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玲

作品数:10 被引量:449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4篇中硒
  • 4篇
  • 3篇低硒土壤
  • 3篇大豆
  • 2篇低硒
  • 2篇植物系统
  • 2篇生物有效
  • 2篇生物有效性
  • 2篇土壤-植物系...
  • 2篇籽粒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组
  • 1篇蛋白组成
  • 1篇低硒地区
  • 1篇叶面
  • 1篇叶面喷施
  • 1篇遮阳网
  • 1篇生物利用率
  • 1篇生物转化

机构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张艳玲
  • 8篇潘根兴
  • 4篇胡秋辉
  • 3篇李正文
  • 3篇陈金
  • 3篇陈历程
  • 1篇李久海
  • 1篇杨芳美
  • 1篇杨方美
  • 1篇安辛欣
  • 1篇朱世桂
  • 1篇徐娟

传媒

  • 2篇大豆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土壤与环境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3篇2003
  • 5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硒土壤中不同主栽大豆品种积累硒的差异及其原因被引量:9
2002年
通过大田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低硒土壤中主栽大豆品种积累硒的品种差异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无论施硒与不施硒 ,不同大豆品种子粒对硒的积累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供试品种中 ,通矮 4 0 5积累土壤硒的能力较强 ,启东绿皮黄豆硒肥的肥效较高。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两品种子粒积累硒的差异是由于植株对土壤有效硒利用率的不同造成的。在硒酸钠依时间和浓度的吸收动态试验中 ,通矮 4 0 5幼苗含硒量均高于启东绿皮黄豆 ,但硒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则无差异。说明通矮 4 0 5植株对土壤溶液中Se6 +较强的吸收能力导致了其对低硒土壤中有效硒有较高的利用率 ,是其子粒积累硒能力较强的根本原因。
张艳玲潘根兴陈金谢同柏丁亚玲
关键词:低硒土壤大豆主栽品种生物利用率
江苏省几种低硒土壤中硒的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被引量:80
2002年
利用连续浸提技术研究了江苏省低Se地区 3种土壤 (旱作土和太湖地区水稻土 )的Se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结果表明 ,3种土壤Se含量均偏低 ,尤其是长江沉积物发育的砂土属于贫Se土壤。对土壤Se形态分析表明有机物 硫化物结合及元素态Se是这些土壤中Se的主要存在形态 ,其次是残渣态 ,二者之和约占土壤总Se含量的 70 %~ 80 %。 5种形态中 ,除盐酸可提态Se趋向于向犁底层富集外 ,其他几种形态均为耕作层接近或高于犁底层。可溶态Se含量受其他形态Se影响较小 ,受土壤 pH值的影响较大 ;可交换态Se则相反 ,与除可溶态Se外的其他形态和土壤全Se含量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与土壤 pH值和土壤有机质无关。 5种有效Se浸提剂中 ,0 5mol/LNaHCO3 浸提的Se与植株含Se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
张艳玲潘根兴胡秋辉邱多生储秋华
关键词:低硒土壤生物有效性
叶面喷施硒肥对低硒土壤中大豆不同蛋白组成及其硒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6
2003年
研究了叶面喷施Na2 SeO3 和自制生物硒肥对低硒土壤中大豆籽粒蛋白组分及其硒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面施用含硒 180mg·L-1(施硒量为 2 0 0 g·hm-2 )的Na2 SeO3 和生物硒肥可使低硒土壤大豆硒含量达到 11~ 12mg·kg-1,而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 ,施硒后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 ,而固体残渣降低。施硒不但提高了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 ,而且水溶性蛋白结合态硒上升 ,固体残渣结合态硒下降 ,故大豆对外源补充的硒有较高的生物利用效率 ;7S蛋白是水溶性蛋白中比较活跃的组分 ,施硒后其本身含量及含硒量均大幅度提高 ,显示出容易受外界环境硒浓度变化的特征。外源补硒不仅达到提高大豆硒水平的效果 ,而且可以提高大豆品质。施用生物硒肥的效果优于单施化学硒肥亚硒酸钠。总之 ,施用硒肥提高籽粒硒水平不失为食物链硒供应的有效方法。
张艳玲潘根兴胡秋辉陈历程
关键词:叶面蛋白组成硒肥低硒土壤大豆
低硒土壤-大豆系统中硒的迁移转化及其基因型差异研究
张艳玲
关键词:籽粒蛋白
我国部分大米含硒量分析及生物硒肥对籽粒硒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1
2002年
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江苏省 5 2个不同品种大米样品、全国部分省市 30个大米样品以及两种用不同硒生物肥生产的富硒大米的含硒量 ,研究了生物硒肥对大米含硒量及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江苏省的大米含硒量为 0 .0 15~ 0 .0 5 6 mg/kg,平均为 0 .0 35 mg/kg± 0 .0 0 9mg/kg;全国部分地区的大米含硒量为 0 .0 11~ 0 .0 5 5 mg/kg,平均为 0 .0 2 5mg/kg± 0 .0 11mg/kg,湖北恩施的大米含硒量达 0 .2 6 2 mg/kg。依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谷物食品摄入量 ,推算江苏省和其他地区居民从大米中摄入的硒分别为 10 .5~ 17.5 μg/(d·人 )和 7.5~ 12 .5 μg/(d·人 )。在水稻齐穗期喷施硒 2 0 g/hm2 ,大米含硒量由普通大米的 0 .0 71mg/kg分别提高到 0 .4 71mg/kg和 0 .6 4 0 mg/kg,有机硒比例分别由普通大米的 78.38%提高到 87.11%和 89.0 8%。
陈历程杨方美张艳玲胡秋辉潘根兴
关键词:大米硒含量化学形态
土壤-作物系统硒的生物转化及其功能研究
胡秋辉潘根兴徐娟杨芳美朱世桂陈历程张艳玲陈金安辛欣
该项目从土壤-作物-食物链健康角度,研制用于富硒作物生产的生物有机硒肥料,使富硒肥料中的硒被作物吸收,转化并在组织和籽粒中积累,达到提高作物可食部分的含硒量,将无机硒经过作物吸收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和安全的有机硒,阐明硒提...
关键词:
关键词:作物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迁移转化及低硒地区食物链中硒的调节被引量:97
2002年
阐述了土壤中硒的存在形态及其与植物吸收的关系,论述了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机制、硒在植株体内的存在形态及其生物学效应,讨论了低硒地区食物链中硒水平调节的方法和效果,提出了土壤-植物-食物链系统中硒素研究的前沿问题。
张艳玲潘根兴李正文陈金
关键词:土壤-植物系统低硒地区食物链生物有效性
不同水稻品种籽粒Cd、Cu和Se的含量差异及其人类膳食摄取风险被引量:190
2003年
采用田间试验法 ,研究了江苏省 5 7个水稻品种籽粒对太湖地区乌栅土中Cd、Cu、Se的吸收积累 .结果表明水稻籽粒的Cd、Cu、Se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0 0 99± 0 0 3 9、4 86± 2 5 95、0 0 3 5± 0 0 0 7mg/kg ,指示不同水稻品种对同一土壤中Cd、Cu、Se的吸收及其在籽粒中的积累存在有显著的差异 .不同品种籽粒对Cu和Cd的吸收积累有同步的趋势 ,而高Se品种显示出抑制重金属Cu和Cd积累的倾向 .不同品种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可能影响到人类重金属食物摄取的健康风险 ,5 7个品种中 92 %的样品的Cd含量超出USEPA推荐的人类摄取的籽粒临界含量 .因此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地区 ,必须密切注意高Cd、Cu吸收积累品种的大规模栽培 .而筛选高Se低Cu。
李正文张艳玲潘根兴李久海黄筱敏王吉方
关键词:
不同硒水平下两种大豆对土壤中硒吸收积累的生育期动态被引量:23
2003年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硒水平两大豆品种对土壤中硒吸收累积的生育期动态。结果表明 ,大豆植株硒累积量与干物质累积量是同步的。大豆植株硒含量在生育早期高于生育后期。植株硒含量主要受土壤硒水平影响 ,品种间差异不明显。低硒水平下土壤硒的吸收利用程度较高 ,而高硒水平下植株吸收的土壤硒向生殖器官的迁移程度较高。因此 ,土壤硒对于大豆的生物有效性与植株硒水平是土壤 -作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大豆营养生长时期 ,根吸收的硒向地上部转移后仍主要分布在叶片中 ;而生殖生长时期则不同 ,在高硒水平下植株硒主要向子粒富集 ,低硒土壤中则主要集中于营养体。不过 ,以同一硒水平土壤的大豆根的吸收能力和硒的累积量没有差异 ,但子粒总硒累积量来说 ,两种大豆在低硒土壤中差异明显 ,而高硒土壤中没有差异 ,这可能涉及不同品种硒转运机制的差异。
陈金潘根兴李正文张艳玲
关键词:盆栽实验大豆土壤转运机制
遮阳网对夏季温室小气候影响的研究
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下的农业生产,温室作为设施农业生产的一种主要方式,已广泛的被人们所使用。遮阳网作为温室的一个重要设施,已成为夏季进行遮阳的必备设施。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南方夏季温室采用不同遮...
张艳玲
关键词:遮阳网温室小气候环境保护光照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