;病灶区Pi增加明显 ,β ATP/Pi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8<0 .0 5 ) ;PCr减少 ,PCr/β ATP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34<0 .0 5 ) ;PME、PDE及ATP减少 ,但小于Pi和PCr变化 ;其中 1例大面积脑梗死 10d后病灶区只检测到高尖Pi峰 ,其它共振峰消失。脑梗死慢性期pH值 7.0 7~ 7.16 ,平均 7.10 ,呈碱中毒 ;PCr、Pi变化不显著性 ;PME、PDE及ATP降低 ;PME/β ATP和PDE/β ATP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梗死不同时相pH值、能量及其磷脂代谢物呈现特征性的变化 ,3 1PMRS能为优化脑梗死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独特的生化信息。
吴光耀孙骏谟雷浩田志雄黄雄
关键词:脑梗死^31PMRS磷脂代谢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