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翔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的测定和临床研究
- 研究背景和目的:
脑血管病由于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中,缺血性卒中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类脑血管病。脑卒中患者多伴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增加了社...
- 汪翔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清MCP-1动脉粥样硬化蛋白表达
- 文献传递
- 34例脑室铸形微创治疗临床体会
- 2014年
- 目的 通过对我院神经外科34例脑出血并脑室铸形病例治疗过程的分析,探讨脑出血并脑室铸形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34例脑出血并脑室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病例均入院后施行微创治疗策略,即早期行脑室外引流和、或血肿腔钻孔引流,脑室和、或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后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配合降颅压、营养神经、促醒、护脑、预防癫痫等内科治疗.结果 本组34例患者出院时均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评价预后,恢复良好12例,占35.3%,轻度残疾8例,占23.5%,重度残疾8例,占23.5%,植物生存3例,占8.8%,死亡3例,占8.8%.结论 脑出血为神经外科常见危重病,而脑出血并脑室铸形约占所有脑出血的3%~5%,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及发展,近年来,微创治疗脑出血并脑室铸形的治疗策略基本形成共识.我院在治疗脑出血并脑室铸形过程中,采取微创治疗方法,即早期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和、或血肿腔钻孔引流,脑室和/或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后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取得满意效果.
- 仇尔宁容耔耘陈达良卢乐年汪翔
-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治疗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腰大池引流
- 颅脑外伤导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由颅脑外伤导致的精神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106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就诊的未出现精神障碍的脑外伤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生命质量的躯体健康评分(PCS)、精神健康得分(MC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职业类型、颅脑损伤性质、颅内感染、严重程度、脑干损伤、额叶损伤、颞叶损伤、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GCS、PCS、MCS、EPQ、职业类型、颅脑损伤性质、严重程度、脑干损伤和额叶损伤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BMI、职业类型、颅内感染、颞叶损伤、低血压和低氧血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P≤0.05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GCS、MCS、EPQ和严重程度是颅脑外伤导致的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CS、PCS、MCS、EPQ和严重程度是影响由颅脑外伤导致的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理因素,降低精神障碍发病率,提供患者生活质量。
- 仇尔宁骆实汪翔
- 关键词:颅脑外伤影响因素
- 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术后院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及预防的措施。方法于我院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4例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术后出现肺部院内感染的病人,分析其感染率,病原菌的分布以及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的情况,并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结果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率为37.5%,多为肺部感染,其类型多为革兰阴性菌,其次有革兰阳性菌(30.77%)以及真菌(5.56%);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抗菌药物的应用、昏迷、呼吸机应用、气管切开、住院时间、受伤方式、手术史、合并基础疾病等。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术后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病原菌复杂多样,应根据病人的不同特点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
- 陈建民汪翔
- 关键词:颅脑外伤术后
- 探究颅脑外伤后迟发性血肿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颅脑外伤后迟发性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4月住院部47例颅脑外伤迟发性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拟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清除血肿,研究组采取手术治疗,采取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GOS及ADL评分情况对比,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并发症率对比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外伤容易出现迟发性血肿,采取手术清除血肿治疗临床效果良好,患者预后好,且生活质量较高,是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的良好方法。
- 仇尔宁容耔耘汪翔
- 关键词:颅脑外伤迟发性血肿GOSADL
- 术中硬膜下置管防治椎管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17年
- 目的观察术中放置硬膜下引流管防治椎管硬膜下病变手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共104例行椎管内硬膜下病变切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放置硬膜下引流管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术后发热例数、脑脊液漏例数、硬膜外引流管留置时间、伤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热分别5例和8例,切口愈合不良分别为3例和6例,术后并发症总例数分别为11例和2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脑脊液漏分别为3例和8例,硬膜外引流时间分别为(3.5±2.5)d和(5.8±3.4)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3±2.4)d和(8.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顺利置管,未造成永久性损害。结论术中硬膜下置管安全可行,可有效减少椎管硬膜下病变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
- 卢乐年陶本章尚爱加汪翔许小兵佟怀宇乔广宇
- 关键词:脑脊液漏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
- 经鼻放置多功能胃肠管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鼻放置多功能胃肠管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昏迷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经鼻放置多功能胃肠管,对照组经皮胃造瘘放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置管不同时间营养指标、置管6个月后GO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置管手术时间及置管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后胃肠道并发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不同时间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外周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6个月后GOS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手术时间及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放置多功能胃肠管在保证患者营养而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前提下,便于护理且为无创新操作,同时经鼻放置多功能胃肠管较经皮胃造瘘放置胃管手术时间短且费用低,具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汪翔卢乐年李国华
- 关键词:神经外科昏迷患者
- 术中枕大池置管引流防治Chiari畸形术后并发症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术中枕大池置管引流对防治Chiari畸形行枕大池扩大重建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1例Chiari畸形行枕大池扩大重建术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枕大池置管引流分为置管组(29例)和对照组(32例),术前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基本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3 d脑脊液白细胞数、术后住院天数。结果置管组均顺利置管,无继发永久神经损害症状。置管组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13.79%),其中单纯发热3例,发热合并切口愈合不良1例,脑脊液检查排除中枢感染。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37.5%);其中单纯发热7例,中枢感染发热1例,中枢感染发热合并脑脊液漏与切口愈合不良2例,单纯切口愈合不良2例。置管组与对照组的术后3 d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9.49±30.86)×10~6/L和(190.10±169.35)×10~6/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2±2.1)d和(13.3±4.9)d。术后并发症、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枕大池置管引流安全可行,可加速脑脊液廓清,有效减少Chiari畸形行枕大池扩大重建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 卢乐年柯以铨佟怀宇骆实苏杭汪翔乔广宇
- 关键词:ARNOLD-CHIARI畸形手术后并发症
- 多功能胃肠管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功能胃肠管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昏迷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经皮胃造瘘放置胃管,观察组经鼻放置多功能胃肠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前、置管后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后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以及血浆前白蛋白水平均较置管前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患者置管后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以及血浆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后的CD4^+、CD4^+/CD8^+、IgA、IgG水平均较置管前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患者置管后的CD4^+、CD4^+/CD8^+、IgA、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胃肠管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以及机体免疫功能,且与胃造瘘肠内营养无差异,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卢乐年汪翔李国华许小兵苏杭彭永东李子坚
- 关键词:营养指标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