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
- 作品数:18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动脉持续灌注对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肺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析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进行肺动脉持续灌注的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50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组,分为肺灌注组(n= 25)、对照组(n = 25),肺灌注组在患者体外循环期间予以肺动脉含氧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照组进行二尖瓣常规置换术,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比较两组术前、结束CPB时、术后6 h的肺静脉顺应性改变、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结果:肺灌注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肺灌注组结束CPB时、术后6 h 的肺静脉顺应性改变、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出现肺损伤,进行肺动脉含氧血持续灌注可减轻肺损伤。
- 于洪涛杨晓涵张锐陈其龙王尧杨建安
- 关键词:肺损伤肺动脉灌注
- 血浆miRNA-21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分子标记物的初步探索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通过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血浆miR-21的相对表达水平,结合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相关临床资料评估miR-21对AA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华南地区汉族人群AAD 30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29例及对照组29例样本,同时对各组样本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分别检测各组血浆miR-21及内参基因miR-16表达水平,计算miR-2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AD组患者血浆miR-21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心绞痛组、AMI组与AAD组比较,血浆miR-2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664,95%置信区间为0.520~0.809,血浆miR-21对AAD诊断的敏感度为40%,特异度为96.6%。当miR-21相对表达量为0.034时,血浆miR-21对AAD诊断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20.7%。结论血浆miR-21检测对AA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尚不足以支持其独立作为AAD理想的分子诊断标志物。
- 刘银河杨建安杨建安邓阳欢张锐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MIR-21分子标记物血浆
- 全胸腔镜下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17例回顾
- 回顾总结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11月实施的217例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临床资料男性53例,女性164例,年龄2岁7个月至73岁,体重13-87Kg.房间隔缺损修补68例,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82例,...
- 杨晓涵杨建安于洪涛张锐蒙茂龙
- 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评价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15):对照组(C组)和缺血后处理组(P组)。P组于升主动脉完全开放前5min时,先松开主动脉钳夹30S,再夹闭30S,连续3个循环,行缺血后处理,然后完全松开主动脉钳夹。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升主动脉开放后1h(T2)、术毕(T3)、升主动脉开放后12h(T4)、升主动脉开放后24h(T5)、升主动脉开放后48h(T6)时,采集桡动脉血样,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脂肪酶结合蛋白(H—FABP)、缺血修饰蛋白(IMA)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于T2时取右心耳心肌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与T1时比较,2组T2-6时血浆cTnI浓度升高,T2-5时血浆H—FABP和IMA的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T2-6时血浆cTnI浓度降低,T2-4时血浆H-FABP浓度降低,T2,3时血浆IMA降低(P〈0.05),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
- 王焰斌黄志勇刘志红郭建洲张锐王毅杨建安
-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心肌再灌注损伤心肺转流术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于体外循环前3 min和主动脉开放1h时随机取15例患者,取右心耳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凋亡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凋亡诱导因子(AIF)、凋亡蛋白活化因子1(APAF1)、细胞色素c(Cyt c)、Bax、Bc1-2、caspase-3、caspase-9、caspase-6、caspase-7的mRNA表达水平,从而对差异基因的注释系统(GO)及信号通路分析进行mRNA水平验证,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Cyt c、Bax、Bcl-2和caspase-9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对信号通路分析进行蛋白水平验证.结果 与体外循环前比较,主动脉开放1h时差异基因有1 615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数为903个,表达下调基因数为712个.差异基因GO分析显示,17个基因与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其中14个基因上调,3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可信值高的前10位中,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位于首位.与体外循环前比较,主动脉开放1 h时患者心肌细胞AI升高,心肌组织AIF、APAF1、Cyt c、caspase-9、caspase-3、caspase-6、caspase-7和Bax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Bcl-2 mRNA表达明显下调,心肌Cyt c、caspase-9和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该结果与基因表达谱芯片GO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线粒体凋亡通路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优势表达途径.
- 王焰斌杨旭东李刚刘志红王湘郭建洲于洪涛张锐杨建安黄志勇
-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心肺转流术微阵列分析
- 胸腔镜下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总结胸腔镜下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实施胸腔镜下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17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52例,室间隔缺损33例,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9例,二尖瓣重度狭窄13例,部分性房室隔缺损4例,肺动脉瓣重度狭窄2例,三房心2例。均通过三孔法入路完成,即经右侧胸骨旁第三肋间、腋中线第四肋间和腋前线第六肋间三个1.5~2.5 cm孔状切口,完全在胸腔镜下显露术野,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手术原则和方法与开胸手术相同。结果 21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残余分流、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转正中开胸手术2例(0.9%),延长切口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1例。ICU停留时间平均(17±6.3)h,术后24 h引流量30~600 ml,平均(126±72)ml,201例(93%)完全避免输注血制品。术后住院时间(5±2.3)d,204例(94%)于术后1~4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经右心房、房间隔或房间沟入路完成的手术,技术上都可在胸腔镜下完成,治疗效果与正中开胸手术相同。同时具有切口美观、出血量少、输血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杨晓涵杨建安于洪涛张锐蒙茂龙
- 关键词:胸腔镜外科手术微创体外循环
- 瓣膜置换和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比较瓣膜置换和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抽调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诊治的20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的不同分为两组,各组1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瓣膜置换术,研究组实施三尖瓣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的各项指标、心脏各项指标、心功能分级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各项指标、心脏各项指标、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包括胸腔引流液[(1 004.12±490.63)mL vs.(1 198.65±403.56)mL,t=0.968,P=0.346]及体外循环时间[(92.54±32.54)min vs.(135.10±25.47)min,t=3.257,P=0.004]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采取三尖瓣成形术治疗,治疗后各项心脏功能得到改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于洪涛王湘杨晓涵陈文斌张锐李刚王尧杨建安
- 关键词:瓣膜置换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关闭不全
- 二尖瓣置换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持续性房颤结果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持续性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03—2017-03间收治的慢性持续性房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单行二尖瓣置换术,观察组在二尖瓣置换术前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2组术后窦律恢复情况及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窦律恢复率分别为74.36%、69.23%、61.54%,对照组分别为51.28%、46.15%、3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Dd、LVDs明显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持续性房颤,可显著促进窦性心律转复,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疗效确切。
- 张锐杨晓涵王湘于洪涛李刚魏民新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二尖瓣置换术
- 气动隔膜泵搏动体外循环动物模型的建立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用气动隔膜泵施行搏动体外循环的可行性,并观察该装置对犬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气动驱动装置、气动隔膜泵、膜肺及体外循环管道建立搏动体外循环回路,连续运转3d后检测搏动体外循环装置的稳定性及测定相关参数;并将20条成年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实验组施行气动隔膜泵搏动体外循环,对照组施行滚压泵平流体外循环,连续转机6h,比较两组犬肝、肾功能及细胞结构变化。结果气动隔膜泵搏动体外循环装置性能稳定,聚氨酯隔膜能耐受高强度连续工作,影响搏动灌注效果的因素包括驱动的正负压力、搏动频率及占空比。两组犬转机后6h,尿素氮(BUN)、肌酐(Cr)、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转机前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BUN(t=1.622,P〈0.01)、Cr(t=1.599,P〈0.01)、AST(t=1.970,P〈0.05)、ALT(t=1.363,P〈0.05)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动隔膜泵的设计符合体外循环原理;气动隔膜泵搏动体外循环方式是可行的,在较长时间的体外循环过程中,其对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平流体外循环。
- 王湘李刚张锐姬尚义季军叶小青
- 关键词:气动隔膜泵搏动灌注体外循环
-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深低温停循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肾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分析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深低温停循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观察组患者采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深低温停循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输血量、停循环时间。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停循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深低温停循环能有效缓解脑缺血、缺氧现象,减少脑损伤风险,缓解肾缺血状况,减少患者肾缺血性损伤风险,且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张锐杨建安王焰斌王湘于洪涛李刚
-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