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云
- 作品数:14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警总医院科研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导致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被引量:4
- 2009年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因主要是预处理方案中大剂量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另外与感染、抗感染治疗和移植后排斥反应有关。发病机制是脑血管自动调节障碍与内皮损伤、交感神经分布差异与高血压脑血管痉挛。临床表现多以抽搐为首发,多有视力下降、血压增高、头痛、意识和精神行为改变。全身症状可有代谢紊乱、低镁血症、低胆固醇血症、肾功能衰竭。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临床和影像学的可逆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仅少数患者在数周内痊愈,长时间抽搐、伴缺血性改变者预后不良。
- 杨丽云郑静晨齐连君王凤林达万明朱平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 Castleman′s病患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Castleman′s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14例Castleman′s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中CD4+CD25low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CD4+CD25highFOXP3+T细胞的比例进行检测。结果:局灶型Castleman′s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low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和CD4+CD25highFOXP3+T细胞比例在治疗前分别为(4.55±0.53)%、(0.73±0.09)%、(0.64±0.09)%;治疗后分别为(4.88±0.24)%、(1.0±0.10)%、(0.93±0.10)%,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这3种T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多中心型患者外周血中这3种T细胞比例在治疗前分别为(9.43±0.81)%、(2.79±0.17)%、(2.46±0.09)%;治疗后(8.82±1.01)%、(2.71±0.10)%、(2.23±0.1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局灶型和多中心型Castleman′s病中的变化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变化可能和这两型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不同有关。
- 杨丽云郑静晨赵怡雯董娟朱平
- 血小板无力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06年
- 目的:提高对血小板无力症的认识。方法:对1例血小板无力症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主要为自幼反复出血,明确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治疗以输血和(或)输血小板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结论:血小板无力症是GPⅡb/Ⅲa表达量减少或结构异常引起的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 杨丽云郑静晨姚桂玲秦安华丁琪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的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syndrome,RPLS)是一种医源性疾病,1996年由Hinchey等首次以一种临床综合征提出。该病起病突然,进展迅速,仅少数为可逆性,大部分演变为不可逆性白质脑病,预后很差。为提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的认识,本研究对武警总医院收治的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质脑病、腹水、急性肾衰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丁琪蒲晓彦宋丽洁焦小杰赵怡雯杨丽云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医源性疾病不可逆性
- 木村病与穿孔素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木村病与穿孔素基因突变的关系,企图证实其发病机制是否与病毒感染有关。方法从1例19岁男性木村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提取DNA,将穿孔素主要功能区的外显子2、3和连接部位的内含子2的基因分成3段设计引物,应用PCR扩增然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患者穿孔素第2外显子扩增后测序发现R4C(rs12161733)、R22H杂合基因突变。结论木村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病毒感染导致穿孔素基因突变可能是本病发生机制之一。
- 杨丽云丁琪赵怡雯任素梅达万明朱平张振文
- 关键词:木村病肾病综合征穿孔素基因突变
- 穿孔素基因及蛋白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背景:穿孔素颗粒酶是细胞毒性细胞杀伤靶细胞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发现很多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与穿孔素基因突变有关。目的:综述了穿孔素基因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探讨其与淋巴细胞增殖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8-01/2008-12关于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穿孔素;基因;突变;白血病;淋巴瘤"或"perforin;gene;mutation;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穿孔素基因突变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6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穿孔素基因突变,相应的引起穿孔素蛋白表达的缺失、减低或活性下降,结果机体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清除能力减弱,可能导致淋巴系统异常增生甚至发生肿瘤,对于穿孔素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其与淋巴细胞增殖病的关系。
- 赵怡雯杨丽云崔娟红
- 关键词:穿孔素蛋白表达基因突变
-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侵袭性NK细胞(ANKL)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好发于中青年,病程短,进展快,平均生存期2个月;ANKL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骨髓涂片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免疫表型CD 2(+),表面CD 3(-),胞质CD 3(+),CD 56(+),CD 57(-);TCR基因重排均为阴性;有EB病毒感染的证据;常见染色体异常;排除其他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ANKL是一种罕见病,恶性度高,预后极差。
- 杨丽云郑静晨丁琪孟文霞张文
- 关键词:白血病浸润
- 肾上腺原发性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肾上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好发于老年男性,临床表现无特殊,明确诊断依靠病理检查,该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结论:肾上腺原发性淋巴瘤非常少见,但在肾上腺肿瘤的诊治中应考虑到它的可能,行病理检查可及早明确诊断。
- 杨丽云沈权刘庆春秦安华叶道斌
- 老年性贫血被引量:2
- 2012年
- 老年人任何程度的贫血都可能成为导致患病、死亡、衰弱的独立原因[1]。虽然贫血经常被认为是年龄增长的结果,但随年龄增长而红细胞生成下降的病理机制并不清楚,因此老年性贫血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 丁琪蒲晓彦宋丽洁崔娟红杨丽云楼方定
- 关键词:老年人贫血病因学研究发病率血红蛋白水平
- 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在过去的20年中,维生素K拮抗药( vitamin K antagonist,VKA)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加,从1993年到2008年增加了300%。 VKA能够降低房颤及使用人工心脏瓣膜患者的卒中风险、预防复发性静脉血栓的发生、治疗遗传性凝血障碍[1]。大量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常用的VKA华法林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每年有1%~3%应用华法林的高危患者发生致命性出血[2]。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s,INR)大于4将增加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 ICH )的绝对风险。 ICH发生后最初20 h内INR持续升高将增加血肿扩大的风险,血肿扩大是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
- 赵怡雯孙涛崔娟红杨丽云李艳秋
- 关键词:凝血酶原复合物华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