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子林

作品数:54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肝移植
  • 18篇切除
  • 16篇肝切除
  • 15篇术后
  • 13篇活体
  • 11篇活体肝
  • 11篇肝脏
  • 10篇细胞
  • 10篇活体肝移植
  • 9篇切除术
  • 9篇小鼠
  • 9篇肝癌
  • 9篇肝再生
  • 8篇移植术
  • 8篇肿瘤
  • 8篇肝切除术
  • 7篇手术
  • 7篇肝移植术
  • 6篇移植术后
  • 6篇灌注

机构

  • 53篇天津市第一中...
  • 12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作者

  • 54篇崔子林
  • 42篇张雅敏
  • 22篇沈中阳
  • 21篇刘子荣
  • 17篇李阳
  • 15篇朱志军
  • 10篇侯建存
  • 8篇张建军
  • 8篇王连江
  • 7篇史瑞
  • 7篇杨涛
  • 6篇王建
  • 6篇张海明
  • 6篇蒋文涛
  • 6篇淮明生
  • 6篇杨超
  • 6篇吴迪
  • 5篇蔡金贞
  • 5篇杨龙
  • 4篇田青

传媒

  • 14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天津医药
  • 3篇山东医药
  • 3篇实用器官移植...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2013中国...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1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3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泡性脂肪变性对活体肝移植右半肝供者早期预后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轻度大泡性脂肪变性对活体肝移植供者右半肝切除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及再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间本移植外科小组完成的95例活体肝移植术(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供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冰冻活检发现15例存在轻度大泡性脂肪变性(20%~30%5例,10%~19%10例)(A组),80例无明显脂肪变性(B组)。比较两组术前基本资料及术后临床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A、B两组术前平均年龄、性别比、残肝体积比、保留肝中静脉/X〈保留肝中静脉比无显著差异(P=0.870,P=0.608,P=0.928,P=0.196),但A组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B组(P=0.013)。f检验发现A组术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显著高于B组(P=0.001,P=0.039),2组术后半月的肝脏再生率无显著差异(P=0.939);Logistic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轻度大泡性脂肪变性是导致供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OR=5.375,95%可信区间1.467—19.696,P=0.011)。结论轻度大泡性脂肪变性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供者安全性考虑,对活体肝移植供者需仔细进行术前评估。
高彬朱志军蒋文涛吴迪张建军蔡金贞杨涛崔子林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供者高胆红素血症
缺血再灌注对小鼠肝细胞自噬与干扰素调节因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小鼠肝细胞自噬与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表达的影响,阐述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再灌注2、6、12和24 h后各组与假手术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同时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肝细胞内自噬体变化.分别利用免疫荧光及TUNEL法检测肝细胞LC3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肝组织IRF-1 mRNA表达,蛋白印迹检测IRF-1、Beclin1和LC3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在各时间点ALT和AST水平均有所增高,于再灌注12 h均达到高峰;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肿胀、肝窦变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灶状坏死等变化.再灌注12h时肝细胞内自噬体明显增多,同时凋亡细胞显著增加;肝组织中IRF-1、Beclin1和LC3的表达增加.结论 小鼠肝缺血再灌注可激活自噬导致肝细胞损伤,其可能与促进IRF-1表达有关.
李世朋王振于瑶何金丹张海明崔子林张建军朱志军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肝细胞自噬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机制,寻求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小鼠肝脏热IR损伤模型组(IR组)和重组IRF-1干预组(IRF-1组),构建小鼠肝脏缺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假手术组和IR组小鼠IRF-1的mRNA和蛋白水平、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IR组和IRF-1组IR损伤6h后肝细胞IRF-1、p-Statl、p-P38、PARP1与Caspase-3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结果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IR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再灌注6h时达到峰值,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再灌注2h=-3.512、t再灌注6h=-4.247、t再灌注12h=-4.088、t再灌注24h=-3.851;P〈0.05);IR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tALT=4.931、4.592、4.277、4.809;tAST=4.980、4.617、4.336、4.915;P〈0.05)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肝脏病理学改变亦比假手术组明显加重。使用重组IRF-1干预后,肝细胞中IRF-1、p-Stat1、p-P38、PARP1与Caspase-3蛋白水平均升高,PCNA表达减少。结论IRF—1表达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廊激活化蛋白激酶(JNKMAPK)的激活及抑制PCNA表达有关。
崔子林刘子荣张海明李世鹏张雅敏
关键词:肝脏缺血缺血再灌注再灌注损伤干扰素调节因子-1
供体腹部器官簇的切取及血管分配策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中供体肝、肾、小肠、胰腺、脾等腹部器官簇的切取、修整及分配策略。方法对13例供者通过原位腹主动脉灌注、联合肠系膜下静脉或肝门部门静脉灌注插管或单纯腹主动脉插管,进行腹部器官簇(肝胰脾肾小肠)切取,并分别对23例受者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结果完成13例供体腹部器官簇切取。6例为包含小肠的腹部器官簇,其中3例肝脏成功地应用于肝移植,小肠用于实验研究;1例分别行肝脏、小肠移植;1例拟行肝小肠联合移植,术中行肠系膜上静脉搭桥成功,行单独肝脏移植,小肠弃用;1例拟行肝十二指肠胰腺联合移植,因粘连、手术复杂而放弃手术。7例用于肝脏移植及胰肾联合移植,其中1例肝脏行右三叶与左外叶的劈离式肝脏移植。8例肝移植手术均成功,7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除1例因肠瘘、1例因肠管出血而行移植胰腺切除外,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率为71.4%(5/7)。结论器官移植中,合理进行供体腹部器官簇的灌注切取及分配,可安全、充分利用有限的供体资源。
蔡金贞朱志军郑虹邓永林潘澄张玮晔郭庆军冯钢田大志魏林崔子林褚志强沈中阳
关键词:器官移植供体
肾移植术后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8年
肾移植术后,由于代谢改变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影响,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增加了胆石症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外科手术治疗的难度。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或移植物功能丧失。因此,明确此类患者胆囊切除术的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对提高肾移植受者的。肾存活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8年4月以来16例肾移植术后进行胆囊切除的患者资料进行了总结。研究旨在探讨、评价肾移植患者术后实施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王连江陈佳宁张雅敏李阳史瑞崔子林刘晓龙田青王建
关键词:肾移植术后外科治疗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免疫抑制剂
活体肝移植供受者外周血中相关因子与肝脏再生关系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测定活体肝移植供受者术前及术后的外周血中HGF、EGF、VEGF、TGF-α、TGF—β1、IL-6、TNF—α的水平,分析这些因子水平与供受者术后肝脏体积增生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
崔子林
白细胞介素-22对肝纤维化小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70%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脏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4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PHX组(单纯70%肝切除组)、CCl4纤维化组、CCl4+PHX组(CCl4诱导肝纤维化后行70%肝切除组)和CCl4+IL-22+PHX组(肝纤维化后经IL-22干预后再行70%肝切除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3、6、12、24、48和72小时处死。收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清AIJT、AST及ALB水平,计算ALT/AST值,观察各组各时间点肝脏损伤情况。收集肝脏组织标本,称肝叶重量计算肝体重比,病理观察各时点肝脏纤维化程度和病理损伤情况,检测不同时点肝脏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水平及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结果(1)术后24、48、72小时CCl4+IL-22+PHX组小鼠血清ALT/AST值明显高于CCl4+PHX组;术后48和72小时CCl4+IL-22+PHX组小鼠血清ALB水平较CCl4+PHX组显著升高(P〈0.05)。(2)CCl4+IL-22+PHX组小鼠术后肝再生显著增快,术后24、48和72小时肝体重比(分别为2.34±0.07、3.23±0.09、3.55±0.09)明显高于CCl4+PHX组(2.08±0.16、2.77±0.07、2.97±0.14),且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P〈0.05)。(3)CCl4+PHX组术后24、48和72小时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再生肝组织内STAT3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余各组,而CCl4+IL-22+PHX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及再生肝组织内STAT3蛋白和CyelinD1蛋白表达量较CCl4+PHX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行70%肝部分切除术后,IL-22对肝脏再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
张迪张雅敏崔子林杨龙李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肝纤维化部分肝切除术肝再生
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狭窄非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 评估肝脏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狭窄(ischemic biliary lesions)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该研究回顾分析了2000年9月至2002年6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术的253例病例中术后发生缺血型胆道狭窄35例,给予病人首先使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支撑(或导管引流1~6个月)等非手术治疗手段来治疗,全部病例随访5年以上,收集病例资料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5例缺血型胆道狭窄中24例非手术治疗后有效(9例临床治愈)。治疗有效者中后来有8例出现再次狭窄,2例再次非手术治疗有效,6例无效接受再次肝移植手术。在随访8~80个月(中位数为54个月)过程中18例病人胆道情况良好。结论非手术治疗手段对于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狭窄的治疗是有效的应该作为首选。
朱志军崔子林张雅敏蒋文涛张建军高伟张海明邓永林郑虹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非手术治疗
白细胞介素-22对成人左半肝切除术后残肝功能及再生恢复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对成人左半肝切除术后残肝功能和再生的情况、恢复的作用及肝再生情况的相关性,以及相关不同临床因素对IL-22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左半肝切除患者纳入本研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IL-22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脏再生率(LRR)及临床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术前、术后3、7、14 d的ALT[(98±10)、(360±39)、(135±21)、101±19) U/L]、AST[(179±35)、(435±188)、(251±22)、(171±25) U/L]水平与IL-22(0.145±0.049、0.193±0.050、0.177±0.083、0.149±0.07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12、0.854,P=0.037、0.022);术后3、7、14 d残肝LRR[(13±6)%、(29±12)%、(38±1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以术后7 d以内增长幅度最大,之后为缓慢增长;残肝是否保留肝中静脉IL-22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5、0.528、0.378)。结论肝切除术后IL-22大量表达,促进残肝功能的修复及对肝脏的再生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术式对IL-22表达的影响甚小。
崔子林刘子荣刘晓龙王建史瑞王连江李阳吴迪田青张雅敏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左半肝切除肝再生肝功能
部分肝切除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抑制因子1,2的表达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有研究表明肝硬化个体在行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较健康肝脏缓慢的原因可能与其肝再生过程中的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延迟及活性降低有关,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发现的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的抑制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activator inhibitor,HAI)能够间接地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激活,但是鲜有研究探索HAI的抑制因子在肝硬化肝脏行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再生的关系。目的:通过建立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模型来研究HAI的抑制因子1,2(HAI-1,HAI-2)在硬化和正常肝脏再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AI-1,HAI-2在硬化肝脏部分肝切除后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采用体积分数40%四氯化碳油溶液背部皮下注射法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对实验组进行70%肝脏切除术建立再生模型,对照组大鼠仅给予普通饲料饮水喂养并行70%肝脏切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24,48 h麻醉处死大鼠并留取脾脏标本检测。采用RT-PCR技术检测脾源性HAI-1,HAI-2 mR 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部分肝切除后HAI-1 mR NA的表达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肝硬化大鼠HAI-1mR NA表达量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之间HAI-2 mRNA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过程中HAI-1 mR NA的表达持续高于健康大鼠,这可能导致了肝硬化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合成分泌不足,从而使得肝细胞生长因子前体活化不足,最终引起肝再生缓慢。HAI-2并没有参与肝脏的损伤修复进程。
杨龙张雅敏崔子林刘子荣杨超
关键词:肝再生肝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肝切除四氯化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