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年组和其他年龄组乳腺癌淋巴管密度和MMP-9表达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青年组和其他年龄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淋巴管密度和重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1例年龄≤35岁和50例>40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青年组与其他年龄组乳腺癌相比,淋巴结转移率和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与MMP-9的表达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471和0.362,均P<0.01)。两组乳腺癌的淋巴管密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但两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管密度无关。。
- 韩玉贞张志强桑晶吴淑华
-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 青年组和其他年龄组乳腺癌淋巴管生成与VEGF-C、MMP-9表达关系的研究
- 目的: 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观察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的特点并分析淋巴管密度(LVD)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 张志强
- 关键词:乳腺癌LYVE-1VEGF-C
- 文献传递
-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耐药蛋白GST-π和LRP及TopoⅡ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耐药蛋白GST-π和LRP与TopoⅡ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术前未行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标本252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ER、PR和HER-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根据结果将其分为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分别检测耐药蛋白GST-π、LRP与TopoⅡ在两组内的表达水平。结果:18.7%(47/252)的病例为三阴性乳腺癌,其耐药蛋白GST-π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χ2=10.466,P=0.001),而LRP与TopoⅡ的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78和0.777。结论:与乳腺癌其他亚型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具有更强的耐药性,而药蛋白GST-π高表达可能是其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
- 桑晶韩玉贞张志强吕增华朱玉红
- 关键词:乳腺肿瘤耐药蛋白GST-ΠLRP
- 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LYVE-1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研究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发生、发展的机制在肿瘤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近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LYVE-1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的广泛研究,有望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研究中有重大突破,为临床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现对LYVE-1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表达的特异性以及在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张志强桑晶韩玉贞
- 关键词:LYVE-1淋巴管生成肿瘤转移
- 乳腺癌组织中LVD、VEGF-C和MMP-9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VEGF-C及MMP-9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乳腺IDC和20例乳腺增生性病变,应用免疫组化PV-6000两步法检测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VEGF-C和MMP-9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YVE-1标记的LVD、VEGF-C和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D、VEGF-C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均无差异(P>0.05)。MMP-9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2 cm组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升高(P<0.05和P<0.01);而在组织学分级之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D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98,P<0.01);LVD和MMP-9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IDC中淋巴管生成增多,VEGF-C是乳腺癌中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刺激因子,促进乳腺癌中淋巴管的生成;但乳腺癌淋巴管密度与淋巴道转移无关。MMP-9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促进乳腺癌淋巴道转移。
- 韩玉贞张志强桑晶吴淑华
- 关键词:LYVE-1VEGF-CMMP-9淋巴结转移
- 乳腺癌骨转移与耐药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与耐药基因蛋白(TopoⅡ、LRP和GST-π)表达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使用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对6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全身骨扫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opoⅡ、LRP和GST-π的表达。结果骨转移与肿瘤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TopoⅡ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骨转移阳性率与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LRP和GST-π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乳腺癌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可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指标,对骨转移患者可用化疗药物通过干扰TopoⅡ的功能发挥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 张志强陈刚李扬扬韩玉贞
- 关键词:乳腺癌全身骨扫描骨转移耐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