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浩晖

作品数:28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化疗
  • 7篇灌注
  • 6篇灌注化疗
  • 5篇肿瘤
  • 4篇选择性
  • 4篇手术
  • 3篇凋亡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外科
  • 3篇腺炎
  • 3篇急性胰腺炎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胆道
  • 2篇胆道残余结石
  • 2篇胆道镜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结石
  • 2篇蛋白

机构

  • 23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深圳市红十字...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8篇梁浩晖
  • 20篇王成友
  • 13篇倪勇
  • 10篇张敏杰
  • 7篇詹勇强
  • 6篇何劲松
  • 6篇邱水波
  • 6篇周汝明
  • 5篇王先明
  • 4篇郭良峰
  • 2篇黄文坚
  • 2篇关弘
  • 2篇刘莉
  • 2篇程书榜
  • 2篇韩庆
  • 2篇廖允军
  • 2篇钱文璟
  • 2篇黄志恒
  • 1篇邓浩源
  • 1篇麦铁江

传媒

  • 5篇广东医学院学...
  • 4篇肝胆外科杂志
  • 4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现代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医疗保险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09
  • 7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空肠内营养法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死亡率和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疗法(EEN)和完全肠外营养疗法(TP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急性期炎性反应程度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SAP治疗过程中EEN对机体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80只180-22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EEN组、TPN组及假手术(S)和重症胰腺炎(SAP)组,各20只,成模后分别行TPN过渡至EEN、TPN、正常喂养和正常喂养。检测术后2周时血清淀粉酶(Amy)、CRP、IL-6、TNF-α水平及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计数。结果:(1)术后2周S组大鼠无死亡,EEN组大鼠生存率为75%,TPN组生存率为70%,SAP组生存率为0。EEN和TPN组血清Amy差异无显著(P>0.05)。(2)术后2周EEN组和TPN组血淀粉酶、TNF-α、IL-6、CRP均明显高于S组(P<0.05,P<0.01)。(3)术后2周EEN组和TPN组CD4+、CD8+均明显高于S组,但CD4+/CD8+比值明显高于S组(P<0.05,P<0.01)。EEN组CD4+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PN组(P<0.01)。结论:EEN疗法可显著降低SAP大鼠死亡率,这可能与该疗法能有效地减轻病鼠急性期炎症反应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关。
梁浩晖詹勇强王成友张敏杰倪勇高海斌
关键词:胰腺炎免疫力
57例胆道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总结胆道取石术后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总的胆道残余结石率为10.9%;经T管胆道造影和B超检出残余结石53例(93.0%,53/57),35例(85.4%,35/41)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尽结石,5例(5/6)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尽结石,仅6例(10.5%)患者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应该重视术后残余结石的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经T管窦道取石及EST是治疗残余结石的重要方法,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梁浩晖王成友张敏杰倪勇
关键词:残余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道镜影像学
经皮选择性肝脏隔离灌注化疗方法学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经皮选择性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可行性及隔离效果。方法 将 12只猪随机分为两组 :HAI组 6只 ,进行常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 ;PSIHP组 6只 ,利用介入放射学方法进行经皮选择性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化疗药物选用 5 -FU ,分别检测肝静脉及外周血液中的血药浓度。结果 HAI组肝静脉血 (过滤前 )和外周静脉血浓度峰值分别为 (4 15 3 4± 4 30 2 ) ,(16 76 1± 2 2 6 9)mg/L ;PSIHP组分别为 (5 2 19 7± 5 30 2 ) ,(6 5 7± 6 4 )mg/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SIHP组过滤后肝静脉血血药浓度峰值为 (4 0 8 7± 4 7 8)mg/L ,碳肾率过滤达到 (78 2± 7 4 ) %。结论 PSIH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肝脏隔离灌注化疗技术 ,与常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相比 ,不仅可以增加局部血药浓度 ,更可以降低外周血血药浓度 。
梁浩晖何劲松王先明郭良峰周汝明邱水波王成友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血液灌流5-FU肝脏恶性肿瘤
DRGs对医院外科肿瘤化疗病种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DRGs实施对外科病种结构的影响,以肿瘤化疗为例,为医院内部分级诊疗和病种优化提出建议。方法提取广东省病案统计系统中某三级医院2018—2021年胃肠外科、胸外科出院患者信息,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PSM)DRGs实施前后恶性肿瘤化疗病人住院情况变化。结果经匹配后,胃肠外科恶性肿瘤、胸外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占总出院患者的比例由DRGs实施前的30.9%、33.7%降为实施后的18.8%、17.5%,占比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Gs实施后外科肿瘤化疗患者占比减少,病种结构得到优化,DRGs促使医院优化诊疗方案、合理配置医院医疗资源,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
蒋文博席洁君梁浩晖刘莉
关键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肿瘤化疗病种结构
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被引量:1
1999年
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文献报道不多,作者收集1990~1998年外伤性脾破裂16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成功14例,中转手术2例,疗效满意,现作一报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其中男12例,女性4例,年龄9~61岁,平均31.8岁。全组病例均...
梁浩晖
关键词:脾破裂综合疗法非手术治疗
经皮选择性肝脏隔离灌注化疗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经皮选择性肝脏隔离灌注化疗(PSIHP)的可行性及隔离效果。方法实验猪8头,利用介入放射学方法进行经皮选择性肝脏隔离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化疗药物选用5-FU。比较灌注区域肝细胞形态和凋亡指数。结果灌注区域肝细胞损伤明显,肝细胞凋亡指数[(52.83±5.12)%]明显高于未灌注区域肝细胞凋亡指数[(3.52±0.96)%](P<0.01)。结论PSIH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肝脏隔离灌注化疗技术,隔离效果佳,对未灌注区域肝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梁浩晖何劲松王成友王先明关弘周汝明邱水波
关键词:选择性灌注化疗凋亡细胞凋亡指数介入放射学肝细胞损伤
经皮选择性肝脏隔离灌注化疗肝细胞形态及凋亡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经皮选择性肝脏隔离灌注化疗(PSIHP)的可行性及隔离效果。方法实验猪8头,利用介入放射学方法进行经皮选择性肝脏隔离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化疗药物选用5-Fu。比较灌注及未灌注区域肝细胞形态和凋亡指数。结果灌注区域肝细胞损伤明显,肝细胞凋亡指数(52.83±5.12)明显高于未灌注区域肝细胞凋亡指数(3.52±0.96)(P<0.01)。结论PSIH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肝脏隔离灌注化疗技术,隔离效果佳,对未灌注区域肝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梁浩晖何劲松王成友王先明关弘郭良峰倪勇周汝明邱水波
关键词:选择性灌注化疗凋亡
无张力腹股沟管成形术治疗腹股沟疝48例报告
2001年
目的 探讨无张力腹股沟管成形术的效果、优点 ,总结经验。 方法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聚丙烯锥形充填物及成形补片 ,对 48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无张力腹股沟管成形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成形补片的位置及局部情况、并发症和复发率。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 45min ,所有患者术后 2 4h下地行走 ,伤口疼痛 1~ 2d。排尿困难 3例。无 1例切口感染及伤口积液。通过B超检查 ,成形补片无明显变形 ,局部无积液。随访无 1例复发。 结论 无张力腹股沟管成形术是治疗腹股沟疝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能恢复腹股沟区的生理功能 ,在无张力状况下保持腹股沟管的完整性 ,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降低术后复发率 ,改善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王先明郭良峰梁浩晖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手术外科
肝隔离门静脉注射法肝细胞基因转移的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 t prote in,EGFP)基因为标记基因,探索门静脉注射法实施肝细胞基因转移并获取基因修饰原代工程肝细胞(gene m od ified prim ary eng ineering hepatocypte,GM PEH)的新方法。方法W istar大鼠70%切肝建立肝再生模型,术后24h肝隔离门静脉注射脂质体-质粒DNA复合物(lipp fectam ine-pEGFP-N 1DNA com p lexes,lipop lexes)转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 t prote in,GFP)基因至肝细胞,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N S)。转染后15天(分2组,每组5只大鼠:切肝并于门静脉注射lipop lexes组,L;切肝并于门静脉注射N S组,N)均以胶原酶消化、Perco ll液梯离心法获取纯化细胞悬液;以N S组为对照并以GFP为荧光标记物,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 etry,FCM)分析实验组肝细胞的转染率。结果FCM分析L组的平均转染率(%)为3.40±2.09(p<0.05)。结论肝再生模型L ipop lex门静脉途径灌注转染,可获得稳定的EGFP基因表达率。肝隔离门静脉注射法肝细胞基因转移可高效获取基因修饰的原代工程肝细胞。
梁浩晖王成友廖允军夏荣申群喜叶秋华
关键词:门静脉基因转移脂质体绿色荧光蛋白
缺血性心脏病DRG与DIP付费模式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以按项目付费作为参考标准,比较缺血性心脏病入组DRG和入组DIP的医保支付费用差异及与按项目付费费用之间的差异,探讨缺血性心脏病用DRG和DIP支付方式的优缺点。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把1296例缺血性心脏病病例分为无手术组(617)、检查组(276)和手术组(403)。采用R、Office Excel等工具分析各组的费用结构和它们之间的费用差异,比较各组对应的DRG和DIP平均支付费用及与按项目付费费用的差异,以此探讨基于DRG和DIP制度下缺血性心脏病的现行最佳医保支付途径。结果:(1)不同治疗方式的缺血性心脏病之间的费用差异显著,手术组的医疗费用明显高于检查组的医疗费用,检查组的医疗费用明显高于无手术组的医疗费用。(2)通过大数据得出,DRG付费的测算费用与操作较少、成本较少病例的实际费用相似度更高;DIP病种分值付费的测算费用与操作较多,病情严重病例的实际费用相似度更高。结论:DRG付费能覆盖大多数缺血性心脏病的费用成本,但无法覆盖成本较高病例的费用成本,且支付费用与按项目付费的费用差异性大;DIP病种分值付费较DRG付费更接近病情严重、操作复杂的缺血性心脏病疾病病例的实际费用,但无法准确反映成本较少病例的实际费用;DRG和DIP都能对医院成本管控和减少患者负担起到积极作用,但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上看DIP优于DRG。无法覆盖的病例,应加强成本管控,并继续探讨DRG/DIP分组细化规则。
蒋文博刘莉梁浩晖廖钧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DRGDIP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