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冰

作品数:16 被引量:83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资本
  • 3篇多个大股东
  • 3篇资本结构
  • 3篇资本结构动态...
  • 3篇股东
  • 3篇大股东
  • 2篇信用
  • 2篇信用评级
  • 2篇评级
  • 2篇企业
  • 2篇主权信用
  • 2篇主权信用评级
  • 2篇薪酬
  • 2篇控股
  • 2篇控股股东
  • 2篇绩效
  • 2篇并购
  • 2篇大公国际
  • 1篇调整方式
  • 1篇董事

机构

  • 11篇中央财经大学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国银行

作者

  • 15篇朱冰
  • 3篇姜付秀
  • 3篇张智嘉
  • 2篇黄继承
  • 1篇张士玉
  • 1篇徐经长
  • 1篇王茂林
  • 1篇林慧婷
  • 1篇郑志刚
  • 1篇何玉润
  • 1篇唐凝
  • 1篇王运通
  • 1篇江轩宇
  • 1篇郝旭光
  • 1篇向东
  • 1篇杨晓彤
  • 1篇乔菲

传媒

  • 6篇管理世界
  • 3篇会计研究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中国证券期货
  • 1篇海南金融
  • 1篇经济学(季刊...
  • 1篇西部论坛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独立董事制度研究述评
2012年
独立董事制度是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尝试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对独立董事制度方面的学术成果进行全面回顾,包括独立董事制度产生背景及原因,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研究,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业绩、股票价格及相关会计指标影响的实证研究及独立董事制度理论缺陷的研究。本文就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研究问题进行梳理,主要介绍国内专家的不同观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简单的评论,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张智嘉朱冰
关键词:独立董事制度公司治理
三大机构与大公国际主权信用评级比较与启示被引量:4
2012年
三大机构的评级很大程度是站在发达国家立场,所采用的评级方法也过于陈旧,其在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的垄断地位理应破除。2010年,大公国际首次公布了对50个国家的信用评级,试图打破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及其固有评级模式,建立一套新型的评级体系。大公国际进行主权信用评级的指导思想与三大评级机构不同,核心评价指标也存在很大差异,评价结果也有明显不同:对政治稳定、经济表现优秀及前景良好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评级高于三大机构,而对一些经济发展缓慢、债务负担日益沉重的发达国家的评级则明显低于三大机构。这反映了大公国际与三大机构评级理念的根本差异:不以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体制作为划分标准,更注重一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朱冰张智嘉
关键词:主权信用评级大公国际主权债务主权风险
CEO和CFO任期交错是否可以降低盈余管理?被引量:103
2013年
本文以沪深证券市场2002~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CEO和CFO任期交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CEO与CFO任期交错能够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两者任期错开的时间越长,该影响越大。同时,CEO和CFO任期交错只对公司正向盈余管理有影响,而对负向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显著。上述结果并不受CEO任职时间早于还是晚于CFO的影响。进一步地,在区分CEO权力和公司产权性质的情况下,我们发现,CEO的权力影响了CEO和CFO任期交错对降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当CEO权力较大时,两者任期交错对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同时,与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任期交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发现丰富了高层梯队理论、盈余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文献;同时,对于如何降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以及CEO与CFO任命等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姜付秀朱冰唐凝
关键词:CFO
媒体报道与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被引量:43
2016年
本文通过手工搜集和整理2000-2014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媒体报道数据,实证研究了媒体报道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媒体报道在企业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中发挥了正面影响,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调整速度。具体的作用路径为:媒体报道水平越高,企业在低于目标水平时,增加负债的概率越大;而在高于目标水平时,偿还债务和发行股票的概率越大。进一步分情景检验,本文还发现:当企业经历负面事件时,媒体报道的正向影响有所减弱。相反,当企业的分析师关注程度越低或业务复杂程度越高时,媒体报道的影响越大。这些发现为媒体报道在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中发挥积极的信息中介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
林慧婷何玉润王茂林朱冰
关键词:媒体报道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负面事件信息不对称
《劳动合同法》和公司并购绩效--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以200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基于2008年《劳动合同法》这一政策冲击在不同劳动密集型的目标方间的异质性,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来检验《劳动合同法》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当目标方的劳动密集度比较高时,公司的并购绩效显著降低。我们还发现《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公司并购高劳动密集型标的方的可能性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并购方属于民营企业、当并购双方都处于同一行业和同一地区时、当并购双方均处于法律环境比较好的地区时,《劳动合同法》对公司并购绩效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更强。本文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本文在丰富劳动保护和并购相关文献的同时,其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和企业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朱冰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劳动密集度并购绩效
多个大股东与会计稳健性被引量:5
2021年
本文基于会计稳健性的视角探讨了多个大股东的治理效应。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提高了会计稳健性,减少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是多个大股东影响会计稳健性的主要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的数量、持股比例均提高了会计稳健性;在治理环境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多个大股东对会计稳健性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通过分析多个大股东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本文为优化公司治理和改善公司信息环境提供了启示。
徐经长冯瑾乔菲朱冰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条件稳健性多个大股东控股股东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政策效果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本文通过对监管部门和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调查问卷,系统评价了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效果,且基于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的方法,建立监管失效原因模型,分析监管失效的深层次原因。实证结果发现:市场参与者对监管部门的总体监管效果评价较低,且对近年来监管部门颁布的代表性政策的满意度低于60%,具体表现为政策的前瞻性、严密性和综合性较差。通过模型分析发现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形成了"理念—政策—效果"三层面体系:由于监管部门对监管理念即对证券市场的本质和监管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监管部门对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缺乏清醒、深刻的认识,在监管过程中违背了"三公"原则,进而导致监管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考虑不全面,措施不配套",从而表现出较差的前瞻性、严密性和综合性。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分析监管政策失效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于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政策的效果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郝旭光朱冰张士玉
关键词:证券市场关联规则
国有企业的经理激励契约更不看重绩效吗?被引量:157
2014年
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非国有企业更加利润导向,因此,非国有企业经理的薪酬激励和解职惩罚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要强于国有企业。然而,已有文献并没有为该观点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对经理人的显性业绩要求、受到更强的社会监督、更弱的掏空动机、加之诸多非国有企业经理人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国有企业经理激励契约较非国有企业更为看重公司的绩效表现。本文实证检验发现,国有企业CEO的薪酬与会计绩效、解职与会计绩效的敏感性均高于非国有企业,从而表明国有企业的经理激励契约更加绩效导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目标尽管增加了CEO的在职消费、提高了政治晋升的可能性,但是并没有改变CEO的薪酬绩效敏感性和变更绩效敏感性。同时,我们还发现CEO解职、CEO薪酬与公司市场绩效并不相关,且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市场绩效激励契约方面也并无显著差异。
姜付秀朱冰王运通
关键词:国有企业激励契约薪酬业绩敏感性
三大评级机构与大公国际主权信用评级模式比较
2012年
本文研究包括主权信用评级历史、三大机构和大公国际评级基本思想、影响因素、争议及动因。研究发现:分歧源于两个体系指导思想的不同,从而带来核心指标的差异,三大机构评级体系以一国经济形态、开放度和人均GDP为主要参考标准,而大公国际则回归债权债务人最原始定义,重点考虑一国的财富新创造能力,摒除过多制度考量。
朱冰张智嘉
关键词:主权信用评级大公国际
股票支付与并购业绩承诺:协同还是合谋?被引量:2
2022年
近年来并购业绩承诺制度引发的并购乱象凸显,尤其在承诺期满后,商誉减值和业绩“变脸”的现象频现,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业绩承诺需要并购双方的紧密配合,相对于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将并购双方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将研究区间拓展到承诺期以外,以2008-2018年由非金融上市公司发起且业绩承诺期届满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探讨股票支付对业绩承诺兑现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现金支付,当并购交易中含有股票支付时,更有可能兑现业绩承诺,但一旦过了业绩承诺期,尤其是承诺期满后的第一年,其更可能发生商誉减值与公司业绩的大幅下滑。此外,本文发现这一现象更多发生在标的公司精准达标的并购交易中以及两权分离的上市公司中。拓展性研究发现,采用股票支付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在承诺期内进行盈余管理,并且其大股东在业绩承诺期和承诺期完成后的一年内,更有可能减持股票。由此可知,股票支付未能发挥正向的绑定作用,反而促使并购双方合谋进行市值管理。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丰富并购支付和业绩承诺相关文献的同时,对于监管者、公司及投资者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朱冰杨晓彤
关键词:股票支付支付方式并购重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