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华

作品数:66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心电
  • 13篇心肌
  • 13篇起搏
  • 11篇电图
  • 11篇心电图
  • 11篇心脏
  • 10篇心肌梗死
  • 10篇梗死
  • 9篇心电描记
  • 9篇心电描记术
  • 9篇心脏起搏
  • 9篇血小板
  • 9篇描记
  • 9篇描记术
  • 9篇阿司匹林
  • 8篇心室
  • 7篇血管
  • 7篇血小板聚集
  • 7篇血小板聚集率
  • 6篇心病

机构

  • 65篇温州市第三人...
  • 12篇温州医学院附...
  • 9篇温州医学院附...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66篇张建华
  • 47篇陈晓曙
  • 42篇林加锋
  • 37篇王毅
  • 19篇姜文兵
  • 15篇陈达开
  • 9篇赵玮
  • 7篇娄海伦
  • 6篇叶玲丽
  • 4篇吴昊
  • 4篇胡锦莲
  • 4篇夏剑岚
  • 4篇张怀勤
  • 4篇王晓秋
  • 4篇于路
  • 3篇胡君洁
  • 3篇杨鹏麟
  • 3篇张东矗
  • 2篇唐疾飞
  • 2篇胡君佶

传媒

  • 7篇中国心脏起搏...
  • 6篇温州医学院学...
  • 5篇浙江临床医学
  • 5篇浙江实用医学
  • 5篇心脑血管病防...
  • 4篇心电学杂志
  • 4篇中国医师进修...
  • 3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全科医学临床...
  • 2篇2005年浙...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13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5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37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1周后,分别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作为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满足AA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20%、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70%两项者为AR;仅符合其中一项者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均不满足者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结果 AR发生率为22.63%(31/137),ASR发生率为17.52%(24/137),AR+ASR发生率为40.15%(55/1137),AS发生率为59.85%(82/137).AR+ASR患者中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比率均较AS患者高(P<0.05);AR+ASR患者血浆总胆周醇浓度显著高于AS患者(P<0.05),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有高于AS患者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AR或ASR者血浆总胆固醇浓度较高,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较高.
赵玮张建华叶玲丽陈达开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聚集率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
1995年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陈达开,张建华我们于1994年6月至1995年1月对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检测,与24例健康人的HRV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HRV...
陈达开张建华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心动周期陈旧性心肌梗塞自主神经活性
肌钙蛋白I定量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心肌酶谱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AMI和5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检测血清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天冬氨酸脱氢酶(AST)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比较。结果CTnI对AMI诊断的敏感性(100%)高于CK(83.9%)、CK-MB(73.2%)、LDH(80.4%)及AST(75.0%)(P<0.01);CTnI对AMI诊断的特异性(98.0%)与CK-MB(92.0%)相近(P>0.05),高于CK(82.0%)、LDH(66.0%)及AST(78.0%)(P<0.01)。结论CTnI对AMI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建华吴昊夏剑岚王毅陈晓曙姜文兵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
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的临床比较
2007年
目的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的原因与高危心电表现、心律失常类型、治疗与转归的异同。方法对50例心原性晕厥与45例心原性猝死患者的原因、诱因、高危心电表现、心律失常类型、治疗与转归进行比较。结果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最常见的基本原因为冠心病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次为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原因;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诱因;心原性晕厥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原性猝死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心室颤动(VF)。两者的高危心电图表现:(1)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2)复杂性室性早搏;(3)异常J波;(4)Brugada综合征;(5)急性心肌梗死伴ST-T电交替,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墓碑样ST段抬高;(6)扩张型心肌病伴进展性QRS波群低电压。上述各种原因心原性晕厥与猝死者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及心电学特征。结论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存在多种相同与不同的原因、诱因、高危心电图表现及心律失常类型。
林加锋杨鹏麟唐疾飞陈晓曙张建华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原性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
2000年
陈达开张建华陈晓曙王毅王晓秋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及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非冠心病患者29例,进行血清APN、尿酸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对照组(29例)、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均<0.05);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均<0.05)。对照组APN水平显著高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0.05);而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0.05)。0~1分组和2~20分组APN水平分别显著高于21~40分组和>40分组(均<0.05)。APN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负相关(=-0.584,<0.05);0~1分组和2~20分组血尿酸水平分别显著低于21~40分组和>40分组(均<0.05)。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正相关(r=0.348,<0.05)。结论 APN、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吴悠扬姜文兵赵玮张东矗于路王毅张建华
关键词:脂联素尿酸
不同原因右胸导联T波倒置的比较被引量:1
2005年
探讨不同原因右胸导联T波倒置的心电学特征,以利于对不同特征右胸导联T波倒置的原因识别.对74例由不同原因所致右胸导联T波倒置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T波倒置的分布规律、倒置的深度以及是否同时伴有ST段改变、其它导联的T波倒置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①右室起搏后电张调整性T波呈V1~V2V5~V6,并伴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不伴ST段改变.②急性肺栓塞后TV1~V3倒置往往在发病1~2 h后按一定的顺序相继出现,依次为TV1→TV2→TV3→TV4;倒置深度V1>V2>V3>V4,随病情好转,其T波恢复的顺序则相反.③Brugada综合征或Brugada心电图征呈TV1>TV2>TV3伴ST V1~V3下斜型或马鞍型抬高及右束支阻滞或类右束支阻滞,R′>R.④妊娠晚期亦表现为TV1~V3倒置,倒置深度V1>V2>V3,与急性肺栓塞后的T波改变类似.结论:不同原因右胸导联T波倒置的心电学特征亦异,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对其病因的识别.
林加锋张建华王毅陈晓曙夏剑岚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电张调整性T波急性肺梗塞BRUGADA综合征
椎动脉面神经压迫与偏侧面肌痉挛相关性研究
<正>目的:通过3.0TMR 3D-TOF及3D-FIESTA序列显示面神经及周围血管关系,探讨椎动脉压迫的比例,椎动脉压迫引起的面肌痉挛组与非椎动脉血管压迫组之间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63例面肌痉挛患者及107例对照组...
张建华陈寅王莉蔡华英龚向阳胡兴越
关键词:偏侧面肌痉挛椎动脉3D-TOF3D-FIESTA
文献传递
不同阿司匹林抵抗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血栓素B_2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阿司匹林抵抗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率(PAG)及血、尿血栓素B2(TXB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阿司匹林抵抗的不同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9例,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23例,阿司匹林敏感(AS)组69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及服用阿司匹林1周(服用剂量为100mg/d)后PAG及血、尿TXB2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用药前3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用阿司匹林1周后,3组患者各检测指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均P<0.01);与AS组用药后比较,ASR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AR组各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AS组(均P<0.01);与ASR组用药后比较,AS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AR组血TXB2及尿TXB2浓度均显著高于ASR组,但PAGAA及PAGADP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此外,血浆TXB2浓度与PAGADP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PAGAA亦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P<0.05);但尿TXB2浓度与PAGADP及PAGAA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AG和TXB2,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TXB2浓度与AR有一定相关性,亦可作为类似于PAG的另一种生化检测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尤其是指导制定AR患者用药方案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
张建华陈达开陈晓曙吴昊叶玲丽潘利琴郑加永王毅
关键词:高血压阿司匹林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
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后广泛导联T波倒置1例
2006年
林加锋张建华王毅
关键词:AVL导联T波倒置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形态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