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会

作品数:45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显像
  • 16篇PET/C
  • 16篇PET/CT
  • 13篇增敏
  • 11篇肿瘤
  • 10篇脱氧
  • 10篇脱氧葡萄糖
  • 10篇放疗
  • 9篇正电子
  • 9篇正电子发射
  • 8篇腺癌
  • 7篇断层显像
  • 7篇增敏作用
  • 7篇乳腺
  • 7篇疗效
  • 7篇放射增敏
  • 7篇辐射增敏
  • 6篇增敏药
  • 6篇乳腺癌
  • 6篇辐射增敏药

机构

  • 42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45篇汪会
  • 38篇徐慧琴
  • 16篇薛杨央
  • 16篇赵学峰
  • 11篇张丹
  • 8篇何延辉
  • 7篇岳峤
  • 5篇罗家伦
  • 5篇肖亮
  • 4篇唐虹
  • 3篇张雨
  • 3篇司宏伟
  • 2篇余永强
  • 2篇吴涛
  • 1篇金问森
  • 1篇吴强
  • 1篇孙国平
  • 1篇帅剑锋
  • 1篇黄山
  • 1篇徐余兴

传媒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中华核医学与...
  • 3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肿瘤影像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准定量SPECT/CT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定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在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乳腺癌可疑骨转移行常规SPECT/CT或定量SPECT/CT检查的患者63例。63例乳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发现单发放射性浓聚,对浓聚部位行常规SPECT/CT检查30例,定量SPECT/CT检查33例,由专业医师对病灶是否为转移灶进行诊断,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显像进行对比分析。采集经定量SPECT/CT检查且确诊为骨转移灶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并对骨转移灶治疗前后SUVmax的差异行t检验。结果:常规SPECT/CT显像共30例,诊断为骨转移者20例,无骨转移者10例,经病理学确诊转移者24例,无骨转移者6例,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66.70%,准确率为73.30%,定量SPECT/CT显像共33例,诊断为骨转移病灶29例,无骨转移4例,经病理学确诊转移者29例,无骨转移者4例,灵敏度为96.60%,特异度为75.00%,准确率为9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43)。骨转移灶在治疗前SUVmax平均值为23.38,治疗后SUVmax平均值为1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5)。结论:定量SPECT/CT可明显提高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同时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许阿磊徐慧琴汪会余文静张丹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疗效评估
^(18)F-FLT Micro PET/CT显像评价奥拉帕尼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
2023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评价奥拉帕尼(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建立24只BALB/C裸鼠MCF-7乳腺癌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Olaparib组、Olaparib+放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对裸鼠行^(18)F-FLT Micro PET/CT显像。比较4组治疗前后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总增殖体积(TPV)及肿瘤体积的变化。显像完成后,取出肿瘤进行称重观察肿瘤质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增殖指数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肿瘤的SUV max与免疫组化指标Ki-67及PCNA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4组肿瘤的SUV max、TPV及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1、0.061、0.045,P>0.05);治疗结束后48 h,对照组和Olaparib组的肿瘤SUV max较治疗前升高(t=-12.111,P<0.001;t=-3.001,P=0.03);单纯放疗组和Olaparib+放疗组肿瘤的SUV max较治疗前减低(t=5.829,P<0.01;t=4.448,P<0.01),Olaparib+放疗组肿瘤的SUV max、TPV和肿瘤体积均低于单纯放疗组(t=3.388、5.884、5.990,P<0.01)。Olaparib+放疗组瘤体质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F=44.405,P<0.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Ki-67及PCNA在Olaparib+放疗组中表达均少于其他3组(F=16.289、39.645,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SUV max与Ki-67及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920、0.918,P<0.01)。结论^(18)F-FLT Micro PET/CT显像可以评价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
王思淇陶伟涛许阿磊薛杨央汪会
关键词: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全身动态18 F-FDG PET/CT Patlak显像评价大鼠胶质瘤放疗增敏早期疗效
2022年
目的探讨全身动态^(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Patlak显像评价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24只大鼠C6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齐墩果酸(OA)组、放疗组、OA+放疗组,每组6只。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行75 min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将荷瘤鼠的左心室时间-活度曲线(TAC)作为输入函数用于Patlak分析获得Ki图像,选取动态PET图像最后一帧用于静态分析,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Ki值、肿瘤体积变化并记录大鼠存活时间。显像完成后,取出肿瘤组织行肿瘤增殖指数Ki-67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治疗前,4组SUV_(max)及K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9、0.858,P>0.05)。治疗后48 h,对照组、OA组的SUV_(max)、Ki值较治疗前升高(t=-10.697、-17.516,P<0.01;t=-19.321、-9.887,P<0.01),放疗组、OA+放疗组的SUV_(max)、Ki值较治疗前下降(t=5.629、6.916,P<0.01;t=7.241、10.490,P<0.01),治疗后48 h放疗组、OA+放疗组SUV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3,P=0.246),而OA+放疗组的Ki值较放疗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1,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i-67及GLUT-1在OA+放疗组表达低于其他3组(F=63.887、40.720,P<0.05),此外,Ki-67及GLUT-1与Ki值均呈正相关(r=0.931、0.936,P<0.01)。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OA+放疗组荷瘤鼠生存时间较其他3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17,P<0.01)。结论OA对大鼠C6胶质瘤有放射增敏作用,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可以评估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早期疗效,比PET/CT静态显像更灵敏。
蔡可张晴晴余文静薛杨央汪会徐慧琴
关键词:GLUT-1
齐墩果酸放射增敏治疗中肿瘤生物学改变及分子影像学评价
目的:研究从中草药中提取的天然药物齐墩果酸对大鼠C6肿瘤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采用正电子乏氧显像18F-氟硝基咪唑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luoromisonidazol Positron Em...
汪会
关键词:齐墩果酸辐射增敏C6胶质瘤
文献传递
^(18)F-FDG全身PET/CT动态显像评价MDA-MB-231乳腺癌裸鼠模型放疗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18)F-FDG全身PET/CT动态显像评价MDA-MB-231乳腺癌裸鼠模型早期放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建立MDA-MB-231乳腺癌裸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放疗组(每组10只),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完成后对裸鼠行全身^(18)F-FDG PET/CT动态显像,比较2组肿瘤SUV_(max)、最大示踪剂净流入速率常数(Ki_(max))的变化,计算靶本比(TBR),并记录肿瘤体积变化情况。以病理结果为参照,评估^(18)F-FDG全身PET/CT动态显像在评价裸鼠MDA-MB-231乳腺癌放疗效果中的价值。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放疗后,放疗组SUV_(max)和Ki_(max)分别为4.66±0.46和0.14±0.03,均较放疗前降低(5.30±0.52和0.19±0.03;t值:4.61、8.31,P值:0.001、<0.001),对照组SUV_(max)和Ki_(max)(5.94±0.74、0.23±0.03)则较放疗前增加(5.24±0.50、0.19±0.02;t值:4.77、6.87,P值:0.001、<0.001)。2组所有扫描图像中TBR_(Ki)明显大于TBR_(suv)(14.11±5.58和5.91±1.60;t=8.92,P<0.001)。放疗组肿瘤体积较放疗前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4±0.12)与(0.81±0.08)cm^(3);t=2.24,P=0.05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在肿瘤中高表达,放疗后放疗组Glut1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8.30±6.18)%和(69.78±5.37)%;t=12.17,P<0.001]。Glut1表达与SUV_(max)、Ki_(max)均呈正相关(对照组:r_(suv)=0.75,P=0.012;r_(Ki)=0.77,P=0.010;放疗组:r_(suv)=0.67,P=0.035;r_(Ki)=0.77,P=0.010)。放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24.15±4.00)%和(10.15±3.05)%;t=8.85,P<0.001]。结论^(18)F-FDG全身PET/CT动态显像可以敏感地监测裸鼠MDA-MB-231乳腺癌早期放疗效果。
张晴晴蔡可汪会余文静薛杨央徐慧琴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
18F-FDG PET/CT对肿瘤乏氧显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兔VX2肺移植瘤F-FDG标准化摄取值(SUV)与GLUT-1及HIF-1α表达的相关性,评价F-FDG PET/CT对肿瘤乏氧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建立16只兔VX2肺移植瘤模型,分别于肿瘤生长第5W、6W、7W...
余文静徐慧琴罗家伦汪会薛杨央何延辉赵学峰岳峤
关键词:葡萄糖转运蛋白-1乏氧诱导因子-1Α脱氧葡萄糖乏氧显像
文献传递
肌肉转移癌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肌肉转移癌(MMs)的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原发肿瘤来源及转移频率、不同肿瘤的常见肌肉转移部位。方法对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最终诊断为MMs的103例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肌肉转移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分析MMs的原发肿瘤来源及常见累及部位。统计同期检查的与MMs原发肿瘤同类型的肿瘤患者总人数,分析各原发肿瘤肌肉转移的发生频率及常见转移部位。结果 5 195例肿瘤患者中有103例患者伴有肌肉转移,^(18)F-FDG PET/CT共检出MMs病灶206处,平均SUV_(max)为8.0±4.7(2.2~24.4),不同原发肿瘤及不同部位的MMs病灶SUV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同机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仅检出肌肉转移灶62处(30.1%)。103例MMs患者中95例(92.2%)同时伴肌肉外其他组织及脏器转移,有8例(7.8%)患者仅发生肌肉转移。MMs的原发肿瘤以肺癌(37.9%)、结直肠癌(9.7%)、宫颈癌(7.8%)和乳腺癌(7.8%)最为常见,而肾癌(6.12%)、宫颈癌(5.67%)和胰腺癌(5.56%)发生肌肉转移的频率最高。MMs最常累及的部位是椎旁肌肉(31.1%)、四肢肌肉(20.9%)、臀部肌肉(13.6%)和胸壁肌肉(10.7%),单个肌肉中以竖脊肌(14.1%)和腰大肌(13.1%)累及频率最高。不同肿瘤常见的肌肉转移部位不同,其中肺癌最常肌肉转移部位是四肢肌肉(33.3%),结直肠癌(40%)和宫颈癌(54.5%)最常肌肉转移部位是腰大肌,乳腺癌最常肌肉转移部位是胸大小肌(90%)。结论 MMs病灶在PET/CT检查中均表现为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MMs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肺癌,最常见转移部位是椎旁肌肉群,特别是竖脊肌;不同原发肿瘤表现出不同的MMs发生频率和转移部位,肌肉转移频率最高的是肾癌。少数病例可发生单纯的肌肉转移。
罗家伦徐慧琴汪会何延辉赵学峰薛杨央余文静
关键词:恶性肿瘤肌肉
^18F-FMISO PET/CT显像评估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采用^18F-硝基咪唑丙醇(FMISO) PET/CT显像评估甘氨双唑钠(CMNa)对食管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胸外科确诊的食管癌患者60例,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56.6±10.0)岁]和试验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9.3±9.0)岁];对照组采取单纯放疗,试验组在常规放疗时给予CMNa治疗。每组患者治疗前1周及治疗结束后1周均行^18F-FMISO PET/CT显像,对显像结果行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测得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肿瘤与肌肉的摄取比值(T/M)、乏氧体积(HV)等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两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T/M为3.92±0.57和1.66±0.35, HV为(1.84±0.31)和(1.04±0.15) mm3;试验组治疗前后T/M为4.01±0.68和1.27±0.11,HV为(2.01±0.22)和(0.90±0.09) mm^3;放疗后2组患者原发灶T/M和HV均明显小于放疗前(t值:12.15~24.43,均P<0.05),且试验组T/M和HV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ΔT/M: 2.77±0.60和2.25±0.49,ΔHV:(1.12±0.18)和(0.81±0.26) mm^3;t值:3.00和1.80,均P<0.05]。3个月后随访,试验组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高于对照组[80.0%(24/30)和53.3%(16/30);χ^2=4.80,P<0.05]。结论CMNa对食管癌具有放射增敏作用,^18F-FMISO PET/CT显像可对其进行评估。
陈灯运徐慧琴汪会张丹余文静苏晓雨谯凤
关键词:辐射增敏药硝基咪唑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8)F-硝基咪唑丙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对食管癌放疗前后乏氧情况的监测及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18)F-硝基咪唑丙醇(^(18)F-fluoromisonidazole,^(18)F-FMISO)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显像监测食管癌肿瘤组织放疗前后乏氧情况的变化,研究^(18)F-FMISOPET/CT显像在食管癌病人放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经临床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病人60例,所有入组病人在放射治疗前1周及治疗结束后1周均行^(18)F-FMISOPET/CT检查,比较放疗前后肿瘤乏氧状态的改变;参考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对上述病人随访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本实验以CR和PR为放疗有效组,SD和PD为无效组;另外,将放疗后肿瘤乏氧体积、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T/M值与放疗前进行比较,评价乏氧状态与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放疗后肿瘤T/M值(1.83比2.36)及HV(3.11 cm^(3)比4.97 cm^(3))均低于放疗前(Z=−2.090、−2.805,均P<0.05),转移淋巴结的HV低于放疗前(1.22 cm^(3)比1.84 cm^(3),Z=−2.192,P<0.05),但转移淋巴结的T/M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1比1.71,Z=−0.866,P>0.05);60例病人中,42例治疗有效(70%),18例无效(30%);且治疗前有效组的HV、T/M值均低于无效组。结论放疗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组织的乏氧情况,^(18)F-FMISOPET/CT显像在食管癌病人放疗疗效的预测及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陈灯运徐慧琴张丹汪会朱书田薛杨央肖亮
关键词:肿瘤乏氧
^(18)F-硝基咪唑PET/CT评价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大鼠C6胶质瘤放疗前后18F-硝基咪唑(18F-FMISO)PET/CT显像的特点,探讨其评估熊果酸(UA)放射增敏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32只荷C6胶质瘤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A(对照)组、B(UA)组、C(放疗)组及D(UA+放疗)组,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后24 h进行两次显像,采集大鼠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T)、同一断层对侧脊柱旁肌肉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M),计算两者的比值(T/M)。第2次显像结束后,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细胞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A、B两组第2次显像T/M值均较首次显像显著升高(t=5.74、4.74,P均<0.01),C、D两组放疗后显像T/M值均较放疗前显像显著降低(t=2.84、6.05,P均<0.05)。放疗后第2次显像D组T/M值较C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在D组中的表达较其余3组低(P均<0.01)。T/M值与HIF-1α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8,P<0.01)。结论:UA具有对大鼠C6胶质瘤的放射增敏作用;18F-FMISO PET/CT能反映放疗前后肿瘤内部乏氧状态的改变,并准确评估UA对大鼠C6胶质瘤的放射增敏疗效。
薛杨央徐慧琴张雨汪会余文静
关键词:C6胶质瘤辐射增敏药乏氧诱导因子-1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