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强

作品数:14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冰川
  • 4篇地貌
  • 4篇末次冰期
  • 4篇冰期
  • 3篇全新世
  • 2篇气候
  • 2篇全新世以来
  • 2篇花岗岩
  • 2篇花岗岩地貌
  • 2篇冰川地貌
  • 2篇冰川演化
  • 1篇地貌特征
  • 1篇第四纪
  • 1篇冻土
  • 1篇多年冻土
  • 1篇夷平面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石流
  • 1篇数据接口
  • 1篇抬升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4篇杨建强
  • 11篇崔之久
  • 6篇张威
  • 3篇易朝露
  • 2篇易朝路
  • 2篇刘克新
  • 1篇闫玲
  • 1篇孙继敏
  • 1篇冯金良
  • 1篇穆克华
  • 1篇杨利荣
  • 1篇陈艺鑫
  • 1篇谢又予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4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点苍山“大理冰期”被引量:9
2007年
云南点苍山是大理冰期的命名地,通过文献查询明确了大理冰期这一概念提出的过程.基于多次的实地考察,对云南点苍山冰川地貌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该地区第四纪以来冰川活动可靠的年代序列,明确了冰川发育的规模.研究结果表明,点苍山最早的冰川活动发生于30~40 ka BP,之后经历了末次冰期晚阶段、晚冰期、新冰期等各次冰川前进,直至1.2~1.5 cal ka BP前后冰川最后消失.空间上,该地区的冰川活动仅局限于海拔3600m以上的主体部分,低海拔及其周边山体上没有冰川发育.
杨建强崔之久易朝路孙继敏杨利荣
关键词:冰川地貌绝对年龄
鄂尔多斯大面积冰楔群的发现及20ka以来中国北方多年冻土南界与环境被引量:26
2004年
此前,中国晚更新世晚期多年冻土南界的研究有两点不足,一是限于中国北方东段,二是年代数据不够系统.通过对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晚期冰缘现象的研究,认为中国北方高纬度多年冻土南界基本上沿38o^40oN(东段)和37o^39oN(西段)延伸,并第1次绘出分布图.同时,综合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重建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纬度冻土带南界的变迁,并提出26和23~13kaBP有两次寒冷期,年均温在不同地段较今降低8~12℃.
崔之久杨建强赵亮张威谢又予
关键词:末次冰期全新世大暖期多年冻土
点苍山大理冰期以及末次冰期冰川演化时空格局的讨论
点苍山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是青藏高原向中国东部和南亚低地势区过渡的转折点,首当其冲地面对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在气候带上,点苍山位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交汇处,同时也受垂直地带变化所控制,是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双重...
杨建强
关键词:环境变迁冰川演化
云南点苍山全新世以来的冰川湖泊沉积被引量:20
2004年
根据对点苍山冰川湖泊沉积的粒度、磁化率、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孢粉等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冰川地貌特征,以点、面两方面资料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试图建立该地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系列,共划分为6个气候阶段,以冷湿与暖干的组合为其特征。与其他西南季风区的环境变迁对比表明,点苍山受西南季风影响加强的时间晚于阿拉伯海而早于青藏高原,可以认为是联系以上两者的纽带。当西南季风在青藏高原逐步强盛以后。
杨建强崔之久易朝露张威刘克新
关键词:全新世冰川湖泊环境演变
点苍山大理冰期冰川作用研究进展
<正> 1 苍-洱地区山川大势与环境特点点苍山位于横断山脉东南端,东经99°57′-100°12′,北纬25°34°-26°00′,为耸立于洱海之西的断块山地,南北长33 km,东西宽19-21 km。山体主要由元古界苍...
崔之久杨建强易朝露
文献传递
东亚沿海山地末次冰期冰川与环境被引量:10
2009年
对东亚沿海山地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构造背景、冰进时序、发育规模等研究表明,台湾山地保存着3期冰川作用遗迹,冰川的最大前进规模发生在MIS3b阶段.其规模大于MIS2阶段:日本山地冰期系列齐全,包含了末次冰期的早(MIS4)、中(MIS3)、晚(MIS2)3个阶段的冰进.其规模是MIS4/3阶段大于MIS2阶段:而长白山存在2期冰川作用的遗迹,即末次冰盛期(MIS2)和晚冰期。在相似的冬雨(雪)型季风影响区,冰川发育的时序与规模也有一定不同.反映出在大气候背景下的区域性差异,在东亚季风影响范围内.末次冰期的环流变化在各地也很不一致。最新推算的现代理论雪线自北(日本)向南(台湾)依次递增.范围是2750---4245m.除日本北部的高纬地区雪线降低值400m之外.末次冰盛期(LGM)的雪线降低值在800~1300m之间.平均值1000m左右。东亚沿海山地冰川发育与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更新世山体的快速抬升为冰川发育的内因.如台湾山地在末次冰期的MIS3b阶段.山体的抬升量约为250ml.对山体的高度和雪线变化有很大影响。
张威闫玲崔之久杨建强
关键词:末次冰期
中国花岗岩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演化被引量:58
2007年
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自中、上新世以来的夷平面及其深厚的花岗岩风化壳在后期不同程度构造抬升—下切过程中,造成许多中国特有的花岗岩地貌类型,如黄山和三清山等处的花岗岩峰林、石林、造型石、风动石等。本文讨论了中国花岗岩风化壳和地貌的时空演化规律,提出地貌发育年代与中、上新世广布的夷平面的密切关系,以及在不同抬升背景下,花岗岩地貌与风化壳的关系。并可据此推算不同山地的抬升幅度,沿海仅抬升约200m,向内地逐渐增大,到南岭或大别山、伏牛山则达到约1600~2000m。
崔之久杨建强陈艺鑫
关键词:花岗岩地貌夷平面气候
藏西南纳木那尼峰地区第四纪以来的冰川演化被引量:7
2006年
藏西南纳木那尼峰地区第四纪以来经历了多阶段的冰川演化,遗留了各个阶段不同类型的冰川堆积地貌和冰川侵蚀地貌。文章通过对各阶段冰积地貌的分布范围、特征的描述,并根据保存程度确定其相对地貌年龄,初步认为本地区第四纪以来倒数第3次冰期发育了规模最大的冰原冰川,倒数第2次冰期时冰原缩小并逐渐解体,末次冰期以来完全解体为山谷冰川。根据本地区槽谷的形态特征及冰川堆积物的分布,认为本地区末次间冰期前后有一次活跃的构造运动。
杨建强易朝路L.A.OwenN.Davis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演化
光纤通道控制器关键模块设计
光纤通道(FC,Fibre Channel)是一个新兴的串行通信协议,具有传输速度高、传输距离长、可扩充性高等特点,在高速、海量数据通信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在介绍光纤通道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光纤通道控制器IP核(FC IP)...
杨建强
关键词:光纤通道控制器SOPC系统IP核数据接口
初论花岗岩地貌类型与成因
文章通过介绍花岗岩的风化过程,以及该过程受气候和构造因素的不同影响所表现的不同的地貌特征,划分了花岗岩地貌的四大类七种类型。考虑新进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分析了岩石地貌的多代性。根据构造格局对地貌的控制作用,并且通过不同区...
崔之久杨建强
关键词:花岗岩地貌化学风化构造抬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