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志军

作品数:133 被引量:369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9篇细胞
  • 23篇外周
  • 23篇外周血
  • 23篇关节炎
  • 19篇类风湿
  • 19篇风湿
  • 18篇免疫
  • 15篇免疫调节
  • 14篇淋巴
  • 14篇TH17细胞
  • 13篇小鼠
  • 13篇类风湿关节炎
  • 13篇风湿关节炎
  • 13篇T细胞
  • 12篇淋巴细胞
  • 11篇调节性
  • 11篇节性
  • 10篇调节性T细胞
  • 10篇肿瘤
  • 8篇蛋白

机构

  • 100篇江苏大学附属...
  • 47篇江苏大学
  • 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镇江市第一人...
  • 3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市第二医...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镇江市第四人...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133篇焦志军
  • 35篇尤海燕
  • 29篇王文红
  • 25篇李晶
  • 19篇裘影影
  • 18篇周光炎
  • 15篇周芸
  • 15篇路丽明
  • 14篇陈蕾
  • 14篇丁庆
  • 12篇辛利军
  • 11篇汪毅
  • 11篇许化溪
  • 11篇熊御云
  • 10篇周晓荣
  • 9篇芮金兵
  • 9篇王胜军
  • 9篇邵启祥
  • 8篇吴玲
  • 7篇朱伟

传媒

  • 16篇江苏大学学报...
  • 14篇现代免疫学
  • 10篇江苏医药
  • 7篇细胞与分子免...
  • 6篇临床检验杂志
  • 6篇中华风湿病学...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免疫学会...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重庆医学
  • 3篇检验医学
  • 3篇中国免疫学会...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肿瘤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3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6篇2013
  • 21篇2012
  • 10篇2011
  • 16篇2010
  • 12篇2009
  • 17篇2008
  • 8篇2007
  • 1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参与并促进5-FU诱导的细胞凋亡
该研究选择结直肠癌细胞colo 320为研究对象,用5—氟尿嘧啶(5—FU)为凋亡诱导剂,观察GSK—3β在凋亡中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转录因子NF-kB表达,以期发现其是否参与了GSK—3β对细胞凋亡的调节过程,初步讨论...
焦志军
关键词:糖原合成酶激酶-3Β5-FUNF-ΚB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甲状腺激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急性肝衰竭组和治疗组。利用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制作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测是否存在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通过腹腔注入10mg/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1.5ml/kg,以纠正肝衰竭大鼠的低T3状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并用光镜观察肝细胞的变化和凋亡。结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存在低T3状态,治疗组大鼠肝衰竭表现轻,48h存活率显著高于急性肝衰竭组(P<0.05)。急性肝衰竭组大鼠肝细胞明显变性坏死,而治疗组肝细胞受损程度较轻。结论:急性肝衰竭大鼠存在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以改善急性肝衰竭预后,并且对急性肝衰竭时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张海鸣徐三荣周科军焦志军李梅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急性肝衰竭肝细胞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
IL-17和RORγt在类风湿关节炎CD4^+ T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7、孤核受体(RORγt)表达及意义。方法 35例RA患者分为病情活动组(A组,20例)和RA病情稳定组(B组,15例);另设健康人作对照(C组,15例)。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阴选CD4+ 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 T细胞内IL-17蛋白水平;非特异性刺激剂(A-CD3、A-CD28)刺激CD4+ T细胞后,RT-PCR检测IL-17、RORγt mRNA水平。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组IL-17蛋白水平和IL-17、RORγt 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且B组各指标也高于C组(P<0.05)。A-CD3/A-CD28刺激CD4+ T细胞12h后,IL-17、RORγt mRNA表达水平较刺激24h明显增加(P<0.01),且两组各指标亦均高于未刺激组(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IL-17、RORγt mRNA高表达,这可能与RA病情活动相关。
吴玲李晶芮金兵陈雷尤海燕裘影影罗燕萍焦志军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鉴定BMSCs的纯度。在PHA刺激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不同数量的BMSCs共培养。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152、CD28的表达以及各组T淋巴细胞的IFN-γ、IL-10、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在体外,BMSCs对由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凋亡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BMSCs呈剂量依赖性。BMSCs对T淋巴细胞的CD152、CD28的表达无明显影响。BMSCs能促进IL-10、TGF-β1mRNA的表达,抑制IFN-γmRNA的表达。结论:BMSCs可能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减少T淋巴细胞凋亡、促进T淋巴细胞IL-10、TGF-β1mRNA表达及抑制IFN-γmRNA表达来下调免疫反应。
裘影影李晶汤郁尤海燕焦志军朱伟
关键词:中胚层免疫细胞
远红荧光蛋白HcRed基因的原核和真核表达及鉴定
2010年
目的:分别构建携带HcRed基因的PET28a(+)原核和PIRES真核载体,并分别在大肠埃希菌和鼠树突状细胞系(DC2.4)中表达、鉴定,为后续基因及蛋白的转染提供基础。方法:参照基因库中HcRed1基因序列,设计HcRedCDS全长引物,以含有HcRed的质粒为模板,通过PCR获得目的基因,并分别连接于PET28a(+)原核载体和PIRES真核载体。经PCR、酶切鉴定后,原核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经IPTG诱导表达;真核载体用脂质体转染DC2.4,G418筛选出克隆后,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扩增出687 bp的HcRedCDS区序列,构建了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PET28a(+)/HcRed和PIRES/HcRed,分别于大肠埃希菌和DC2.4细胞系中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HcRed基因的原核、真核表达载体,并分别在工程菌和细胞系中成功表达,为后续基因及融合蛋白的筛选、示踪和体内观测奠定了基础。
何志强薛渊石燕杨恒赵银霞王楷文周成林王胜军邵启祥焦志军许化溪
关键词:原核表达
循环microRNA:潜在的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被引量:11
2012年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内源性小RNA,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miRNAs可从细胞内释放,广泛而稳定地存在于细胞外液,统称为循环miRNAs(circulating miRNAs)。在疾病状态下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其表达谱发生异常改变。miRNAs作为分子标志物,克服了蛋白质分子标志物在抗体制备和定量分析上所遇到的瓶颈。而且循环miRNAs具有样本易于采集、保存期长及检测手段简便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也更明显,已成为生物标志物及转化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焦志军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
天花粉蛋白合成肽通过激活抑制性CD8^+ T细胞诱导免疫抑制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探讨天花粉蛋白合成肽(M-Tk)诱导免疫抑制的机制,应用小鼠针对可溶性抗原OVA的增殖系统,检测M-Tk处理后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因子格局的变化,以及M-Tk激活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型及功能。结果表明,M-Tk可诱导一群CD8+ T抑制性细胞,其表型为CD8+CD28-CTLA4+,采用双层非接触共培养系统发现,该群抑制性细胞主要依赖于细胞因子IL-10、IL-4和细胞间接触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杨能路丽明周芸周晓荣焦志军马妍慧周光炎
关键词:天花粉蛋白免疫抑制
天然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被引量:1
2008年
陈蕾焦志军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调节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及痤疮丙酸杆菌对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产丙酮酸棒状杆菌是近年来发现的细菌新种,其与痤疮丙酸杆菌一样属需脂杆菌,但有无与痤疮丙酸杆菌类似的免疫调节作用尚不清楚。本文以痤疮丙酸杆菌为对照,以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的树突状细胞为靶向,研究了产丙酮酸棒状杆菌对树突状细胞成熟标志表达和细胞因子产生等方面的影响,为该菌作为免疫调节剂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加热灭活的产丙酮酸棒状杆菌或痤疮丙酸杆菌刺激树突状细胞DC2.4后,ELISA法检测其产生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MHCⅡ、CD40等表达水平。结果两种细菌刺激后,DC2.4表达IL-6和IL-12的水平均有增加,且随刺激的菌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刺激还明显增强DC2.4的增殖能力。此外,刺激后细胞表面的MHCⅡ、CD40/80/86表达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尤以MHCⅡ为著。结论产丙酮酸棒状杆菌对DC2.4细胞增殖、成熟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有助于促进DC的抗原提呈功能。
韩清珍仝佳赵阳刘嫣芳沈培苏兆亮邵启祥焦志军王胜军许化溪
关键词:痤疮丙酸杆菌树突状细胞免疫调节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分子机理研究
目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直是治疗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最有效抗生素。但随着此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肠杆菌,这对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本研究目的主要是了解本院耐碳青霉烯...
阴晴成静陆建成陶真焦志军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