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国良

作品数:25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房颤
  • 9篇心房
  • 9篇心房颤动
  • 6篇室性
  • 5篇多态
  • 5篇消融
  • 4篇多态性
  • 4篇早搏
  • 4篇射频消融
  • 4篇室性早搏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多态性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射频
  • 3篇衰竭
  • 3篇频发室性
  • 3篇频发室性早搏
  • 3篇综合征
  • 3篇疗效
  • 3篇反应蛋白

机构

  • 21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肇庆市第一人...

作者

  • 25篇曾国良
  • 21篇彭健
  • 18篇陈良川
  • 18篇张忠栋
  • 9篇邓伟
  • 9篇谭珍妮
  • 8篇孟素荣
  • 5篇许顶立
  • 4篇罗伶俐
  • 4篇赖文岩
  • 3篇刘明
  • 2篇何利伟
  • 2篇冯新武
  • 1篇王树源
  • 1篇苏荣斌
  • 1篇黄兴福
  • 1篇黄晓波
  • 1篇邓斌
  • 1篇苏永才
  • 1篇杨溶海

传媒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医学信息(西...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869T/C位点多态性在心房颤动发生中的意义
2010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869T/C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探索TGF-β1基因+869T/C基因多态性在房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08年11月心内科住院患者212例,根据有无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103例,对照组109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GF-β1基因+869T/C多态性。结果在房颤组中+869T/C位点的CC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vs.19%,P<0.05),+869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vs.90%,P<0.05)。方差分析显示3种基因型的左心房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54±6.34)mm vs.(39.93±7.70)mm vs.(40.48±7.96)mm;F=5.186,P=0.006],基因型与左心房直径间的关系为:TT
彭健张忠栋赖文岩曾国良陈良川邓伟谭珍妮
关键词:心房颤动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
左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房颤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左房内径(LAD)在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分析二者在房颤患者发生、发展以及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房颤患者102例,按房颤持续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其中阵发性房颤组30例,持续性房颤组42例,永久性房颤组30例,另选同期收治的4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一般资料统计,超声动态心电图测定其LAD并于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 (1)四组患者的hs-CRP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1.32±0.58)mg/L,较对照组的(0.89±0.46)mg/L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5.57±1.46)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2.63±1.24)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显著提高,但低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的LAD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32.34±5.62)mm,较对照组的(28.04±4.03)mm增长,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40.74±8.62)mm,较阵发性房颤组显著增长(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46.87±8.05)mm,与其余三组比较均显著增长(P<0.05);(3)相关性: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hs-CRP与LAD直线分析,二者呈正相关。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hs-CRP显著升高,与LAD呈正相关,提示炎症因子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以及持续中有促进作用。
罗伶俐刘明曾国良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房颤左房内径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3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7例患者给予常规方式治疗,治疗组7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胺碘酮进行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94.2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58%,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病情恶化,未见病死病例。对照组8例出现病情恶化,3例由于心力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为4.47%。采用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曾国良罗伶俐刘明王树源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胺碘酮
新疆哈萨克族住院患者Brugada综合征检出率的初步调查
目的通过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住院患者心电图的回顾性分析,初步了解哈族人群Brugada综合征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收集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1995年1月至2006年8月9046份心电图资料,按照2002年欧洲心脏学会专家取
曾国良彭健张忠栋王振家罗瑛陈良川
文献传递
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特点及冷盐水灌注导管与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比较
目的同顾性分析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比冷盐水灌注导管与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60例RVOT频发室性早搏病人,就其临床表现、起源部位、心电图特征、冷盐水灌注导管与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曾国良彭健张忠栋陈良川谭珍妮邓伟孟素荣许顶立
文献传递
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的Carto系统与常规标测方法指导消融的对比分析
目的Carto系统是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可进行电解剖标测,显示心腔三维解剖结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指导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本研究通过对应用Carto系统指导与常规标测方法指导消融治疗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的比较,评价...
邓伟彭健谭珍妮张忠栋陈良川曾国良孟素荣许顶立
文献传递
经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途径置入冠状窦电极的比较
2015年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2012年5月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641例患者,分为2组:锁骨下静脉组(321例)穿刺锁骨下静脉放置固定弯十极冠状窦电极;股静脉组(320例)穿刺股静脉放置可调弯十极冠状窦电极。比较两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骨下静脉组中穿刺成功317例(穿刺成功率98.8%),其中3例术后检查出现气胸,1例因误置入6F鞘管到锁骨下动脉停止手术,气胸患者中1例因面积〉30%行闭式引流,另2例未行特殊处理自行吸收,4例患者均未留下后遗症,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该组置入鞘管的320例患者中307例成功放置固定弯冠状窦电极,置入电极成功率为95.9%。13例(4.1%)不成功者改经股静脉途径12例成功置入电极。股静脉组333例(锁骨下静脉组电极置入不成功者也改用股静脉途径,该组实际人数:320+13=333)均穿刺成功,其穿刺成功率为100%,3例未能成功置入冠状静脉电极,置入电极成功率为99.1%。此3例未能置入患者行逆行冠状静脉造影后经股静脉成功置入电极。股静脉组电极置入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组(99.1%vs.95.9%,P〈0.01)。锁骨下静脉组并发症稍多于股静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曝光时间[(77±40)s vs.(75±46)s],无显著差异。股静脉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组[99.1%vs.94.7%,P〈0.01]。结论:两种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成功率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股静脉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组。
曾国良孟素荣何利伟彭健
关键词:股静脉锁骨下静脉
冻干重组人脑钠肽与硝普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比较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比较冻干重组人脑钠肽(lyophilized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lrhBNP;新活素)与硝普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急性发作合并Ⅰ型呼吸衰竭(呼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南方医院心内科住院87例(男46例,女41例,年龄32~79岁)CHF急性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rhBNP。一级终点: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二级终点:有效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下降速度。比较两组间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对于CHF急性发作合并Ⅰ型呼衰,相对于硝普钠,lrhBNP有效率更高[62.8%(27/43)vs.59.4%(38/44),P〈0.05],其中显效部分尤为突出[25.6%(11/43)vs.11.4%(5/44),P〈0.05],症状缓解更迅速[(5.6±1.5)d vs.(7.0±2.1)d,P〈0.05]。两组血浆BNP浓度下降时间[(4.1±1.6)d vs.(4.7±1.3)d,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11.6%(5/43)vs.5.2.3%(1/44),P=0.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HF急性发作合并Ⅰ型呼衰,lrhBNP治疗效果优于硝普钠。
曾国良黄兴福何利伟彭健
关键词:心力衰竭硝普钠
ATP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R219K的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ABCA1)R219K的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房颤)相关性。方法选择250例房颤患者(房颤组)和250例非房颤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ABCA1基因的多态性,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C反应蛋白(CRP)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浓度;比较两组不同基因型、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及CRP、HDL-C的血清浓度。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ABCA1R219KRR型、RK型、KK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0%、42.8%、15.2%和34.0%、43.2%、22.8%,房颤组KK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房颤组与对照组R等位基因、K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63.4%、36.6%和55.6%、44.4%,K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房颤组中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房颤组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HDL-C浓度无明显差异;在不同基因型之间CRP、HDL-C浓度比较中发现,RR基因型CRP浓度显著高于KK型(P=0.013);而HDL-C浓度RR基因型低于RK型和KK型(P分别为0.009、0.027)。结论房颤的炎性指标CRP显著升高;ABCA1R219K位点K等位基因可能是房颤发生的一种保护因素。
陈良川彭健赖文岩曾国良张忠栋谭珍妮邓伟
关键词:心房颤动ATP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多态性C反应蛋白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脂水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脂水平,并研究其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48例作为房颤组,另外选取的窦性心律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脂水平并分析比较其变化。结果房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组呈负相关,LDL-C与慢性心房颤动(NPAF)组呈负相关。结论 HDL-C、LDL-C与心房颤动相关,血浆HDL-C、LDL-C水平降低可能是心房颤动的诱发因素之一,并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
曾国良彭健罗伶俐刘明冯新武
关键词:心房颤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