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荣利

作品数:109 被引量:763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5篇肿瘤
  • 34篇肉瘤
  • 32篇骨肿瘤
  • 26篇手术
  • 25篇外科
  • 22篇切除
  • 21篇骨肉瘤
  • 20篇恶性
  • 18篇关节
  • 17篇外科治疗
  • 16篇预后
  • 15篇骶骨
  • 14篇细胞
  • 13篇保肢
  • 9篇术后
  • 9篇切除后
  • 9篇转移癌
  • 9篇细胞瘤
  • 9篇疗效
  • 8篇转移瘤

机构

  • 109篇北京大学
  • 2篇秦皇岛市海港...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09篇杨荣利
  • 101篇郭卫
  • 52篇汤小东
  • 33篇唐顺
  • 32篇燕太强
  • 25篇李大森
  • 21篇杨毅
  • 20篇姬涛
  • 19篇曲华毅
  • 16篇董森
  • 9篇徐万鹏
  • 7篇李南
  • 6篇柳剑
  • 6篇孙馨
  • 5篇尉然
  • 5篇郭义
  • 4篇沈丹华
  • 4篇王毅飞
  • 4篇臧杰
  • 3篇黄林

传媒

  • 20篇中华外科杂志
  • 16篇中国骨肿瘤骨...
  • 14篇中国脊柱脊髓...
  • 1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1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肩肘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13篇2010
  • 7篇2009
  • 14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岁以上成年骨肉瘤患者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确定原发成人骨肉瘤患者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对1998年10月到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中心接收治疗的54例年龄超过40岁的成年骨肉瘤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肢体骨30例(55.5%)、中轴骨17例(31.5%)、骨外软组织7例(13%),6例患者(11.1%)在诊断时伴有其他部位转移,52例患者(96.3%)接受了手术治疗,14例患者局部复发(26.9%),21例患者(38.9%)诊断后出现转移。5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5年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3.7%和50.4%。结论:造成成人骨肉瘤患者预后较差的因素很多,外科边界不充分、肿瘤更多来源于中轴部位、在诊断时已有远处转移以及肿瘤体积巨大,都与较差的生存率显著相关,积极地多元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唐顺郭卫杨荣利汤小东李大森董森
关键词:骨肉瘤预后成年人存活率分析
骶骨区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骶部神经源性肿瘤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8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48例骶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手术时年龄17~75岁,平均47岁;男性18例,女性30例。良性肿瘤41例,其中神经鞘瘤19例,神经纤维瘤22例;恶性肿瘤7例,其中神经纤维肉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肿瘤限于骶前、椎管内没有肿瘤者采用前方入路手术(7例),肿瘤限于椎管内或肿瘤出神经孔向前生长但低于S1平面者采用后方入路手术(22例),肿瘤出骶神经孔向前生长高于S1平面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19例)。结果:41例良性肿瘤均行边缘性切除,1例死于围手术期失血性休克、DIC,其余40例中37例均保留至少一侧骶神经,3例因累及骶骨范围较大,出血较多,未能保留S2以下神经根。7例恶性肿瘤均行病灶内手术切除,术中均未能保留S2以下神经根。7例(14.9%)患者术后出现残腔内积血积液,其中4例皮瓣坏死,经手术清创、引流后愈合。5例(9.6%)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均经抬高床尾、抗生素等治疗后愈合。采用前方入路手术的患者1例出现腹膜后血肿;后方入路手术的患者中1例出现膀胱、直肠瘘;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的19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0~96个月,平均47个月,良性肿瘤患者中3例神经鞘瘤术后复发;恶性肿瘤患者5例局部复发,3例术后出现肺转移,死亡5例,无瘤生存2例。结论:骶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可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来决定手术入路,巨大的骶前神经源性肿瘤适合经前路腹膜后切除,椎管内肿瘤必须从后路手术切除,累及椎管的巨大骶部神经源性肿瘤需经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切除。
郭卫汤小东杨荣利姬涛
关键词:骶骨手术方法
定制型人工肘关节重建肘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肘关节周围肿瘤切除术后行全肘关节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处理。方法1998年6月至2007年6月,19例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了肿瘤切除后全肘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转移癌6例,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2例,骨肉瘤4例,尤文肉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滑膜肉瘤1例,骨的硬纤维瘤1例;年龄15~71岁,平均43岁;肱骨远端9例,尺骨近端5例,肱骨远端及尺骨近端均受累5例。结果除1例失随访外,18例患者均至少随访1年或随访至死亡,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根据Mayo评分标准,平均疼痛评分从3.6降至2.0。肘关节的平均屈伸范围由29。改善为73。(范围:55°-105°)。14例患者手术效果优良(14/18,77.8%),4例患者手术效果可以接受(4/18,22.2%)。尚无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及伤口并发症。在随访期间,2例肺癌、1例直肠癌及1例卵巢癌骨转移患者均分别死于术后2年内。2例尤文肉瘤、1例MFH及1例骨肉瘤出现肺转移(4/18,22.2%),肿瘤局部复发2例(11.1%)。3例患者术后随访中出现并发症(3/18,16.7%),1例患者术后5年出现肱骨假体柄穿出骨皮质,1例患者术后4年出现尺骨假体柄穿出骨皮质,2例均经设计较长假体柄行假体翻修术。1例患者术后4年出现肱骨假体柄松动,行假体翻修术后功能良好。结论肿瘤切除后实施全肘关节成形术能够显著减轻疼痛,改善功能。转移瘤的患者,特别是其他方法均不能缓解症状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手术方法。
郭卫唐顺杨荣利姬涛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肘关节
关节外整块切除肩胛带恶性肿瘤的手术及术后功能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关节外整块切除肩胛带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功能。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自2001年7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期间因肩胛带恶性肿瘤行关节外整块切除全肩胛骨或部分肩胛骨的病例33例,并对不同手术方式、软组织重建的功能学预后进行总结。26例肿瘤起源于肩胛骨或其周围软组织的恶性肿瘤行经典的TikhoffLinberg术式,7例起源于肱骨近端且累及肩关节的恶性肿瘤行改良的Tikhoff-Linberg术式。其中9例使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特制的人工韧带材料(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韧带进行了软组织重建,随访不同软组织重建方式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骨与软组织肿瘤功能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e,MSTS)为17.6(95%CI 15.9~19.4),经典的TikhoffLinberg术式的MSTS评分为17.6(95%CI15.5~19.6),而改良的Tikhoff-Linberg术式评分为18.1(95%CI13.8~22.3)。LARS韧带重建后的患者平均得分为18.6(95%CI 13.9~22.4),而未行LARS韧带软组织重建的患者得分为17.2(95%CI 15.5~19.6)。结论 Tikhoff-Linberg术对累及肩关节的肩胛带恶性肿瘤是一种有效而广泛地切除肿瘤的术式,并且保留了手和肘关节的功能。采用LARS韧带进行软组织修复并不能显著改善肩关节的功能。
谢璐郭卫汤小东杨荣利
关键词:肩胛带恶性肿瘤手术
脊柱骨髓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明确脊柱骨髓瘤患者手术治疗后生活质量、疼痛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相关因素,为探讨脊柱骨髓瘤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脊柱骨髓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7例,女性38例,就诊时平均年龄64.8岁(43-83岁)。病变位于颈椎18例,胸椎41例,腰骶椎26例。患者症状包括局部疼痛70例(82.3%)、神经根性症状30例(35.3%),脊髓压迫症状37例(43.5%)等。手术方式为开放手术75例(其中联合椎体成形术15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10例。对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一般状况评分在术后的改善程度、生存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手术效果(VAS评分/ECOG评分/Frankel分级)的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手术方式、术前化疗或栓塞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期、病变数目以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肌酐、C反应蛋白、B2微球蛋白、白蛋白、血钙、乳酸脱氢酶等)作为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均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58min,出血量1928.48ml,术后患者的一般情况、疼痛程度、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前化疗、栓塞并未显著减少减压固定组患者的出血量,而对于病灶清除性手术的患者而言,术前化疗、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在本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0.5%(9/85)。中位生存期39个月,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9%、70.6%、50.6%。Cox回归模型最终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P〈0.01,95%CI1.87-12.94)、乳酸脱氢酶水平
王毅飞郭卫杨荣利汤小东唐顺姬涛徐小龙李楠
关键词:脊柱骨髓瘤外科治疗预后
骶骨肿瘤术后残留骶神经功能的评估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评估骶骨良恶性肿瘤手术不同水平的骶神经根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探讨骶神经根损伤水平与排便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间142例接受骶骨肿瘤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肛门直肠、膀胱排便功能。本组男70例,女72例。年龄8~83岁,平均44.6岁。按保留骶神经水平分:保留单侧S1-S5患者10例,保留单侧S1-S3患者20例,保留单侧S1-S2患者5例,保留双侧S1患者1例,保留双侧S2患者27例,保留双侧S3患者7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6~1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至2007年3月前的排便功能。结果至少保留一侧S3神经根的患者术后排尿及排便功能明显好于没有保留S3神经根的患者。保留单侧S3的患者一半没有排尿便困难,4/5的保留双侧S3的患者能保留正常的大小便功能。术前存在或是术后出现排便困难的患者,手术解除肿瘤对骶神经根的压迫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大多数在术后3个月时能够恢复,但是少部分患者在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有所恢复。结论切除单侧的骶神经根或是至少保留一侧的S3神经根对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孙馨郭卫杨荣利汤小东
关键词:骶骨肿瘤骶神经根排便功能
127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访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肺癌是最常出现骨转移的实体肿瘤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随访1997年10月至2007年1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127例。其中男84例,女43例;平均年龄61.2岁(29~88岁)。应用X线平片、CT、MRI和全身骨扫描确定骨转移灶的部位及数目。根据病理分(16.5%)。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生存相关模型分析各相关危险因素,找到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类将肺癌骨转移分为腺癌转移80例(63.0%),鳞癌转移17例(13.4%),大细胞癌转移9例(7.1%),小细胞癌转移21例各个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肺癌骨转移后6个月、1年和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4%、25.8%和8.0%。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6个月,诊断骨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肺癌骨转移后影响生存的有效预后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生存状态、肿瘤的病理类型、转移灶数目(单发或多发)、以骨破坏为首诊症状、有无其它脏器转移、转移时长(从诊断肺癌到出现骨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存在骨科并发症(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肺癌骨转移后影响生存的有效预后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生存状态、肿瘤的病理类型、转移灶数目、有无其它脏器转移、转移时长。结论:明确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有助于确定手术的适应证,进一步提高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唐顺郭卫杨荣利
关键词:肺癌预后因素骨转移
股骨上段转移癌的外科分型与治疗策略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股骨上段转移癌的外科分型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9例(102侧)股骨上段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0例,女性49例,中位年龄56岁(15~87岁),肿瘤来源以肺癌最为常见(30例),其次为乳腺癌(17例)。根据解剖部位及生物力学特点将股骨上段转移灶分为4型(Ⅰ~Ⅳ型),记录各型患者的手术重建方式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99例(102侧)患者中,广泛或边缘切除65侧、囊内切除37侧。重建方式包括:双动半髋关节置换3侧、全髋关节置换lO侧、股骨上端肿瘤型双动半髋关节置换48侧、股骨上端肿瘤型全髋关节置换8侧,髓内针固定21侧、螺钉钢板固定12侧。不同外科分型患者所应用的治疗策略有所差异。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4个月(1~44个月),预期生存期10.3个月。Ⅰ、Ⅱ、Ⅲ、Ⅳ型患者术后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93评分分别为86.5%、77.3%、81.3%、69.1%,1V型患者较其他3组患者差(t=4.763,P=0.031)。10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Ⅳ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2)显著高于其他3组患者(x^2=4.018,P=0.045)。结论股骨上段转移瘤根据解剖部位及生物力学特点进行外科分型并采用相应策略进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率。
杨毅郭卫杨荣利汤小东燕太强尉然
关键词:股骨肿瘤肿瘤转移肿瘤治疗方案
脊柱原发尤文家族肿瘤的治疗及预后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脊柱原发尤文家族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对1997年5月.2010年6月收治的28例脊柱尤文肉瘤与原始神经外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11例;年龄5~45岁,平均19岁。尤文肉瘤18例,原始神经外胚瘤10例。累及颈椎4例,胸椎5例,胸腰椎多发1例,腰椎6例,骶椎12例。23例患者人院时有神经症状及体征。所有患者均行化疗,27例接受手术治疗.22例于术后接受放疗。根据肿瘤位置行前路或后路肿瘤切除、内固定手术,其中7例行整块切除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12年。平均6.7年。1例胸椎后路减压术后于化疗期间因肿瘤进展、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术前FrankelC级和1例FrankelA级术后无改变,其余20例(86.9%)术前有不同神经症状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改善1~2个等级。局部复发及转移共13例,包括局部复发9例(9/27,33.3%),肺转移10例(10/27,37.1%),骨转移3例(3/27,11.1%)。整块切除7例中局部复发1例(14.3%)、肺转移2例(28.6%)。转移及局部复发时间5个月。6年,局部复发及转移者全部接受二线化疗,局部复发及骨转移者6例接受再次手术。至末次随访已死亡11例,2年生存率为74.3%,5年生存率为53.3%。结论:脊柱原发尤文家族肿瘤是一类高度恶性的脊柱肿瘤,应当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整块切除对于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李晓郭卫杨荣利汤小东燕太强唐顺
关键词:脊柱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瘤
^(18)F-FDG PET/CT诊断骨与软组织肉瘤术后复发及转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原发性骨与软组织肉瘤术后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于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间,在我中心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其后续的诊治情况。以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作为复发和转移灶的确认标准。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 PET/CT提示局部复发16例,与临床、病理相符15例,假阳性1例。PET/CT监测肿瘤局部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2%、96%、94%和100%。PET/CT提示远处转移17例,正确诊断14例,假阳性3例。PET/CT监测远处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79%、89%、82%和100%。结论 PET/CT对于诊断原发性骨与软组织肉瘤术后复发及转移,表现为高度敏感性、中度特异性;可以更准确、更全面的发现肿瘤术后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齐典文郭卫杨荣利李大森李晓李广学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肉瘤复发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