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杨

作品数:19 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教学
  • 6篇生理学
  • 6篇病理生理
  • 6篇病理生理学
  • 5篇细胞
  • 4篇教学改革
  • 3篇蛋白
  • 3篇教学模式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细胞
  • 2篇胆管细胞癌
  • 2篇蛋白激酶
  • 2篇蛋白激酶A
  • 2篇毒素血症
  • 2篇心肌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医学教学
  • 2篇抑制剂
  • 2篇生物学

机构

  • 19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张杨
  • 11篇刘福
  • 11篇刘清华
  • 8篇李夏青
  • 8篇郭建红
  • 7篇周鑫
  • 7篇王锋
  • 6篇杨艳萍
  • 5篇牛利
  • 4篇韩德五
  • 3篇吴博威
  • 2篇林媛媛
  • 1篇许翠萍
  • 1篇尹镭
  • 1篇张翠明
  • 1篇赵元昌
  • 1篇王燕
  • 1篇乔爱秀
  • 1篇徐菁
  • 1篇许瑞龄

传媒

  • 6篇基础医学教育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蛋白激酶A抑制剂H-89的致心律失常效应及机制
2010年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对大鼠心律和心肌细胞膜内向整流钾电流(Ik1)、钠钙交换体电流(INa/Ca)的影响,从而评估其药理学应用价值。方法成年sD大鼠麻醉后开胸取出心脏行Langendofff主动脉逆行灌流,记录心电图,观察-89给药20min内对离体心脏节律的影响。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H-89对胶原酶分解的大鼠心室肌细胞膜Ik1和INa/Ca的影响。结果1~10μmol/LH-89可在大鼠离体心脏诱发明显的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PVB)数目,室速(VT)、室颤(VF)持续时间和发生率呈浓度依赖性增高(P〈O.05)。膜片钳记录结果显示,H-89可浓度依赖性抑制I。(P〈0.05),在5μmol/L时即可完全阻断Ik1类似于0.5mmol/L氯化钡(BaCl2)的效应。但H-89(1-10μmol/L)对INa/Ca无明显作用(P〉O.05)。结论H-89对心肌细胞膜电流的异常扰动是其致心律失常风险的主要电生理.机制,可由PKA依赖性或非PKA依赖性药理学作用共同介导。
刘清华林媛媛刘福张杨吴博威
关键词:蛋白激酶A心律失常膜片钳离子电流
TBL模式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8
2014年
基于TBL和PBL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地方普通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中实施TBL模式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TBL教学模式主要核心是通过教师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根据指定内容首先进行团队讨论式学习,然后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习效果及团队合作优劣进行评估、总结,最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授课内容。TBL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使课堂教学内容完整而不失灵活。除此外,TBL对师生比例的要求比较符合目前国内普通医学院校的实情,因此较PBL更为可行。
李夏青张杨刘福郭建红杨艳萍刘清华周鑫牛莉王锋
关键词:教学改革TBL教学模式
基于MOOC、SPOC和早临床设计的病理生理学在线翻转课堂--以休克教学为例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为基础医学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线上教学成为必然选择,本研究拟探索可行的线上教学模式。方法作者在本校2018级临床医学兆泰班实施基于MOOC、SPOC和早临床设计的休克在线翻转课堂,利用中国大学MOOC免费开放的优质资源和自制微视频、教学课件等,在e-教学平台组建SPOC。课前学生随机分为5组,通过导学指导学生在线自主学习;通过腾讯会议进行翻转课堂,小组在线直播汇报和评估测试;课后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综合分析作业实现高阶学习目标。结果基于MOOC、SPOC和早期临床设计的在线翻转课堂取得了满意的学习效果。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早临床和能力素质培养,并形成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完整形成性评价。结论基于MOOC、SPOC和早期临床设计的在线翻转课堂为后疫情时代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先行和借鉴。
刘清华刘福张杨王燕郭睿
基于实习课的学生互评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为了完善病理生理学现有的教学评估体系、结合TBL教学模式,在实习课中进行学生互评体系的尝试。方法:评估流程包括: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对教师所提供病例进行思考;就病例内容进行团队间的互相发问及相互评分;教师根据各团队在问答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团队通过角色互换,完成互评。
李夏青刘福刘清华王锋周鑫张杨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评估系统医学教育
专业英语学习和医学双语教学课程的关联性探讨被引量:8
2017年
文章主要对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双语教学及专业英语教学设置、教学人员的专业英语水平及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专业英语课与专业课双语教学两者在教与学之间的关联性:前者通过专业知识学习英语,后者用英语阐述医学知识,二者密切相关;文章还就如何在今后的医学教学实践中将二者融为一体提出了方法和建议。
李夏青刘福张杨郭建红
关键词:教学改革双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
内毒素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6年
目的:观察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肝脏巨噬细胞、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及肝细胞凋亡变化特点,探讨内毒素(LPS)在大鼠NAS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周组:Synthetic diet+saline组、Synthetic diet+LPS组、Regular diet+LPS组和Regular diet+saline组;以及5周组:Synthetic diet组和Regular diet组,并在第5周末处死以观察高糖高脂饮食对大鼠肝脏影响。自第6周开始,9周组大鼠隔日皮下注射LPS 0.5 mg/kg或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在9周末处死检测其血浆LPS、ALT与TNF-α水平,并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测定肝脏CD68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水平。结果:5周Synthetic diet组肝脏有轻度脂肪变性。9周Synthetic diet+LPS组与其对照组Synthetic diet+saline组和Regular diet+LPS组相比,血浆LPS、ALT与TNF-α表达水平、CD68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ynthetic diet+saline组和Regular diet+saline组相比血浆LPS、ALT及TNF-α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阳性表达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5)结论: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大鼠模型体内形成了LPS血症,LPS可对肝脏形成第二次打击,当CD68增加,TNF-α的表达也明显提高,两者呈现明显正相关,同时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多,推断LPS可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分泌促炎因子TNF-α介导肝细胞凋亡,进一步促进NASH的发展。
王文军郭建红张杨韩德五
关键词:内毒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病理生理学TBL教学模式及其评估体系初探被引量:9
2014年
就山西医科大学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生理课堂TBL教学模式流程及相应评估体系进行初步尝试。基于目前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时数,选取4章节进行TBL教学,其流程为:学生随机分为数个团队(10人/团队),教师指定学习及讨论,学生以团队进行学习讨论,课堂进行RAT测试及思考练习,教师调整并讲授相关内容。在TBL流程中,参入评估体系:教师对学生个人学习的评估,教师对团队学习合作的评估,团队对团队学习的评估,学生对教师的评估。通过TBL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得出:TBL在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开展具有可行性,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热情,增加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及合作,并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TBL教学模式及评估体系之初探为今后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
李夏青刘福杨艳萍刘清华周鑫郭建红张杨牛利王锋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医学教学模式TBL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估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甲胎蛋白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甲胎蛋白(AFP)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硫代乙酰胺(TAA)皮下注射复制大鼠FHF动物模型。取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皮下注射TAA 500 mg/kg 2次,间隔24 h。末次注射后分别于3、6、12、24 h各处死8只。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LPS)含量,判定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情况;赖氏法测定血浆内丙氨酸转氨酸(ALT)含量、苯甲酸钠-咖啡因比色法测定血浆内总胆红素(TB)含量,判定肝功能损伤情况;放射免疫法测定肝匀浆中AFP,判定肝再生过程中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判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血浆中LPS、ALT、TB的水平随着注射TAA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肝匀浆中AFP的水平明显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CNA的表达在FHF发生发展过程中逐渐上调。结论FHF时不仅有肝细胞再生,而且激活了肝干细胞。
张杨韩德五
关键词: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增殖细胞核抗原甲胎蛋白
Zacopride增强心肌内向整流钾电流(I_(K1))发挥抗心律失常效应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zacopride对乌头碱、氯化钡药物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影响和增强心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与其抗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测zacopride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主要离子流及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AP)和乌头碱所致延迟后除极(DAD)及触发活动(TA)的影响。并观察zacopride对乌头碱(30μg/kg,iv)和氯化钡(4 mg/kg,iv)2种药物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0.1-10.0μmol/L zacopride可浓度依赖性激活大鼠心室肌IK1(P<0.01),而对INa、Ito、ICa-L等影响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流均无显著影响(P>0.05);使心室肌细胞膜超极化,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1.0μmol/L为其最大效应浓度,使IK1内向电流部分(-100mV)增大33.8%,外向电流部分(-60 mV)增大32.4%;RMP由(-81.3±0.9)mV增大至(-87.5±1.7)mV,APD90由(32.48±2.70)ms缩短至(25.61±3.97)ms(P<0.01),并有效消除乌头碱所致延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动(TA)。对于乌头碱、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15μg/kg zacopride可使2种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分别由(57.58±3.21)min、(49.31±2.46)min缩短至(38.25±2.59)min和(30.94±1.73)min(P<0.01)。结论:Zacopride对乌头碱、氯化钡药物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是由其激活心肌细胞IK1进而增大静息膜电位介导的。增强心室肌IK1可能成为抗心律失常的新机制。
刘清华吴博威张杨林媛媛
关键词:心律失常乌头碱动作电位内向整流钾电流
病理生理学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7
2014年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桥梁性学科,目前该课程的考核多采用期末集中考试为主。为寻找更合理更有效的考核方式,尝试采用了"平时理论知识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实验课知识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系,有效提高了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
杨艳萍周鑫刘福牛利郭建红刘清华王锋张杨李夏青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考试改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