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邦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城、郊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情况调查被引量:10
- 1999年
-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后效果。方法 于 1997年 9~ 12月在北京、武汉、哈尔滨、上海、成都、兰州和长春 7个城市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 3~ 4岁年龄组儿童 2 180人进行调查。结果 1993~ 1994年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率城区为 91.10 % ,明显高于郊区的 84.71%。HBsAg阳性率降至1.5 6% ,抗 -HBs阳性率平均为 70 .5 0 %。城区儿童HBsAg阳性率0 .2 8% ,郊区儿童HBsAg阳性率为2 .17% ,说明免疫儿童中HBsAg阳性者的主要来源在郊区。 结论 上述表明 ,我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显著 ,但在郊区 ,疫苗免疫效果还不够理想。
- 武桂珍贾志远黄玉英龚晓红李燕婷李守邦杨超美刘建地李敏李志仁曹惠霖
-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病毒血症存在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不同人群的血清标本做了抗-HCV、抗-HCVIgM和HCVRNA的检测,并对三项指标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抗-HCV在普通成年人、献血员、急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是357%,858%,625%和4838%;与HCVRNA的符合率分别是1143%,6111%,800%和7333%。相同人群抗-HCVIgM与HCVRNA的符合率分别是75%,909%,8181%和100%。结论抗-HCVIgM比抗-HCV能更客观地反映HCV病毒血症的情况,个别抗-HCV阴性血清检测到了抗-HCVIgM和HCVRNA。
- 李守邦吴燕平扈光伟吕长国张福霞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RNA病毒
- 乙型肝炎患者血循环中病毒存在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 1993年
- 我们对84例有同类型乙肝患者进行了18周~35周随访,通过对450份随访血清HBsAg滴度、HBsAg免疫复合物及病毒颗粒形态的检测显示:急性乙肝患者HBsAg滴度明显波动者预后较差;血中HBsAg滴度与HBsAg免疫复合物有一定关系;43.3%的急性乙肝患者和83.3%的慢活肝患者在活动期都查到了HBsAg免疫复合物,患者进入恢复期或稳定期此免疫复合物消失。血中病毒颗粒形态及其比例的变化与预后无明显关系。
- 李守邦许振福
-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预后
- 1998年水灾后6个受灾省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调查
- 1999年
- 为了解1998年水灾后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流行型别,于1999年2~4月,在6个受灾省(自治区,下同)收集了就诊肝炎病人血清1135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甲、乙、戊型肝炎感染指标.结果表明:(1)在水灾后的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约半数为急性肝炎(45.73%),半数可能为慢性乙型肝炎(54.27%),后者少数为其它型肝炎;(2)在急性肝炎中,甲、乙、戊型肝炎分别占57.42%、30.06%和12.52%;(3)在HBsAg阳性者中,能定为急性肝炎的只占32.21%.在这里21%的急性肝炎中甲、乙、戊型肝炎的比例分别为26.18%、68.06%和5.76%,表明水灾区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以甲型肝炎为主,慢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上述两种类型是水灾后预防的重点。
- 曹惠霖戴淑玲贾志远李建东黄玉英朱荣王建军周小凤殷文武李守邦董杰詹美云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 1998年水灾后受灾地区甲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1999年
- 为了解水灾后甲型肝炎(甲肝)的流行动态,在湖北和内蒙古等7个受灾省(自治区,下同)中,于1999年1~4月采集1~25岁正常人群血清14322人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甲肝抗-HAVIgG,部分抗-HAVIgG阳性血清过一步检查抗-HAVIgM。结果表明,灾区人群甲肝抗体平均阳性率(51.27%)明显高于非灾区(42.21%),首次证明甲肝流行与受灾有联系.甲肝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湖北(72.7%)和江西(88.4%)两省外。其亡省的灾区和非灾区1~25岁人群甲肝抗体阳性率均<50%,属甲肝抗体低屏障区.在松花江流域甲肝抗体水平明显低于1992年的调查结果.首次用检测抗-HAVIgM的方法,在正常人群中证明有散在的甲肝亚临床病例存在(1.1%),7个省无一例外,是隐蔽的传染源。
- 曹惠霖武桂珍贾志远鄂启顺董杰殷文武李守邦王建军朱荣雷激周小凤
- 关键词:水灾后甲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
- 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 1993年
- 为了解我省各型肝炎患者中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采集了65份肝病住院患者的血清,用EIA法对其进行了抗-HCV、HBsAg和肝功的检测。其中抗-HCV阳性占21.5%;与HBsAg重叠感染占7.1%;输血后肝炎中,乙肝占20%,丙肝占70%,肝硬变占10%。从本文资料看来,急肝抗-HCV阳性为13.3%,慢肝为12.4%,输血后肝炎为70%,因此认为输血越多,抗-HCV阳性率越高。本文结果显示我省的HBsAg阳性患者中HCV感染与北京地区的调查结果相符合。提示,输血后肝炎在我省丙型肝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丙肝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乙肝无显著差异。
- 许振福李守邦姚立福黎伟明朱一兵杜汉良吴燕平郭雁刘延杰吴林华
- 关键词:丙型肝炎输血后肝炎
- 乙肝患者体液免疫反应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 1989年
-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是非常复杂的,为了能较早地正确判断预后,我们动态观察了乙肝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特异及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及这些反应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李守邦许振福车进
- 关键词:体液免疫反应乙型病毒性肝炎IGG淋巴细胞功能表面抗体
- 急性散发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对吉林省271例急性散发性肝炎病例用SPRIA、ELISA 法做了病原学分型。结果HA66例(25.2%),平均发病年龄22.2岁;HB115例(43.9%),平均发病年龄33.1岁;NANB81例(30.9%),平均发病年龄35.7岁。3型肝炎总发病数的男女比为2.5:1。另外9例系由CMV 引起。
- 朴昌国吴燕平李守邦康勇强
- 关键词:病原学分型病毒性肝炎
- 微量板酶免疫斑点法测定麻疹病毒滴度
- 1998年
- 测定麻疹病毒滴度常用微量板细胞病变法(CPE)或蚀斑法。为简化实验结果判定过程,使实验指标判定更客观,我们在CPE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微量板酶免疫斑点法(Microplateenzymeimmunospots,MEIS)。该方法通过酶促底物显色和抗原———抗体特异反应,使培养板上感染病毒造成细胞病变的部位形成可见的染色斑点。经肉眼直接观察,以培养板孔底出现特异性染色斑点为病变阳性,计算半数细胞感染浓度(CCID50),免去了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的过程。经测定50批麻疹病毒,MEIS法与CPE法比较,结果CCID50符合率为98.0%(49/50);实验共用800板孔,各孔结果总符合率为99.88%(799/800),敏感性100%(510/510),特异性99.66%(289/290)。本实验方法是敏感、特异的滴定麻疹病毒的新方法,尤其适用于多份病毒的滴定。
- 吕长国南一凡吴燕平贾芯扈光伟扈光伟郑晓丽
- 关键词:麻疹病毒酶免疫分析病毒滴度CPE麻疹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