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亮

作品数:8 被引量:20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同位素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2篇岩体
  • 2篇同位素组成
  • 2篇壳幔
  • 2篇壳幔相互作用
  • 2篇矿集区
  • 2篇花岗闪长斑岩
  • 2篇斑岩
  • 2篇HF同位素
  • 2篇HF同位素组...
  • 1篇地面沉降
  • 1篇地面沉降区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 1篇定年
  • 1篇页岩
  • 1篇杂岩
  • 1篇杂岩体
  • 1篇粘性土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8篇李亮
  • 6篇蒋少涌
  • 3篇凌洪飞
  • 3篇赵葵东
  • 2篇姜耀辉
  • 1篇常晓军
  • 1篇陈永权
  • 1篇田福金
  • 1篇赵玲
  • 1篇顾连兴
  • 1篇倪培
  • 1篇朱碧
  • 1篇杨竞红
  • 1篇丁昕
  • 1篇匡福祥
  • 1篇朱金初
  • 1篇李云峰
  • 1篇杨涛
  • 1篇邢怀学
  • 1篇戴宝章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2007'全...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江西九瑞矿集区鸡笼山Cu-Au-Mo矿床含矿岩体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鸡笼山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矿集区西部的一处中小型斑岩-矽卡岩型Cu—Au—Mo矿床,与之成矿密切相关的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本文通过锆石LA-ICP—MSU—Pb定年,首次确定该岩体的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142.2Ma±1.1Ma)。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鸡笼山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r含量极高(〉562×10^-6)、Y含量极低(〈17.8×10^-6)、Sr/Y比值大(41.5~57.4)、轻重稀土分馏强烈(Yb〈1.60×10^-6;(La/Yb)n〉30)等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鸡笼山岩体是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导致板内伸展造山环境下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
赵玲李亮匡福祥陈志洪
关键词:埃达克岩
沧州地面沉降区第四系粘性土渗流试验分析
为研究沧州地面沉降区典型第四系粘土的渗流特性,本文采用高压渗流法对粘土试样进行室内渗透试验,得出粘土的渗透系数在试验开始的第一天时间里快速降低,然后在前3~4天里下降速度有所减慢,4天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在不同周围压力的作...
李亮邢怀学葛伟亚田福金李云峰常晓军
关键词:地面沉降粘性土渗流试验
长江中下游地区九瑞矿集区邓家山花岗闪长斑岩的地球化学与成因研究被引量:44
2009年
邓家山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矿集区西北部的一处矽卡岩型Cu-Au-Mo矿床。矿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本文通过锆石SHRIMP U-Pb定年确定,该岩体侵位于早白垩世早期(138.2±1.8Ma)。常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邓家山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Sr(>650×10^(-6))、Ba(>700×10^(-6)),低Y(<12×10^(-6)),Yb(<1×10^(-6)),Nb(<10×10^(-6)),Ta(<0.7×10^(-6)),富集轻稀土而强烈亏损重稀土(LREE/HREE=12.2~13.5)。邓家山花岗闪长斑岩的^(87)Sr/^(86)Sr_i为0.7068~0.7071,ε_(Nd)(t)为-2.7~-2.3,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_(2DM)为1.13Ga~1.15Ga。锆石的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76)Hf/^(177)Hf值为0.282475~0.282539,计算的ε_(Hf)(t))值为-5.2~-7.5,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_(2DM)为1.52Ga~1.67Ga。全岩ε_(Nd)(t)与锆石ε_(Hf)(t))之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Nd-Hf同位素解耦。根据以上特征,我们认为邓家山花岗闪长斑岩是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即增厚下地壳拆沉并部分熔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又与地幔橄榄岩发生大规模混染。
李亮蒋少涌
关键词:下地壳拆沉壳幔相互作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华南下寒武黑色页岩和Ni-Mo多金属硫化物矿层的Os和Mo同位素示踪讨论
华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一套黑色页岩,以富含Ni、Mo、Se、As、Hg、Sb、V、Au、Ag和PGE等多元素而著名。其底部从下至上的典型层序为硅质岩、含磷结核和磷块岩的黑色页岩、Ni-Mo多金属硫化物矿层、黑色页岩。对这...
蒋少涌李亮杨竞红凌洪飞赵葵东陈永权
关键词:同位素黑色页岩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桂东北花山-姑婆山侵入杂岩体和暗色包体的锆石微区Hf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岩指示意义被引量:32
2009年
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山-姑婆山侵入杂岩体中的主要岩体(牛庙、同安、花山、里松)和里松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均形成于160~163Ma.花山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2.8~+0.3,里松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2.3~+0.3,而里松花岗岩中所包含的闪长质暗色包体中锆石的εHf(t)值为+2.6~+7.4,明显不同于寄主花岗岩,表明暗色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形成于不同来源的岩浆,为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暗色包体中锆石最高的εHf(t)值为+7.4,显示该基性端元岩浆来自一个相对亏损的地幔源区.结合对区域地质情况以及同时期基性岩和碱性岩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该岩浆端元并不是玄武质新生地壳的重熔,而可能为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但还有待确定到底是软流圈地幔还是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花山花岗岩和里松花岗岩可能是该幔源岩浆端元与壳源岩浆端元的较完全混合形成,暗色包体是这种岩浆混合过程中幔源岩浆的残余.牛庙辉石闪长岩体中锆石的εHf(t)值为-1.1~+2.1,同安石英二长岩体中锆石的εHf(t)值为-1.7~+1.7,都明显低于里松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说明它们并不与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所代表的熔浆具有同源性.牛庙岩体和同安岩体中锆石的εHf(t)值只是略高于花山花岗岩和里松花岗岩,并且在岩体中也可以见到大量的暗色包体,因此它们可能是与花岗岩同源的壳-幔岩浆混合的岩浆经较少程度分离结晶作用和地壳混染作用形成.在中晚侏罗世之交,湘东南和桂东北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拉张减薄事件,造成了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并随着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了该区众多的闪长岩和花岗岩.
赵葵东蒋少涌朱金初李亮戴宝章姜耀辉凌洪飞
关键词:锆石HF同位素桂东北
钙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8年
钙同位素是非传统稳定同位素,近年来已成为国际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钙同位素测定采用TIMS或MC-ICP-MS,并表示为δ44/40Ca或δ44/42Ca。自然界的δ44/40Ca变化范围从-2.0‰到2.0‰,仅跨越4.0‰。虽然动力学分馏与平衡分馏假说能各自解释一些分馏现象,但钙同位素分馏机理仍不清晰,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钙同位素的地质应用集中于以下方面:(1)根据有孔虫G.sacculifer的钙同位素组成重建古海洋温度;(2)海洋中钙的地球化学循环;(3)利用海水[Ca2+]评估大气pCO2。
李亮蒋少涌
关键词:钙同位素分馏机理
江西武山铜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探讨被引量:91
2008年
武山铜矿床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九瑞矿集区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Hf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富镁,为金云母,其 Fe^(3+)/Fe^(2+)组成表明岩浆氧逸度很高;角闪石具有 Mg/(Mg+Fe)高而 Si 低的特征,为阳起石和镁质角闪石,角闪石压力计计算表明岩体具有超浅成侵位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 SiO_2(64.9%~68.62%,平均66.52%)和 Al_2O_3(14.0%~15.3%,平均14.8%)含量,同时岩石的 Mg~#很高(0.53~0.71),并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容元素含量;岩石富集轻稀土((La/Yb)_N=27.8~64.5),Eu 负异常不明显,岩石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 Sr/Y 比值(35.0~68.2)。岩石的初始^(87)Sr/^(86)Sr 比值为0.7067~0.7075,ε_(Nd)(t)值为-4.08~-4.44,锆石的ε _(Hf)(t)值为-2.1~-7.0。详尽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武山花岗闪长斑岩是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很有可能是由拆沉的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石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蒋少涌李亮朱碧丁昕姜耀辉顾连兴倪培
关键词:武山铜矿花岗闪长斑岩壳幔相互作用
大西洋洋中脊TAG热液区硫化物铅和硫同位素研究被引量:54
2006年
位于大西洋洋中脊26.08°N的 TAG 热液区是目前己知的赋存在无沉积物覆盖的洋中脊区的一个最大的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新测得来自 ODP-158航次钻孔的9件热液硫化物的铅、硫同位素组成;2件铁锰氧化物和1件底盘玄武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 为18.2343~18.3181,^(207)pb/^(204)Ph 为15.4717~15.5061,^(208)Pb/^(204)Pb 为37.7371~37.8417;它们位于该区底盘玄武岩(^(206)Pb/^(204)Pb=18.1454,^(207)Pb/^(204)Pb=15.4572,^(208)Pb/^(204)Pb=37.6534)和近洋底铁锰氧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 分别为18.6907~18.9264,15.5615~15.6279,38.1164~38.3687)的铅同位素组成之间。三者呈线性相关关系,说明硫化物中铅来源于地幔(玄武岩)与海水(铁锰氧化物)的两端元混合。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 为6.2‰~9.5‰,它明显高于地幔玄武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0‰),也高于东太平洋海隆 EPR21°N(δ^(34)S=0.9‰~4.0‰)和大西洋洋中脊 MAR23°N(δ^(34)S=1.2‰~2.8‰)等热液活动区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这一特征反映了 TAG 热液体系中硫来源于地幔玄武岩硫与海水硫酸盐无机还原作用产生的硫的两端元混合。此,铅硫同位素研究为现代大洋底热液硫化物矿床形成过程中矿质来源及流体混合作用提供了十分有益的信息。
蒋少涌杨涛李亮赵葵东凌洪飞
关键词:铅同位素硫同位素矿质来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