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洁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5篇2型糖尿
  • 5篇2型糖尿病
  • 4篇蛋白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胰岛素抵抗
  • 3篇糖原合成激酶
  • 3篇激酶
  • 3篇TAU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类
  • 2篇低密度脂蛋白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长度
  • 2篇通路
  • 2篇白质
  • 2篇TAU蛋白质...
  • 1篇蛋白磷酸化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张晓洁
  • 9篇杨雁
  • 8篇张木勋
  • 6篇袁刚
  • 4篇刘喆隆
  • 4篇严江涛
  • 3篇杨思思
  • 3篇王玉萍
  • 2篇胡鹏
  • 1篇刘永健
  • 1篇孙婷婷
  • 1篇徐永平
  • 1篇谢君辉
  • 1篇张建华
  • 1篇李宇君

传媒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检测
刘喆隆杨雁胡鹏严江涛张晓洁袁刚张木勋
肥胖患者皮下及内脏脂肪组织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的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检测肥胖患者皮下及内脏脂肪组织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含量,了解11β—HSD1在脂肪组织的分布以及与肥胖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23例,根据BMI分为肥胖组及正常体重组。术中采集肥胖及正常体重者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运用RT—PCR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中11β—HSD1的表达。结果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11β—HSD1在肥胖组及正常体重组皮下及内脏脂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两组内脏脂肪组织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皮下脂肪组织表达。组间比较显示,肥胖组内脏脂肪组织中检测到11β-HSD1表达量要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但在两组间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人皮下及内脏脂肪组织均有11β—HSD1的表达,脂肪组织中11β-HSD1的表达与肥胖有关,其主要促进内脏脂肪组织的堆积。
张晓洁杨雁张木勋
关键词: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肥胖皮下脂肪组织内脏脂肪组织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VLDLR基因转移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大脑海马tau蛋白Alzheimer病样改变
2010年
目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lzheimer病(AD)的重要特征,在2型糖尿病中tau蛋白呈AD样过度磷酸化改变。本研究运用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基因转移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T2DM),观察海马tau蛋白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变化。方法:将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TL)以普通饮食喂养,2型糖尿病组(T2DM)及2型糖尿病处理组(T2DM+VLDLR)。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浆血糖,放免法检测血浆胰岛素,Western blotting分析海马内总tau、tau蛋白上部分位点磷酸化及VLDLR水平。[γ-32P]标记的ATP和特异性底物肽检测海马内胰岛素信号转导系统中的关键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活性。结果:T2DM组大鼠经VLDLR基因处理之后(T2DM+VLDLR)与对照组(CTL)海马回总tau蛋白水平无差异,T2DM组tau(pS214)、tau(pS396)、tau(pS422)及tau(pSpS199/202)位点上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CTL组,而在tau-1位点免疫反应显著弱于CTL组;运用VLDLR基因处理之后,tau蛋白上tau(pT217)、tau(pS396)及tau(pSpS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tau-1位点显著增强,但tau(pS214)及tau(pS422)位点磷酸化水平无显著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检测到T2DM组大鼠海马区tau蛋白在Ser214位点上磷酸化程度较CTL组显著增高,运用VLDLR基因处理之后,tau蛋白磷酸化程度逆转不明显。3组大鼠海马细胞内总GSK-3β无显著差异,但T2DM组GSK-3β磷酸化程度显著下降,运用VLDLR基因处理后GSK-3β磷酸化程度显著上升。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VLDLR基因处理可能是通过抑制GSK-3β活性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tau蛋白上部分位点的Alzheimer病样过度磷酸化状态。
杨雁孙婷婷徐永平张建华张木勋张晓洁刘永健袁刚
关键词:TAU蛋白质类
胰岛素抵抗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检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检测胰岛素抵抗型及2型糖尿病者外周白细胞中端粒长度,并通过分析其与年龄、病程、胰岛素抵抗程度、及炎症水平的相关性,探讨端粒长度减短作为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共选取113例研究对象。41例无胰岛素抵抗血糖正常者为对照,40例具胰岛素抵抗特征但血糖正常者为胰岛素抵抗组(insulin resistance,IR),32例具胰岛素抵抗特征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组(type 2 diabetes,T2D)。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HbA_1 c,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测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rist-hip ratio,WHR),提取研究对象外周白细胞,定量PCR检测端粒长度比值(T/S比值)来评估端粒长度。结果:3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BMI、WHR具可比性。胰岛素抵抗指数,IR(6.1±1.8)及T2D组(7.8±1.2)均显著高于CTL组(2.0±1.0),但组间无差异。端粒长度,IR(2.2±0.6)及T2D组(2.0±0.5)较CTL组(3.9±0.6)明显减短,T2D组减短更为显著。以端粒长度为因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OMA-IR、hs-CRP及HbA1c与端粒长度显著负相关(β=-0.082,P=0.011;β=-0.469,P<0.001;β=-0.088,P=0.013)。结论: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白细胞端粒长度均明显缩短,而2型糖尿病患者端粒长度减短更为明显。胰岛素抵抗时端粒长度进一步减短可作为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指标。
杨雁王玉萍刘喆隆严江涛张晓洁袁刚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检测
杨雁王玉萍刘喆隆严江涛张晓洁袁刚
2型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互为发病风险的机制探讨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大鼠和Alzheimer s病(AD)大鼠模型胰腺与海马病变,通过检测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及蛋白酯酶2A(PP2A)变化,探讨两者之间共同的发病基础。方法:用高糖、高脂及高蛋白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海马定位注射STZ建立AD大鼠模型,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大脑和胰腺组织tau蛋白磷酸化及淀粉样β蛋白(Aβ)水平;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检测GSK-3β和PP2A活性。结果:T2DM大鼠海马组织中,tau蛋白呈过度磷酸化状态,Aβ水平增加,PP2A活性下降,GSK-3β活性上升,与AD大鼠大脑各项改变相似;在AD大鼠胰腺组织中,Aβ水平增加,PP2A活性下降,GSK-3β活性上升,与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病变程度相似。但在2组大鼠胰腺组织中均未检出tau蛋白。结论:在T2DM中,由于GSK-3β的活性增高和PP2A的活性降低,导致大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Aβ沉积,是T2DM成为AD发病的重要风险因子的重要原因;在AD中,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胰腺出现Aβ的沉积可能是导致T2DM发病的重要原因。
张晓洁杨思思张木勋杨雁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质类淀粉样Β蛋白
Wnt在胰岛素抵抗大鼠海马Aβ沉积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治疗前后Aβ的变化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典Wnt通路中的配体Wnt3a及下游胞内的β-catenin与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海马中β淀粉样肽(Aβ)沉积的关系;观察IR模型大鼠经罗格列酮治疗后,上述各指标的改变及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相关性。方法: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3个月造IR大鼠模型(IR),给予罗格列酮灌胃4周为治疗组(TZD);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大鼠血糖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浆胰岛素水平,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内Aβ、Wnt3a、β-catenin及PPARγ的水平。结果:IR组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IR组大鼠海马中Aβ及β-catenin表达增加,Wnt3a及PPARγ表达明显减少;经TZD干预后,大鼠海马中Aβ表达减少,Wnt3a、β-catenin及PPARγ表达增加。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海马内Wnt信号通路水平下降可能是导致Aβ沉积的原因。罗格列酮作为PPARγ激动剂,可通过上调Wnt通路活性从而减少IR大鼠海马内Aβ的沉积。
杨思思张晓洁张木勋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WNT信号通路罗格列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1例,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早期肾病组41例和临床肾病组40例。同时行眼底镜检查分为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组58例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23例。正常对照组30例。均检测其血清hsCRP、oxLDL、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U)、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等,并进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oxLDL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临床肾病组显著高于早期肾病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显著高于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组。hsCRP与oxLDL水平正相关(r=0.4023,0.0005)。结论高水平的oxLDL和hsCRP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均有促进作用。
李宇君谢君辉张晓洁张木勋
关键词:糖尿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
噻唑烷二酮通过Wnt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阿尔茨海默病样病变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2型糖尿病(T2DM)是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的重要风险因子。本研究运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对T2DM大鼠进行干预,检测W nt途径在用药前后变化,探讨TZD降低T2DM大鼠AD发生风险的可能机制。方法:造T2DM大鼠模型,TZD分别灌胃2周(TZD2W)及4周(TZD4W)。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浆葡萄糖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浆胰岛素水平,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鼠海马tau蛋白、tau蛋白上部分磷酸化位点及β淀粉样蛋白(Aβ)前体APP水平,W nt途径中β-联蛋白(β-caten in)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水平,及TZD作用物PPARγ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Aβ沉积程度。结果:T2DM组及TZD2W组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ZD4W组虽胰岛素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程度已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T2DM组大鼠海马tau蛋白上位点Ser199/202、Ser422磷酸化程度及Aβ前体AP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TZD干预后,tau蛋白上上述位点磷酸化程度逐渐下降,Aβ沉积逐渐减少;T2DM组大鼠大脑PPAR-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但运用TZD后,PPAR-γ水平显著升高;T2DM组大鼠大脑W nt途径中β-caten in水平下降,GSK-3β活性升高,运用TZD干预2周和4周大鼠大脑β-caten in水平显著升高,GSK-3β活性显著下降。结论:TZD干预可降低T2DM时AD发病风险。TZD通过上调W nt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AD样病变。该作用先于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
杨雁张晓洁王玉萍杨思思张木勋袁刚
关键词:2型糖尿病WNT途径Β-CATENIN
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减短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氧化应激对DNA损伤程度与端粒长度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时端粒减短的原因。方法选取T2DM患者(T2DM组)62例,T1DM患者(T1DM组)34例,对照(NC)组41名,提取外周血白细胞,ELISA法检测白细胞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定量PCR检测端粒长度。结果 8-OHdG水平T2DM组(2.97±0.85)与T1DM组(1.97±0.87)高于NC组(0.90±0.44);端粒长度T2DM组(1.67±0.50)与T1DM组(1.47±0.50)均较NC组(2.39±0.55)减短,且T1DM组端粒长度较T2DM组进一步减短。在T2DM组中,年龄及8-OHdG与端粒长度呈负相关(P=0.001,β=-0.018;P=0.023,β=-0.158);在T1DM组中,8-OHdG与端粒长度呈负相关(P=0.001,β=-0.358)。结论糖尿病患者外周白细胞端粒长度均缩短,T1DM患者端粒长度减短更为明显。糖尿病时端粒的减短主要与氧化应激、年龄及胰岛素分泌水平有关。
杨雁胡鹏刘喆隆严江涛张晓洁袁刚
关键词:端粒氧化性应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