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青青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细胞模型
  • 4篇CACO-2...
  • 4篇CACO-2...
  • 3篇盐酸
  • 3篇盐酸小檗碱
  • 3篇液相色谱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3篇小檗
  • 3篇小檗碱
  • 3篇跨膜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药动学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人血浆
  • 2篇色谱法
  • 2篇蝙蝠葛
  • 2篇蝙蝠葛碱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0篇杜青青
  • 8篇蒋学华
  • 4篇王凌
  • 4篇王战国
  • 3篇刘芳
  • 2篇胡慧玲
  • 2篇高秀蓉
  • 2篇何瑶
  • 1篇李楠
  • 1篇李婷婷
  • 1篇桂静
  • 1篇宋林
  • 1篇张军东
  • 1篇郭雨依

传媒

  • 4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LC同时测定大鼠肠循环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酚红的浓度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同时测定大鼠肠循环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酚红的浓度。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Welchrom-C18(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三乙胺(30∶70∶0.2∶0.1),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方法精密度及线性关系良好,盐酸小檗碱和酚红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9.66%(RSD=0.49%)、99.26%(RSD=0.68%)、99.69%(RSD=0.62%);99.85%(RSD=0.70%)、99.44%(RSD=0.86%)、99.72%(RSD=1.32%)。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
胡慧玲王战国刘芳杜青青何瑶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酚红高效液相色谱法
泻心汤中药效成分的吸收机制与相互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泻心汤药中效成分黄芩苷、大黄酸、盐酸小檗碱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机制和相互作用。方法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黄芩苷、大黄酸、盐酸小檗碱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的转运过程,采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BL侧的累积量,通过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比较配伍前后药物Papp的差别,探讨药物的跨细胞转运机制和相互作用。结果泻心汤药效成分黄芩苷、大黄酸、盐酸小檗碱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皆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跨细胞转运方式,配伍前后药物的Papp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泻心汤中药效成分跨细胞转运方式为被动扩散,在转运过程中,药物之间无影响。
郭雨依王凌杜青青王战国蒋学华
关键词:CACO-2细胞模型泻心汤药效成分相互作用
黄芩苷与盐酸小檗碱在大鼠小肠吸收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黄芩苷与盐酸小檗碱在大鼠小肠吸收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原位灌注模型研究药物配伍前、后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黄芩苷在配伍盐酸小檗碱前、后,其吸收速率常数(ka)与吸收率(A)分别为(0.068±0.002)h-1、(5.92±1.39)%和(0.060±0.002)h-1、(4.27±1.23)%;盐酸小檗碱在配伍黄芩苷前、后,其ka和A分别为(0.044±0.003)h-1、(3.47±0.64)%和(0.057±0.006)h-1、(5.18±0.83)%。药物配伍前、后,黄芩苷的ka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酸小檗碱的ka和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可以抑制黄芩苷的吸收,黄芩苷可以促进盐酸小檗碱的吸收。
杜青青王战国刘芳蒋学华
关键词: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吸收动力学相互作用
P-糖蛋白抑制剂对蝙蝠葛碱跨膜转运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Caco-2细胞模型中P-糖蛋白抑制剂对蝙蝠葛碱跨膜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转运液中蝙蝠葛碱的含量;采用Caco-2细胞模型双向转运实验,考察不同浓度维拉帕米、环孢素A和醋酸地塞米松3种P-糖蛋白抑制剂对蝙蝠葛碱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加入3种P-糖蛋白抑制剂后,蝙蝠葛碱的Papp(A-B)均有一定程度增加,而Papp(B-A)均有显著降低(P<0.05),即均抑制了蝙蝠葛碱的外排转运。结论外排转运体P-糖蛋白对蝙蝠葛碱有外排作用,蝙蝠葛碱可能为P-糖蛋白底物。
高秀蓉蒋学华杜青青宋林
关键词:蝙蝠葛碱CACO-2细胞模型P-糖蛋白北豆根
冰片对盐酸小檗碱在大鼠小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冰片对盐酸小檗碱在大鼠小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肠循环灌注实验法研究盐酸小檗碱配伍冰片前后小肠吸收动力学的具体变化。结果:盐酸小檗碱在2.5~10.0mg·kg-1范围内其吸收动力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冰片与盐酸小檗碱配伍前后吸收动力学参数,低剂量冰片组配伍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高剂量冰片组配伍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根据中医理论中用量即中剂量组统计学差异最为显著(P<0.01)。结论:冰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促进盐酸小檗碱在大鼠小肠吸收。
胡慧玲王战国蒋学华刘芳杜青青何瑶
关键词:冰片盐酸小檗碱吸收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考察黄芩苷、黄芩苷磷脂物理混合物、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机制。方法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3种载药体系中黄芩苷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的转运过程,采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BL侧的累积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3种体系中的黄芩苷皆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跨细胞转运方式,黄芩苷磷脂复合物中的黄芩苷Papp高于其他两组。结论磷脂复合物可以促进黄芩苷的跨膜转运。
李楠杜青青蒋学华
关键词:黄芩苷磷脂复合物CACO-2细胞模型跨膜转运
基于Caco-2细胞模型研究蝙蝠葛碱的跨膜吸收机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蝙蝠葛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机制。方法:采用Caco-2细胞模型,进行A-B和B-A双向转运实验,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外排比率(ER)和累积转运量,考察蝙蝠葛碱不同质量浓度、细胞两侧pH梯度和螯合剂EGTA对蝙蝠葛碱转运的影响。结果:高、中、低浓度下的ER分别为1.11,4.49和7.24,即中、低浓度下转运有明显极化现象;顶侧pH 7.4和6.5时,ER值分别为3.95和9.38,即pH梯度存在时,蝙蝠葛碱吸收减少,外排增加;加入螯合剂EGTA后,Papp,ER和累积转运量均无显著改变。结论:蝙蝠葛碱的吸收有主动转运机制存在;pH梯度能驱动了蝙蝠葛碱的外排转运,偏碱性环境较酸性环境易于吸收;其吸收途径主要为跨细胞通道转运。
高秀蓉蒋学华杜青青
关键词:蝙蝠葛碱CACO-2细胞模型
人血浆中法莫替丁的测定及其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快速测定法莫替丁在人血浆中的浓度,并研究其药动学。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空腹po法莫替丁片40mg,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收集血浆样品,固相萃取,以阿莫西林为内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法莫替丁在血浆中的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在优化条件下,法莫替丁的线性范围是0.3~400ng·mL-1(r=0.9993),最低定量限为0.3ng·mL-1,RSD=9.14%。法莫替丁片在所选受试者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Tmax=2.63±0.36h;Cmax=150.52±6.09ng·mL-1;AUC0-15=764.54±87.56μg·h·L-1;t1/2=2.77±0.32h。结论所建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专属性强,分析速度快,适用于法莫替丁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药动学的研究。
桂静杜青青王凌
关键词:法莫替丁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血药浓度
固体复合酶活力测定方法检测健康人单次口服果糖二磷酸钠片的药动学预试验
2015年
目的研究果糖二磷酸钠片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交叉单剂量口服3g安慰剂和果糖二磷酸钠片,建立固体复合酶活力测定方法以测定人血浆中果糖二磷酸的药物浓度。进行果糖二磷酸钠的临床药动学研究。结果本方法的标准曲线方程为:R=0.000 741C-0.000 73(r=0.998)。血浆中果糖二磷酸钠浓度在4.94~78.97μg/mL范围内与果糖二磷酸钠的吸光度差值ΔA’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高、中、低浓度血浆样品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0.08±2.67)%、(99.79±8.14)%、(95.14±8.09)%,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3.19±2.49)%、(96.15±7.84)%、(91.80±7.81)%,在室温和冰冻条件(-20℃)下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均在10%以内。单剂量口服3g果糖二磷酸钠片后6名受试者血浆果糖二磷酸浓度无明显峰值,浓度在(60.38±18.19)μg/mL至(71.81±7.65)μg/mL范围内波动;服用等量安慰剂后,6名受试者平均血浆果糖二磷酸浓度在(52.76±17.82)μg/mL至(73.42±9.28)μg/mL之间波动。结论单剂量口服3g果糖二磷酸钠片后其血药浓度较服用等量安慰剂后无明显升高,可能需要加大口服给药剂量。
李婷婷王凌杜青青张军东常臻蒋学华
关键词:果糖二磷酸钠药动学
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哌罗匹隆浓度及药动学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哌罗匹隆浓度,并用于盐酸哌罗匹隆片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HPLC-MS/MS系统由Waters公司2695型HPLC仪和Quattro Premier XE MircoMass型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组成,以Waters XTerraMS C18柱(2.1 mm×150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10 mmol·L-1醋酸铵-乙腈(20∶80)。血浆样品用液液萃取法处理,以多反应离子监测,非那雄胺为内标。利用该方法进行了盐酸哌罗匹隆单、多次给予8 mg及单次给予16 mg的药动学研究。结果:哌罗匹隆在0.1~3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定量限为0.1μg·L-1,方法回收率86.67%~108.86%,萃取回收率70.29%~94.1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4.06%~11.15%和8.18%~8.64%。经时血药浓度数据用DAS软件进行药动学拟合,表明盐酸哌罗匹隆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且在考察剂量范围内,呈线性动力学过程。单次口服给药8 mg的tmax为(1.00±0.00)h,Cmax为(14.4±2.1)μg·L-1,AUC0-t为(34.3±8.2)μg·L-1.h;单次口服给药16 mg的tmax为(1.10±0.21)h,Cmax为(23.7±4.3)μg·L-1,AUC0-t为(60.8±11.0)μg·L-1·h;多次口服给药8 mg的tmax为(0.95±0.16)h,Cmax为(13.9±2.4)μg·L-1,AUC0-t为(35.8±10.6)μg·L-1·h,多次给药后蓄积因子为1.35。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特异性强,适用于盐酸哌罗匹隆的药动学研究。
杜青青王凌蒋学华
关键词:哌罗匹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药动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