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恶性肿瘤合并头颈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与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头颈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1例恶性肿瘤合并头颈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用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环六亚甲基四胺银(GMS)染色显示组织病变特点及真菌的形态特征,用黏蛋白5B(MUC5B)抗体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标记真菌;13例组织标本进行了真菌培养.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2~72岁(中位年龄48岁),男性17例,女性4例.病理学检查证实合并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IFS)有8例(38.1%),其中波及眶内者6例(28.6%),侵入颅内1例;原发疾病为白血病(7例)及鼻咽癌(1例);病原真菌为接合菌(5例)和曲霉菌(3例),均有化疗或放疗及使用抗生素的病史.其余13例真菌感染发生于鼻腔鼻窦、咽喉及腭部原发肿瘤的坏死组织内,病原真菌主要为曲霉菌(6例)和念珠菌(4例),7例有放疗等治疗史.真菌培养结果9例阳性(9/13).随访病例14例,死亡6例.结论 恶性肿瘤可合并头颈部真菌感染,以IFS最为多见,好发于白血病化疗后,易累及眼眶,预后较差;病原真菌的类别在IFS以接合菌和曲霉菌多见;病理学检查仍然是尽快确定诊断及初步鉴别常见接合菌和曲霉菌类别的一个重要手段.
- 李丽丽刘红刚朴颖实何春燕周全张杨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真菌
- 会厌部疾病63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会厌部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及病理诊断提供帮助和参考。方法收集会厌部疾病638例,统计其构成比、发病年龄及性别分布,观察其临床病理变化特点。结果 (1)该组会厌疾病总的构成比排序如下:上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炎症性疾病〉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2)上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497例(77.9%),其中良性者以囊肿最多(322例),占总例数的50.5%,占良性病例总例数的63.9%(322/504),多分布在21~70岁;恶性者以鳞状细胞癌最多(123例),占总例数的19.3%,占恶性病例总数的91.8%(123/134),以61~70岁为高发年龄段;良、恶性比为2.9∶1。炎症性疾病94例(14.8%),男性多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41例(6.4%),其中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34例,淋巴瘤7例,良恶性的比例为4.9∶1。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6例(0.9%),均为良性。结论会厌部可以发生多种类型的疾病,以上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发病率最高,其病理改变与全身其它部位者相同或相似。
- 张杨何春燕杨冬梅刘红刚
- 关键词:临床病理活组织检查
- 鼻眶脑毛霉菌病1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998~2008年16例ROCM患者的病历资料。用HE、PAS和GMS染色显示组织病变特点及真菌的形态特征,对1例石蜡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4例(87.5%)有基础疾病,2例(12.5%)无特殊病史。死亡5例(31.3%),3例死于ROCM,2例死于原发病。CT示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16例,MRI示眶内(15例)和颅内(5例)异常信号影。真菌培养7例阳性(43.8%)。组织病理:16例均见组织凝固性坏死、真菌性血管炎及肉芽肿,骨质破坏9例,外周神经纤维坏死7例。特殊染色菌丝形态均符合毛霉目真菌;透射电镜见菌丝形态不规则,菌壁电子密度高。结论 ROCM主要见于糖尿病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者,亦见于无基础疾病者。常见致病菌为根霉和毛霉。在病变组织中找到符合毛霉目真菌形态特点的菌丝可确诊。对临床症状、影像学、真菌培养及病理学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
- 李丽丽刘红刚朴颖实何春燕周全张杨赵作涛
- 关键词: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