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驰

作品数:65 被引量:320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得气
  • 29篇针刺
  • 18篇痛经
  • 15篇三阴
  • 15篇三阴交
  • 12篇痛经患者
  • 10篇原发性
  • 10篇三阴交穴
  • 10篇经穴
  • 9篇原发性痛经
  • 9篇腧穴
  • 8篇针刺疗
  • 8篇针灸
  • 7篇针刺得气
  • 7篇针感
  • 7篇经络
  • 7篇经穴效应
  • 6篇针刺疗法
  • 6篇子宫
  • 6篇子宫位置

机构

  • 47篇北京中医药大...
  • 2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3篇福建中医药大...
  • 12篇中国中医科学...
  • 9篇承德医学院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中山市中医院
  • 2篇福建省中医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保定市儿童医...
  • 1篇四川省妇幼保...
  • 1篇北京小汤山疗...
  • 1篇北京市中关村...

作者

  • 65篇林驰
  • 36篇朱江
  • 33篇张鹏
  • 27篇胡妮娟
  • 26篇郝杰
  • 25篇辛思源
  • 22篇王培
  • 20篇齐丹丹
  • 17篇马良宵
  • 17篇李静
  • 17篇苑鸿雯
  • 15篇李春华
  • 11篇刘玉祁
  • 9篇陈采益
  • 7篇纪峰
  • 7篇叶永铭
  • 7篇何玲玲
  • 7篇王亚峰
  • 6篇游世晶
  • 6篇郑美凤

传媒

  • 9篇上海针灸杂志
  • 6篇针刺研究
  • 6篇中国针灸
  • 5篇针灸临床杂志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5篇环球中医药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北京中医药
  • 1篇美化生活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医教育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14篇2015
  • 8篇2014
  • 1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量化得气:随机交叉对照试验方案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索运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客观量化得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试验,纳入健康受试者,分为得气组(粗针、深刺、行手法促使得气)和不得气组(细针、浅刺、不行手法避免得气),记录针刺前、中、后体感诱发电位,量表测评受试者得气情况,观察三阴交穴得气与否对电位的影响。结果通过预试验进行可行性初探,发现得气对于SLSEP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值得观察。结论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以展开正式试验。
林驰王培吴桂雯胡妮娟郝杰胡尚卿齐丹丹赵珉一孙俊俊王亚峰张露芬朱江
关键词:针刺疗法得气诱发电位
择时督脉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择时督脉灸对肾阳虚型腰痛患者肾阳虚证候、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肾阳虚型腰痛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于巳时、酉时及不择时行督脉灸治疗,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对比3组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VAS疼痛评分、JOA积分、中医肾阳虚证候因子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3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督脉灸能显著改善肾阳虚型腰痛患者的疼痛和肾阳虚证候,但在时间规律方面尚未发现哪个时间段在临床疗效上有明显优势,与临床观察的现象不符,有待临床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罗彩云戴荣水林洁林驰林玲郑美凤
关键词:子午流注肾阳虚证腰痛艾灸疗法
三阴交穴-原发性痛经的即刻镇痛效应特点被引量:15
2016年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调控胞宫的经穴效应特异性"对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即刻镇痛效应及其机制、相关特点分别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分别针刺三阴交穴和相同脊髓节段支配的血海穴、悬钟穴、非经非穴,均有即刻镇痛效应.三阴交穴的效应优于血海穴(相同经脉的非特定穴)、悬钟穴(与病位非相关经脉经穴)、非经非穴.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是通过激活外周与中枢的相关镇痛通路而实现的.在外周通过调节靶器官痛相关物质的代谢,进而抑制子宫过度收缩、改善子宫微循环状态、增强靶器官抗氧化应激的能力;在中枢通过激活各级水平的内源性痛调制系统,促进了相关镇痛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最终调节靶器官的失衡状态,缓解疼痛.三阴交穴的即刻镇痛效应会受到患者证型和针刺介入时机的影响.针刺三阴交穴不仅对原发性痛经具有治疗效应,其穴区的电阻失衡还具有反应该疾病变化的特点.研究结论有助于较为全面地揭示单穴的经穴效应特点,进而为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理论内涵提供依据.
林驰张露芬马良宵任晓暄解秸萍齐丹丹王亚峰朱江
关键词:三阴交穴原发性痛经镇痛单穴
针刺三阴交得气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能量代谢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索针刺三阴交得气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能量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8例,分为得气组和不得气组各4例,2组均针刺双侧三阴交穴,得气组给予粗针、深刺、行手法的促使得气干预,不得气组给予细针、浅刺、不行手法的避免得气干预,应用受试者针感临床评价量表测评实际得气情况。同时记录2组针刺前、中、后共12个时点的红外热像温度、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观察三阴交穴得气与否两种状态下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通过试验发现三阴交得气与否不同状态下,公孙穴区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三阴交穴区和阴陵泉-血海段经脉的红外热像温度等指标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留针期间或起针后一些时点,三阴交得气时公孙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不得气时更充沛,三阴交穴区和阴陵泉-血海段经脉的红外热像温度较不得气时更高,说明能量代谢指标可能客观反映三阴交得气与否的不同状态。
林驰萨喆燕钟晓玲徐沙丽朱佳敏黄顺艳罗彩云
关键词:针刺得气能量代谢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刺痛感对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针刺疗效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针刺过程中刺痛感对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9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期望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组,于痛经发作第1天,且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0mm时,予针刺双侧三阴交穴30min,其中期望得气组予粗针、深刺、平补平泻的手法,期望不得气组予细针、浅刺、不施手法。采用VAS评价针刺前后以及起针后10min患者主观疼痛程度,并于针刺后记录患者有无刺痛感。结果:期望得气有刺痛组起针即刻VAS评分较针刺前降低,且起针后10min VAS评分较起针即刻降低(P<0.05);期望得气无刺痛组、期望不得气有刺痛组和期望不得气无刺痛组起针即刻、起针后10min VAS评分较针刺前降低(P<0.05),但起针后10min VAS评分较起针即刻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期望得气有刺痛组与期望得气无刺痛组组间各时点VAS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期望不得气有刺痛组与期望不得气无刺痛组组间各时点VAS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粗针、深刺、行平补平泻手法还是细针、浅刺、不施手法针刺三阴交穴,有无刺痛感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镇痛效应的影响无明显区别,均有较好的针刺即刻镇痛效应。
胡尚卿张鹏李静王培林驰胡妮娟郝杰赵珉一孙俊俊王亚峰朱江
关键词:针刺刺痛感镇痛效应三阴交穴
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通过对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明确其相关临床疗法,以了解其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原发性痛经""三阴交"为主题词,中文检索中国核心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1982年5月—2014年5月)246篇,英文以"Primary Dysmenorrhea""Sanyinjiao(SP6)"为主题词检索检索Pubmed数据库(2002—2014年)12篇,对国内外关于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法疗效、机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发现:应用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法具有多样化特点,但主要分为三阴交单穴治疗和三阴交作为主穴或配穴治疗两大类。结论: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从古至今,三阴交穴一直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常用穴和经验效穴,可单穴治疗,亦可作为主穴或配穴治疗,但两者之间疗法、疗效及机制常常混杂,故本研究将二者的疗法疗效、机制分别整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提高疗效。
辛思源王培肖敏佳张鹏林驰胡妮娟郝杰李春华马良宵朱江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三阴交疗法疗效
原发性痛经患者不同子宫位置与三阴交穴效应关系的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通过对一项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的关系。方法通过超声对每位受试者子宫位置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干预前后各时点的疼痛情况,采用痛经伴随症状表(RSS)值评估症状缓解程度。结果不同子宫位置间治疗前后各时点VAS值、起针即刻效应与后效应、反应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三阴交穴可以即刻缓解子宫前位患者的腹痛和痛经相关伴随症状,子宫后位其次,子宫中位者则未见缓解。结论电针三阴交穴可能对子宫前位腹痛和痛经相关伴随症状的缓解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效应,子宫位置可能与相关经脉和脏腑有关。但现有统计结果提示子宫位置与经穴三阴交效应无关,其结果有待于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实。
辛思源王培王玉满张鹏林驰胡妮娟郝杰齐丹丹吴桂雯胡尚卿马良宵朱江
关键词:痛经针灸效应子宫位置VAS
如何在临床研究中判断得气及其强度被引量:13
2016年
得气是针刺刺激引发的经气感应,通过梳理得气相关概念,概述临床对得气的一般认识,在整理国内外有关得气及其强度判断方法文献基础上,分析现有方法的特点,探索如何对针感量表记录结果进行得气及其强度判断的方法。认为以得气感及其强度分别判断得气与否及其强度,而不同类型得气感成分更适用于得气影响效应的特点和规律分析。此方法既符合得气理论内涵,又与临床一般认识相一致,亦为量表记录结果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胡妮娟林驰苑鸿雯张鹏陈国勇王培赵珉一齐丹丹郝杰胡尚卿吴桂雯朱江
重视针刺得气临床研究中针感的记录方式被引量:2
2017年
针感的量化评价对针刺得气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针感量表或问卷是针感量化评价中记录针感的重要工具。在运用针感量表或问卷记录针感时,会涉及针感记录时间、穴位数量和针刺次数等问题。针感记录时间有针刺中和针刺结束后两种;穴位数有单穴、多穴,其中单穴为直接记录,多穴则有逐一或作为整体综合记录针感的情况;针刺次数有单次和多次,其中前者为直接记录,后者则有每次记录、选几次或在最后1次记录针感的情况。针感记录方式是得气量化评价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应在不同的时间记录以反映针感的不同方面,并重视每个穴位和每次针刺的针感,以便为得气临床研究提供更详实的数据支持。
胡妮娟林驰赵珉一孙俊俊王亚峰张壮马良宵朱江
关键词:针刺得气针感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疫情背景下,笔者所在的"刺法灸法学"教学团队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开展在线教学活动,采用QQ+学习通的方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对线上教学模式进行初探,在此与大家分享本团队的授课经验。
何芙蓉陈采益林驰何玲玲郑雪峰游世晶纪峰林莺郑美凤
关键词:在线教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