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

作品数:1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5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德语
  • 3篇文化
  • 2篇德语教学
  • 2篇语言
  • 2篇文学
  • 2篇聚斯金德
  • 2篇教学
  • 2篇翻译
  • 1篇大学德语
  • 1篇电影片名
  • 1篇电影片名翻译
  • 1篇心理
  • 1篇演说
  • 1篇异化
  • 1篇英译
  • 1篇英译问题
  • 1篇英语
  • 1篇英语电影
  • 1篇英语电影片名
  • 1篇英语电影片名...

机构

  • 13篇湖北汽车工业...

作者

  • 13篇李静
  • 1篇王辰晖

传媒

  • 2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郧阳师范高等...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长沙铁道学院...
  • 1篇海外英语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坠落的人》中的人物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坠落的人》是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德里罗创作于2007年的"9·11"定义之作,被《泰晤士报》称为献给"9·11"之后纽约和坠落者的一首圣歌。在这部作品中,德里罗细致地描写了恐怖袭击对普通大众所造成的强烈心理冲击以及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从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和其他角色不同的特征入手,来透视其中暗含的后"9·11"民众疗伤方式,能够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灾难带给美国社会和民众的巨大冲击。
李静
聚斯金德小说“局外人”形象的深层原因探究
2017年
在中国出版的聚斯金德的5部小说和戏剧中都有让人感叹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是进入聚斯金德世界的一扇门。本研究着重分析其中展现种种与时尚格格不入并为主流社会所不屑一顾的作为"局外人"(Au覻enseiter)的形象,进而分析人物产生这种心理的深层原因,在对这种"局外人"心理产生的时代原因分析中借用佛洛伊德等人的理论,结合小说中的各种现象,分析这种社会存在的萌生是如何源自"缺失"和"他者"的,而这一切又都与历史背景、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静
关键词:局外人心理
透过聚斯金德看后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个体与社群冲突
2016年
德国现代作家聚斯金德的作品中都有孤独的孤立于主流世界之外的小人物,通过他们揭示出后工业社会个体的"异化"现象。本文着眼于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冲突,结合弗洛姆等人的存在主义理论,来分析这种困境的产生来源与出路,并讨论了摆脱异化的心理机制。
李静
关键词:工业社会异化
从语法角度看文言文的英译问题——以《兰亭集序》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文言文的翻译要想译得好,并不是易事。要保持原文的独特风格,包括时代风格、流派风格、语体风格、文体风格和民族特色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源文本的语法特点。通过林语堂的《兰亭集序》英译本从语法角度来探索文言文的翻译思路。
李静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语法
德国表现主义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
2012年
形象学(Imagologie)通过对文学的研究来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间是怎样互相观察、互相表述的。形象学中的"形象",不仅仅指异国的人物、景物,也可以指作品中关于异国的情感、观念和言辞。这一新兴学科正越来越多地吸引着我国比较文化研究者的目光。近年来,国内关于"中国形象"的异域表述的研究也逐渐兴起。选取德国表现主义作家阿尔弗雷德.德布林(Alfred D?blin,1878———1957)、阿尔伯特.埃伦施泰因(Albert Eh-renstein,1886-1950)、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的著名中国小说为例,借助形象学的理论,进行"中国人"形象的分析和阐释。
李静
关键词:表现主义
合作原则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体现被引量:1
2011年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是翻译大家族中的一员,也是一种特殊的"影视"语言。由于外语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蕴迥异于中文,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更好的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翻译语言达到交际目的,其必然离不开语用学的影响。通过研究对外国影视作品片名的中文翻译,阐述了其与合作原则四准则的相关联性。同时,也讨论了影视翻译中合作原则对翻译手法和技巧的指导作用。
李静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
论欧洲民间文学中的民族文化记忆——以《格林童话》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格林童话》内容上几乎涵盖整个民间文学母题,包括动物故事、人物故事、魔怪故事和笑话趣事,是民族文学不可多得的一个范本。从文化记忆视角来观察这部传奇的文学作品,会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保留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特征的记忆文本,借助这个文本,可以将时代需求下的集体身份认同的保障功能与个人记忆紧密联系起来。它本身还包含着对超时代的要求,在文化价值塑造与文化身份建构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王辰晖李静
关键词:文化价值文化认同格林童话
解读希腊罗马神话与德语语言文化的关系
2012年
德语中有很多文化现象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在德语学习中,这种带有文化色彩的背景知识是学习的难点。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明的源泉,了解希腊罗马神话可以帮助德语学习者理解语言概念,把握文化内涵,提高学习兴趣。因此从源于希腊罗马神话的几种重要语言文化形式入手,探讨希腊罗马神话对德语文化的影响,以及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德语语言及文化学习中的重要性。
李静
关键词:希腊罗马神话德语语言文化
对英国新首相卡梅隆演说的批评性语篇分析
2011年
批评性语篇分析作为一种把语言的社会性作为分析目的的话语分析,主要是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常用于分析包括政治语篇在内的大众语篇,可以更加清楚地揭示语篇中隐藏的文化、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简述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并综合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式对卡梅隆就职演说发表的全国电视讲话进行解读,得出以下结论:该演讲中出现大量第一人称,清楚陈述了首相本人内心对于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强烈信心,并强调了个人的主观意愿;而情态动词的运用则缩短了说话人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并且表达出了决心和承诺;句式结构以排比长句居多,展示了新首相锐意进取的宏大目标。运用批评语篇分析,有助于完整解读语篇全貌,为语篇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李静
关键词:批评语篇分析句式结构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模型下我国高校课堂沉默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4年
文章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概述及其相关研究,首先分析了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模型下我国高校课堂沉默现象,然后提出了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模型下我国高校课堂沉默现象应对策略,包括降低权力距离,提倡民主和平等的师生相处模式;提高个人主义趋向,鼓励个人表达和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稳定的学习环境,在支持环境中发展;等等。
李静
关键词:课堂沉默现象高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