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青松

作品数:11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台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结肠
  • 3篇肠道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直肠
  • 2篇术后
  • 2篇术后胰腺炎
  • 2篇吲哚
  • 2篇吲哚美辛
  • 2篇黏膜
  • 2篇腺炎
  • 2篇螺杆菌
  • 2篇结肠炎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机构

  • 9篇台州市中心医...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李青松
  • 5篇杨纯英
  • 5篇林刚
  • 3篇汪春付
  • 3篇仲华
  • 3篇潘文胜
  • 3篇谢肖肖
  • 3篇刘跃平
  • 2篇柳茂森
  • 2篇徐翔
  • 2篇李红
  • 1篇石涵
  • 1篇艾新波
  • 1篇陈丽荣
  • 1篇张顽军
  • 1篇滕晓生
  • 1篇王志敏

传媒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芩汤加减联合培菲康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干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6
2015年
目的:观察黄芩汤加减联合培菲康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干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所有于医院消化科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一般常规治疗,此外,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联合培菲康胶囊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培菲康胶囊联合中药汤剂黄芩汤的方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疗效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在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中,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65.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下降低比对照组明显,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比较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Ig A、Ig G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下降比对照组明显,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TNF-α、IL-10水平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TNF-α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黄芩汤加减联合培菲康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跃平王志敏柳茂森李青松杨纯英
关键词:黄芩汤培菲康胶囊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中药
四联活菌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氨和血浆内毒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肝细胞毒物消除能力下降,极易形成内毒素血症和高血氨[1].近年来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具有生物化学屏障、营养和改善肝脏和肠道功能作用,对肝硬化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2].本研究对肝硬化患者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口服四联活菌制剂(思连康)进行治疗,探讨其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氨、血浆内毒素和肝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谢肖肖杨纯英周夏丰李青松林刚
关键词:肠道菌群紊乱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高血氨保肝治疗
小剂量聚乙二醇联合用药在肠道准备中的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随着近年来结直肠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及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结肠镜检查成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下视野清晰的必要条件,能够大大降低漏诊率和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仲华潘文胜张顽军汪春付李青松徐翔
关键词:肠道准备联合用药聚乙二醇小剂量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疾病
改良序贯疗法与标准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改良序贯疗法和标准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于该院消化内科治疗的Hp感染的消化道疾病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标准四联疗法,观察组予改良序贯疗法。观察两组Hp清除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序贯疗法根除Hp的疗效优于标准四联方案,且较安全。
刘跃平李红柳茂森杨纯英林刚李青松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微小胃癌、小胃癌31例临床病理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微小胃癌和小胃癌临床、独特的生长模式及病理组织学变迁的特点,利于选择治疗方案。方法对31例微小胃癌和小胃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小胃癌及小胃癌组占同期早期胃癌病例的10.6%;微小胃癌组、小胃癌组高、中分化型分别为72.7%、55.0%;黏膜内癌分别为81.8%、35.0%;微小胃癌组不伴淋巴结转移,小胃癌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两组脉管浸润均阴性;微小胃癌组、小胃癌组癌肿表层部与浸润部病理组织学同型性分别为90.1%、85.0%;微小胃癌组及小胃癌组浸润部较表层部分化程度趋向低下者9.7%,趋向高分化3.2%。结论微小胃癌组较小胃癌组高、中分化型比例高、浸润浅;小胃癌可出现淋巴结转移;随着肿瘤的发展,微小胃癌及小胃癌自表层部向浸润部发展,病理组织学多趋低分化变迁;绝大部分微小胃癌及半数以上(高、中分化型、无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者)的小胃癌,可选择内镜下微创治疗。
汪春付潘文胜艾新波仲华李青松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转移
吲哚美辛对50岁以下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取石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术前直肠给药对50岁以下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取石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患有胆总管结石50岁以下患者20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01例术前予以吲哚美辛直肠给药,对照组101例予以安慰剂术前给药,2组均行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取石术。术后监测患者腹痛NRS评分、淀粉酶、胰腺炎、住院时间等情况。并统计患者出现烧心、皮疹、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NRS评分(0.634±1.027)分,治疗组术后24 h疼痛NRS评分(0.327±0.763)分;对照组术后24 h淀粉酶为(185.38±160.60)U/L,治疗组术后24 h淀粉酶(116.87±113.97)U/L;对照组术后发生胰腺炎11例(10.89%),治疗组术后发生胰腺炎3例(2.97%);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7.29±2.71)d,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6.42±2.11)d;2组疼痛NRS评分、淀粉酶、胰腺炎发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出现烧心、皮疹、消化道出血情况差异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美辛术前直肠给药能够有效预防50岁以下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取石术后的胰腺炎,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李青松滕晓生
关键词:吲哚美辛术后胰腺炎球囊扩张
益生菌对病毒性腹泻患者菌群结构及黏膜屏障功能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益生菌对病毒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是否使用益生菌治疗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病毒性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病毒性腹泻的常规治疗,并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4、0.232、0.893、0.428,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分别为(7.42±1.56)lgCFU/g和(8.36±1.58)lgCFU/g,高于治疗前(t=9.972、8.181,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t=2.819、6.492,P<0.05),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含量低于治疗前(t=6.942、4.335,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t=2.992、2.408,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LPS、DAO、D-乳糖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86、0.116、0.351,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LPS、DAO、D-乳糖水平分别为(20.54±6.37)pg/ml、(4.38±1.20)U/ml和(6.36±1.64)mg/L,低于治疗前(t=11.809、6.356、4.853,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t=5.587、4.874、2.427,P<0.05),治疗后试验组有效24例、显效1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2,P<0.05)。结论肠道益生菌有助于改善病毒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道粘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刘跃平石涵李红李青松林刚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肠道黏膜屏障益生菌
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的差异,有助两者的鉴别诊断,利于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例IC和30例UC患者,对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C组发病时间[(5±7)d]明显较UC组发病时间[(953±1354)d]短。IC组中65%的患者伴有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房性早搏、腹部手术史等疾病史中的一项或几项,明显高于UC组的20%;IC组以急性发病、腹痛(85%)、血便(60%)及腹泻(50%)多见,而UC且以腹痛(83%)、腹泻(63%)、黏液脓血便(57%)及里急后重(20%)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内镜表现方面,IC多以沿肠系膜侧分布的纵形溃疡为主(60%),且病变多仅累及肠腔的1/4~1/2周(80%),呈节段性分布(60%),与邻近正常黏膜分界清楚(75%),而UC则以弥漫性地图状溃疡为主(43%),病变多累及肠腔全周(90%),炎性息肉明显多见(37%)。在组织病理学方面,血管扩张充血(90%)、间质严重水肿(95%)在IC中多见,血管壁增厚(50%)是其特征性表现,隐窝脓肿(47%)则在UC中多见。两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病理学特点、肠镜下表现以及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为IC和UC的鉴别提供了有力依据。
仲华潘文胜陈丽荣汪春付李青松徐翔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比较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 比较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 72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莫沙比利5 mg,3次/d;治疗组加用埃索美拉唑40 mg,1次/d;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通过内镜检查观察食管炎程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症状疗效和内镜下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Х^2=5.26、5.14,均P<0.05).治疗组出现轻微皮肤瘙痒1例,两组治疗前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效且安全性好,但埃索美拉唑有效率更高,临床症状缓解更明显.
谢肖肖杨纯英周夏丰李青松林刚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莫沙比利
吲哚美辛术前直肠给药对50岁以下女性胆总管结石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
2017年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术前直肠给药对50岁以下女性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 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该院112例胆总管结石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予吲哚美辛100mg术前直肠给药,对照组予甘油栓术前直肠给药,两组均行s EST联合EPBD。比较两组术后腹痛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淀粉酶、胰腺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NRS评分、淀粉酶、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美辛术前直肠给药能够有效预防50岁以下女性患者s EST联合EPBD后胰腺炎,安全性较好。
李青松
关键词:吲哚美辛术后胰腺炎女性患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