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建华

作品数:46 被引量:208H指数:7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幽门螺
  • 7篇细胞
  • 7篇疗效
  • 6篇胃癌
  • 6篇内镜
  • 6篇病变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黏膜
  • 5篇螺杆菌
  • 5篇肝硬化
  • 4篇蛋白
  • 4篇肿瘤
  • 4篇溃疡
  • 3篇凋亡
  • 3篇血清
  • 3篇胰腺
  • 3篇脂肪
  • 3篇十二指肠
  • 3篇胃癌组织
  • 3篇胃肿瘤

机构

  • 45篇赣州市人民医...
  • 3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45篇汤建华
  • 13篇邱荣锋
  • 8篇谢俊锋
  • 7篇刘国焰
  • 6篇曹德清
  • 6篇谢宁生
  • 6篇温建军
  • 5篇吴小娟
  • 5篇吴海武
  • 5篇顾秋平
  • 4篇刘雪
  • 4篇石柳
  • 4篇张静智
  • 3篇林晔
  • 3篇吕农华
  • 3篇罗清甜
  • 2篇刘金金
  • 2篇何红梅
  • 1篇林燕
  • 1篇李淑莹

传媒

  • 5篇抗感染药学
  • 3篇当代医学
  • 3篇赣南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国卫生质量...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现代医院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光明中医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1
  • 4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2007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粘膜及80例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其凋亡指数。结果: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PTEN全部阳性表达,肿瘤组织PTEN阳性率为52.5%(42/80),PTEN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凋亡指数(AI)和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TEN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胃癌凋亡的抑制可能与PTEN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汤建华刘国焰邱荣锋
关键词:胃癌PTEN凋亡
双环醇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究双环醇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护肝片治疗,试验组给予双环醇片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LT水平及AST水平低于对照组,FM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环醇片能够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提高血管内皮功能。
石柳汤建华温建军曹德清刘雪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双环醇片肝功能血管内皮
食管癌早期筛查方法的探讨——运用Cytosponge(细胞海绵)筛查食管癌
2023年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因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出现临床症状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进展成晚期阶段,晚期食管癌治疗效果差,治疗费用昂贵,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早期筛查诊断显得犹为重要;虽然内窥镜检查目前仍然是食管癌早期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在人群中普遍展开筛查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准确、经济成本效益高,安全可耐受的手段来早期诊断和筛查,目前Cytosponge正在我国推广,Cytosponge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接受性高,经济适用性高,且结合当前人工智能分析病理标本等优点,有潜力成为我国食管癌早期普遍筛查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谢振荣汤建华
关键词:食管癌
幽门螺杆菌和维生素C与胃黏膜病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Hp感染和胃液中维生素C浓度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探讨Hp致病、致癌机制。方法用高铁还原法测定胃液中维生素C浓度,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Giemsa染色和细菌培养检测Hp。对部分Hp阳性的胃部良性病变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胃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变化。结果Hp阳性各胃部病变组患者胃液中维生素C浓度分别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18.3±4.5)mg/L、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9.1±3.3)mg/L、异型增生组(8.2±2.7)mg/L、胃癌组(5.2±1.6)mg/L,与对照组[(35.2±7.2)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p根除治疗后,Hp根除患者胃液中维生素C浓度恢复正常,而Hp未根除患者其胃液中维生素C浓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Hp感染可导致胃液中维生素C浓度降低,这可能是Hp致病、致癌机制之一;根除Hp可以恢复胃液中维生素C浓度,这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汤建华吕农华
关键词:螺杆菌抗坏血酸胃肿瘤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2015年两年间本院经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203例,所有患者后均经超声内镜检查,选择其中经手术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56例纳入分析,并与手术病理、胃镜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超声内镜的诊断价值。结果 56例患者超声检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共46例,其中平滑肌瘤16例、脂肪瘤13例、异位胰腺8例、间质瘤2例、静脉瘤7例;超声内镜诊断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46例,诊断准确率为82.1%(46/56);胃镜诊断准确率为46.4%(26/56)。超声内镜明显优于胃镜,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39,P<0.05)。结论超声内镜是诊断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有效方法,超声内镜的定位诊断价值高,可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法。
石柳汤建华温建军何巧珍
关键词:超声内镜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和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分别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72例,将其分为奥美拉唑组(36例)和雷贝拉唑组(36例);奥美拉唑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雷贝拉唑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雷贝拉唑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4.44%和91.67%,高于奥美拉唑组为75.00%与69.44%(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用于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
林晔曹德清汤建华
关键词:雷贝拉唑临床疗效
新三联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探讨
2009年
幽门螺杆菌(Hp)是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首先发现。近20年来,幽门螺杆菌(Hp)被认为是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它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关系十分密切。根除Hp对缓解胃炎症状,治愈消化性溃疡,预防溃疡复发,预防癌变均有重要意义。我们选用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新三联1周疗法根除Hp,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吴海武邱荣锋汤建华
关键词: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法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胃肠道疾病根除HP
白藜芦醇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在体外对大鼠炎症性肠病改善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途径在体外对大鼠炎症性肠病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48只健康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2)、模型组(n=12)、美沙拉嗪组(n=12)和白藜芦醇组(n=12);除对照组大鼠外,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胃以建模,而对照组大鼠采用同等体积的乙醇溶液灌胃;建模成功后,美沙拉嗪组大鼠给予美沙拉嗪2 g/(kg·d)灌胃,白藜芦醇组大鼠给予白藜芦醇100 mg/(kg·d)灌胃,而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蒸馏水100 mg/(kg·d)灌胃,喂养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大便性状和隐血情况,并比较各组大鼠按疾病活动度(DAI)量表评分差异,以及各组大鼠喂养7 d后采集其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PGE2,NO,IL-1β,TNF-α水平,同时处死大鼠取其结肠观察其形态,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肠黏膜中SIRT1、AMPK和NF-кB p65蛋白水平值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的DAI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美沙拉嗪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的DAI评分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白藜芦醇组大鼠的DAI评分值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的PGE2,NO,IL-1Β,TNF-α水平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美沙拉嗪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的PGE2,NO,IL-1Β,TNF-α水平测得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白藜芦醇组大鼠的PGE2,NO,IL-1Β,TNF-α水平测得值均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的肠黏膜中SIRT1,AMPK低于对照组(P<0.05),而NF-кB p65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美沙拉嗪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的SIRT1、AMPK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NF-кB p65蛋白低于模型组(P<0.05);白藜芦醇组大鼠的SIRT1、AMPK明显高于美沙拉嗪组,而NF-кB p65蛋白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炎症性肠病具有改善作用,有效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其机制
顾秋平谢俊锋刘金金汤建华刘雪
关键词:白藜芦醇AMPK信号炎症性肠病
基于精益理念的可视化战略墙运营系统建立与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建立医院可视化战略墙运营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愿景、发展目标、价值观、真北指标、改进区域、年度重点工作、改善日历等。该系统使患者、质量与安全、员工学习与成长、财务平衡4个维度的真北指标均得到改善。认为基于精益管理的可视化战略墙运营系统可促进卓越运营模型的有效运行,促进流程优化,提高医疗质量,提升运行效率,提高员工和患者满意度等,值得借鉴与参考。
张金凤赖春晓罗军萍刘玉洁汤建华林燕邹征强朱重璋
关键词:精益管理
胃上皮细胞动力学变化与胃癌关系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胃上皮细胞动力学变化与胃癌关系,探讨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2例正常胃黏膜、38例浅表性胃炎、2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0例异型增生和40例胃癌的活检组织进行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检测。结果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1±0.5)%、(6.2±2.1)%、(9.8±3.1)%、(5.8±1.6)%和(5.3±1.5)%;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3.20±1.03)%、(12.3±3.4)%、(22.1±7.2)%、(43.5±10.7)%、(65.7±12.1)%,浅表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凋亡指数与增殖标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异型增生组、胃癌组凋亡指数与增殖标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的演化序列中,胃上皮细胞动力学出现紊乱,这可能是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汤建华吕农华王崇文
关键词:细胞增殖癌前病变胃肿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