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超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切除
  • 5篇细胞
  • 5篇肝切除
  • 5篇肝移植
  • 4篇切除术
  • 4篇肝再生
  • 3篇移植术
  • 3篇原位
  • 3篇原位肝移植
  • 3篇自噬
  • 3篇肝切除术
  • 3篇肝移植术
  • 3篇部分肝切除
  • 2篇凋亡
  • 2篇移植术后
  • 2篇原位肝移植术
  • 2篇原位肝移植术...
  • 2篇再生过程
  • 2篇肾损
  • 2篇肾损伤

机构

  • 11篇天津市第一中...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苏黎世大学

作者

  • 11篇杨超
  • 8篇张雅敏
  • 7篇刘子荣
  • 6篇崔子林
  • 5篇沈中阳
  • 3篇杜洪印
  • 3篇史源
  • 3篇杨龙
  • 3篇吴莉
  • 2篇喻文立
  • 2篇翁亦齐
  • 2篇盛明薇
  • 2篇王树森
  • 2篇田英华
  • 2篇王金伟
  • 1篇史瑞
  • 1篇王玉亮
  • 1篇王永旺
  • 1篇李国东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实用器官移植...

年份

  • 3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抑制因子在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HGFA)的抑制因子(HAI-1、HAI-2)在硬化和正常肝脏再生中的表达,探讨HAI-1、HAI-2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40%四氯化碳油溶液背部皮下注射法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实验组实施70%肝脏切除术,建立部分肝切除术后再生模型,以健康大鼠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24、48 h处死大鼠并留取标本检测.使用实时PCR技术检测脾原性HAI-1 mRNA、HAI-2 mRNA表达情况.结果 肝硬化大鼠各时间点血清HG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大鼠HAI-1 mRNA表达量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大鼠之间HAI-2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再生过程中HGFA的合成分泌较健康大鼠低,这可能导致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前体活化不足,以致再生速率缓慢.HAI-2并没有参与肝脏的损伤修复进程.
杨龙张雅敏崔子林刘子荣杨超
关键词:肝再生肝硬化部分肝切除术
白细胞介素-22对刀豆蛋白A介导肝损伤小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的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介导的肝损伤小鼠行部分肝切除术后白细胞介素-22(IL-22)对其肝脏再生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部分肝切除(PH)组(单-70%肝切除组)、刀豆蛋白A(ConA)组(单一刀豆蛋白A损伤组)、ConA+PH组(刀豆蛋白A损伤后行70%肝切除组)和ConA+IL-22+PH组(刀豆蛋白A损伤后经IL-22干预再行70%肝切除组),然后每组分别于术后32、40、48h、1、2周各处死5只,取其肝脏组织。称肝叶质量计算肝再生率,行病理切片观察各时间点的病理损伤,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含量,计算PCNA指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l(Cyclin D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水平了解细胞周期改变。结果经IL-22处理后,小鼠肝再生显著,术后各时间点(40、48h、1、2周),ConA+PH+IL-22干预组小鼠肝质量/体质量(3.16±0.17、3.34±0.13、4.19±0.14、5.14±0.16)明显高于ConA+PH组(2.95±0.14、3.09±0.14、3.78±0.10、4.89±0.12),显著减轻ConA对肝组织的损伤,且在术后各时间点ConA+PH损伤组再生肝组织内STAT3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余组,经IL-22预处理后再生肝组织内STAT3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余组。结论IL-22在ConA介导的肝损伤小鼠部分肝切除术后再生过程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作用可能是IL-22通过与受体结合后激活STAT3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活化Cyclin D1表达,促进肝细胞增殖再生,修复肝损伤。
刘子荣张雅敏杨超杨龙崔子林沈中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刀豆蛋白A部分肝切除术肝再生
自噬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自噬在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原位肝移植组(OLT组)、西罗莫司预处理组(SRL组)、3-甲基腺嘌呤预处理组(3-MA组),假手术组为8只,其他3组各8对(16只)进行原位肝移植。再灌注后6h检测各组受鼠肾功能,肾组织氧化应激相关蛋白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mRNA和cytCmRNA,以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TUNEL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OLT组受鼠肾功能明显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空泡和管型,刷状缘缺失,肾脏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OLT组比较,SRL组大鼠肾损伤减轻,肾功能改善,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减少,而自噬相关蛋白LC31I和beclin-1的表达明显上调,电镜下可见自噬小体形成增加;与SRL组比较,3~MA组肾损伤程度增加,细胞凋亡增多,自噬水平受到明显抑制。结论自噬可通过减轻肾脏氧化应激及抑制细胞凋亡等途径缓解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
吴莉施东婧李国东杨超杜洪印
关键词:肝移植肾损伤自噬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在肝移植后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目的 肝移植后缺血型胆道病变(Ischemia type of biliary lesions,ITBL)的发生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选择冷保存和开放后的供体肝总管胆道组织作为相关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的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基质...
张雅敏史瑞王玉亮杨超刘子荣张玉盼沈中阳
小鼠70%肝脏切除模型的改良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高效的小鼠70%肝切除模型,为研究肝脏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病理学意义提供技术平台。方法8~12周C57/BL6小鼠(20—25g)随机分为经典组(不阻断入肝血流组)和改良组(阻断入肝血流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建立小鼠70%肝切除模型。观察术后小鼠的生存率和肝再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存活率(97.3%)高于经典组(86.7%),术后出血、胆漏和腔静脉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经典组;术后肝再生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结扎血管阻断入肝血流,然后行肝叶切除法建立小鼠70%肝脏切除模型,可准确量化肝脏切除程度。该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肝再生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刘子荣张雅敏田英华杨超王金伟史源崔子林沈中阳
关键词:肝再生肝切除术动物模型小鼠
不同灌注方式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灌注方式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1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经门静脉灌注组(GroupⅠ)和经腹主动脉灌注组(GroupⅡ),每组78只,供、受体各39只。GroupⅠ与GroupⅡ在获取供肝后,切除肝脏的左叶和中叶,剩余约30%体积进行移植,术中记录供体和受体的体质量、移植肝质量、温缺血时间、供体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及受体手术时间相关指标,比较2组大鼠术后6 h、1 d、3 d和7 d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病理HE染色及7 d生存率。结果 2组术中血清ALT、AST均逐渐下降,但是GroupⅠ下降缓慢,术后24 h高于GroupⅡ(P<0.05)。HE染色提示GroupⅠ术后早期肝组织显微结构损伤大,GroupⅠ的7 d中位生存期低于GroupⅡ(Log-rankχ2=4.050,P=0.044)。结论使用经腹主动脉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具有肝脏损伤小、生存率高的优势。
杨超张雅敏崔子林刘子荣史源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小体积肝移植灌注方式
自噬在饱和氢盐水减轻肝移植术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自噬在饱和氢盐水减轻肝移植术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SPF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n=8)、肝移植组(OLT组,n=16)、饱和氢气盐水组(HS组,n=16)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组(M组,n=16)。OLT组、HS组和M组受体和供体各8只。M组术前1h腹腔注射3-甲基腺嘌呤2.5mg/kg。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建立肝移植模型。于肝下下腔静脉开放即刻HS组和M组经肝下下腔静脉注射4℃饱和氢盐水6ml/kg,OLT组注射4oC生理盐水6ml/kg。OLT组、HS组和M组于门静脉开放后6h,S组于术毕后6h时,经肝下下腔静脉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浓度。取血结束后,取肝脏组织,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病理学评分;检测MDA含量和SOD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计算凋亡指数;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果;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细胞质总p53、磷酸化p53(p-p53)、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1I)、Beelin.1、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水平。以p-p53/总p53比值反映p5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OLT组、HS组和M组血清ALT和AST浓度、肝组织病理学评分、MDA含量和凋亡指数升高,SOD活性降低,caspase-3和CytC表达上调,OLT组和HS组肝组织LC3I/和Beclin-1表达上调,HS和M组肝组织p-p53/总p53比值升高(P〈0.05);与OLT组比较,HS组血清ALT和AST浓度、肝组织病理学评分、MDA含量和凋亡指数降低,SOD活性升高,caspase.3、CytC、LC31I和Beclin-1表达下调,p-p53/总p53比值升高(P〈0.05),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减轻,自噬小体减少;与HS组比较,M组血清ALT和AST浓度、肝组织病理学评分、MDA含量和凋亡指数降低,SOD活性升高,caspase-3、CytC、LC311和Beclin-1表达下调(P〈0.05�
施东婧杨超喻文立吴莉盛明薇翁亦齐王永旺王树森杜洪印
关键词:肝移植细胞凋亡自噬
部分肝切除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抑制因子1,2的表达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有研究表明肝硬化个体在行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较健康肝脏缓慢的原因可能与其肝再生过程中的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延迟及活性降低有关,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发现的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的抑制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activator inhibitor,HAI)能够间接地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激活,但是鲜有研究探索HAI的抑制因子在肝硬化肝脏行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再生的关系。目的:通过建立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模型来研究HAI的抑制因子1,2(HAI-1,HAI-2)在硬化和正常肝脏再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AI-1,HAI-2在硬化肝脏部分肝切除后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采用体积分数40%四氯化碳油溶液背部皮下注射法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对实验组进行70%肝脏切除术建立再生模型,对照组大鼠仅给予普通饲料饮水喂养并行70%肝脏切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24,48 h麻醉处死大鼠并留取脾脏标本检测。采用RT-PCR技术检测脾源性HAI-1,HAI-2 mR 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部分肝切除后HAI-1 mR NA的表达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肝硬化大鼠HAI-1mR NA表达量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之间HAI-2 mRNA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过程中HAI-1 mR NA的表达持续高于健康大鼠,这可能导致了肝硬化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合成分泌不足,从而使得肝细胞生长因子前体活化不足,最终引起肝再生缓慢。HAI-2并没有参与肝脏的损伤修复进程。
杨龙张雅敏崔子林刘子荣杨超
关键词:肝再生肝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肝切除四氯化碳
饱和氢盐水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饱和氢盐水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8~10周龄,体重220~ 250 g,作为肝移植术的供体和受体.受体大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行开关腹操作,并游离相应血管;肝移植组(OLT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于无肝期前5 min下腔静脉注射生理盐水6 ml/kg;饱和氢盐水组(HS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并于无肝期前5 min下腔静脉注射饱和氢盐水6 ml/kg;自噬抑制剂氯喹组(CQ组):模型建立前1h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氯喹60 mg/kg,其它处理同HS组.于新肝期6h时取血样4 ml,检测血清BUN及Cr的浓度.取血结束后,取左肾组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行肾小管损伤评分;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指数(AI);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肾组织磷酸化p53(p-p53)、活化的caspase-3、细胞色素c(Cyt c)、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OLT组血清BUN和Cr浓度、肾组织MDA含量、AI和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SOD活性降低,肾组织活化的caspase-3、Cyt c和LC3Ⅱ表达上调(P<0.05),p-p53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LT组比较,HS组血清BUN和Cr浓度、肾组织MDA含量、AI和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活化的caspase-3和Cyt c表达下调,LC3Ⅱ、Beclin-1和p-p53表达上调(P<0.05);与HS组比较,CQ组血清BUN和Cr浓度、肾组织MDA含量、AI和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SOD活性降低,活化的caspase-3和Cyt c表达上调,LC3Ⅱ和Beclin-1表达下调(P<0.05),p-p5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饱和氢盐水可减轻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其机制与激活p53从而增强自噬水平,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吴莉杜洪印喻文立施东婧盛明薇杨超翁亦齐王树森
关键词:肝移植肾损伤自噬
小鼠原位肝移植操作技术改良进展
2014年
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对肝移植方面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因此,肝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小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建立的步骤改良及手术注意事项进行综述。
  大鼠OLT模型是在1973年最先由Lee等[1]成功建立的,1979年Kamada等[2]提出的“双袖套管”方法使得大鼠OLT模型的建立更进一步发展,随着显微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多种移植模型的建立得到广泛研究[3]。1991年,Qian等[4]在Kamada法的基础上首次成功建立小鼠OLT模型,从此各移植中心陆续开展了对小鼠肝移植相关技术的研究。与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的研究不同,小鼠肝移植模型在移植免疫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5-6]。各种基因敲除[7]和转基因小鼠[8]模型的成功建立及大量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的出现[9],给肝移植后免疫学的研究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与此同时,小鼠肝移植模型的成功建立就变得尤为重要。
杨超崔子林张雅敏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无肝期肝动脉重建胆管支架林格液移植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