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娟

作品数:29 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显像
  • 19篇PET/C
  • 19篇PET/CT
  • 13篇脱氧
  • 13篇脱氧葡萄糖
  • 11篇PET/CT...
  • 10篇正电子
  • 10篇18F-FD...
  • 9篇发射型计算机
  • 7篇肿瘤
  • 6篇断层显像
  • 6篇正电子发射
  • 5篇氟脱氧葡萄糖
  • 4篇正电子发射断...
  • 4篇正电子发射断...
  • 4篇正电子发射断...
  • 4篇正电子显像
  • 4篇正电子显像剂
  • 4篇显像剂
  • 4篇显像术

机构

  • 21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8篇王丽娟
  • 21篇吴湖炳
  • 20篇王全师
  • 12篇周文兰
  • 11篇李洪生
  • 6篇韩彦江
  • 6篇陈萍
  • 4篇董烨
  • 4篇王猛
  • 4篇王明芳
  • 4篇谭建儿
  • 4篇黄顺
  • 3篇田颖
  • 3篇叶香华
  • 3篇邓怀福
  • 3篇张冬萍
  • 2篇韩佩
  • 2篇刘海平
  • 2篇任云燕
  • 1篇胡珊山

传媒

  • 5篇中华核医学与...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核技术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显像对炎性肠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炎性肠病(IB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经广州南方医院临床确诊为IBD且均在PET中心接受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75例(男46例,女29例,平均年龄38岁),患者1周内均行肠镜检查并测定CRP,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克罗恩病(CD)45例,盲法比较PET/CT诊断结果与同机CT及同期肠镜结果,组间差异行χ2或t检验,并将SUVmax与PET/CT显像前或显像后1周内患者CRP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18F-FDG PET/CT显像对IBD的病灶检出率为86.7%(65/75),高于腹部CT[73.3%(55/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5)。(2)65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病例中,检出受累肠段与肠镜完全符合33例(44.0%,33/75),部分符合24例(32.0%,24/75),不符合8例(10.7%,8/75)。其中,18F-FDG PET/CT显像累计检出受累肠段145段,肠镜检出119段;40例出现肠壁全层18F-FDG摄取增高,肠镜检查45.0%(18/40)的患者仅有轻度黏膜病变表现。(3)75例IBD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65例,临床证实为活动期患者48例,稳定期患者17例,活动期组SUVmax(8.31±4.21)高于稳定期组(6.36±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3,P〈0.05)。活动期组CRP与SUVmax间呈直线相关(r=0.453, P〈0.0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IBD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IBD的活动性评估也有一定价值,能显示肠镜检查容易漏诊的上皮下活动性病灶,为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邓燕云王全师吴湖炳周文兰王丽娟
关键词:炎性肠疾病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脱氧葡萄糖
18F-FDGPET/CT显像鉴别腹腔积液性质的价值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不明原因腹腔积液入院的初诊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PET/CT显像、同机CT平扫和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PET/CT显像计算病灶SUV。结果经组织病理学、腹腔镜、胃镜、肠镜等检查及临床随访确定,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对疑有胃肠道病变患者行PET/CT延迟显像以明确诊断。有无腹膜转移组间SUV。。差异行两样本t检验;PET/CT、同机CT平扫及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对腹膜转移诊断效能比较用McNemar检验;三者与最终结果吻合度检验用Kappa检验。结果腹腔积液患者70例,经手术、腹膜活组织检查或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证实48例为腹膜转移癌引起的恶性积液,22例为良性积液。2组腹膜的SUV…分别为6.08±3.92和2.66±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5.063,P〈0.001)。PET/CT诊断45例为恶性积液,其中2例为假阳性,另有5例恶性积液被误诊为良性积液,PET/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6%(43/48)、90.9%(20/22)和90.0%(63/70)。定位CT诊断27例为腹膜转移,其中4例为假阳性,CT准确诊断良性腹腔积液18例,另有25例假阴性;定位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7.9%(23/48)、81.8%(18/22)和58.6%(41/70)。PET/CT与定位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4.286,P〈0.001)。70例腹腔积液患者中仅2l例腹腔积液中见癌细胞,其余患者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腹腔积液细胞学对腹膜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3.8%(21/48)、100%(22/22)和61.4%(43/70);PET/CT与细胞学检查对腹膜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885,P〈0.001)。PET/CT检查结果与
王丽娟王全师陈萍吴湖炳
关键词:腹水脱氧葡萄糖
18F-FDG PET/CT在胆囊癌鉴别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探讨如何将18F-FDG PET/CT和临床资料相结合,以更好地诊断胆囊癌,并评价全身PET/CT在胆囊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54例疑似胆囊癌患者(男28例,女26例,年龄18~82岁)的PET/CT显像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以组织病理学及临床随访为“金标准”,分析PET/CT定性法、定量法对胆囊癌的诊断效能,并研究血清CEA、CA19-9和外周血WBC计数在进一步区分18F-FDG代谢增高的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作用.以临床分期为基准,研究全身PET/CT在胆囊癌分期中的价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x2检验和McNemar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4例患者中27例为胆囊癌,另27例为胆囊良性病变.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42例(真阳性27例,假阳性15例).以胆囊病灶代谢增高为定性诊断标准,PET/CT诊断胆囊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27/27)、44.4%(12/27)和72.2% (39/54);以SUVmax 6.6为定量诊断标准时的相应值分别为81.5%(22/27)、70.4% (19/27)和75.9%(41/54),与定性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11和0.193,均P>0.05).早期胆囊癌和代谢增高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CEA和CA19-9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9和0.045,均P>0.05).然而代谢增高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增高异常率明显高于早期胆囊癌患者(14/15和1/6;x2=12.343,P<0.05).(2)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提高了59.3% (16/27)患者的临床分期.18F-FDGPET/CT全身显像诊断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8/19和7/8,诊断胆囊癌远处转移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7/17和9/10.结论 无论是定性法还是定量法,18F-FDG PET/CT均难以特异性鉴别诊断早期胆囊癌和代谢增高胆囊良性病变(急性炎性病变为主),PET/CT显像结合外周血WBC计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胆囊癌准确分期.
王珍吴湖炳王全师王丽娟周文兰李洪生董烨田颖
关键词:胆囊肿瘤肿瘤分期脱氧葡萄糖
肺癌骨转移病灶^(18)F-FDG PET/CT图像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成骨性和溶骨性骨转移癌18F-FDG摄取的差异,分析骨转移癌18F-FDG摄取与肺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肺癌骨转移的初诊患者60例,皆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转移灶的SUV,根据同机CT显示的密度改变确定骨转移灶为成骨性或溶骨性。结果:PET/CT显像检出骨转移病灶392个,其中PET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的病灶为389个,18F-FDG摄取无明显增高而CT出现明显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灶3个,以上392个病灶均经临床随访证实。392个病灶中CT表现为溶骨性病灶201个(51.3%)、成骨性病灶75个(19.1%),骨密度无明显改变者116个(29.6%),这3组病灶的SUV分别为3.5±1.3、2.7±0.6、3.0±1.2,溶骨性骨转移癌的SUV高于后两者(P值均<0.01),而后两组间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0.05)。腺癌组、鳞癌组、大细胞癌组、小细胞癌组的骨转移灶的SUV分别为3.4±1.3、3.1±1.4、3.3±1.1、2.5±0.6,小细胞肺癌组骨转移癌的SUV低于肺腺癌及大细胞癌组(P值均<0.01),但与鳞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后3组骨转移癌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PET对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机CT,溶骨性骨转移灶的18F-FDG摄取较成骨性转移灶的高,CT与PET对于肺癌骨转移灶的检出优势互补。
张冬萍吴湖炳王全师叶香华李洪生王丽娟
关键词:肺肿瘤骨肿瘤肿瘤转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8)F-FDG PET/CT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诊断乳腺癌的对比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在18F-FDG PET/CT显像中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乳腺内肿物患者63例,其中乳腺癌33例38个原发病灶,乳腺内良性病变30例36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目测法分析以肝脏的摄取做对比。半定量分析法测量乳腺肿物的SUVmax,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确定SUVm ax诊断阈值。结果目测法分析病灶高于肝脏摄取者为乳腺癌,其诊断的灵敏度为94.7%、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85.1%,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3.1%。半定量分析选取SUVm ax≥3.35为最佳阈值,诊断的灵敏度为89.5%、特异性为80.6%、准确性分为85.1%、阳性预测值为82.9%、阴性预测值为87.9%。两种方法在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没有显著性(2=0.724,P=0.395;2=0.321,P=0.571;2=0.000,P=1.000)。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中,目测法足以准确地做出定性诊断,半定量分析并不能提高诊断效能。由于目测法相对简单、便捷、直观,因此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中,目测法可能是更为实用的图片分析方法。
林丽莉吴湖炳王全师李洪生周文兰王丽娟
关键词:乳腺肿物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目测法半定量分析
18F-FDG PET/CT半定量分析法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半定量分析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在术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在...
刘海平陈萍沈磊何建行王丽娟邓怀福韩佩陈仰纯
文献传递
^(18)F-FDG PET/CT显像在食管癌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对30例食管癌初诊患者于手术或放化疗前一周内进行18F-FDGPET/CT检查,将15例手术治疗患者的130枚区域淋巴结的PET/CT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相比较。所有患者的远处转移灶及1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根据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临床随访而定,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结果显示:30例食管癌患者,原发病灶18F-FDGPET/CT均为高代谢病灶(100%),病灶界限显示清晰。以患者为单位计算,30例食管癌患者,20例(66.7%)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8F-FDGPET/CT真阳性18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2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0%、80.0%、86.7%。以淋巴结为单位计算,在15例手术治疗患者的共130枚淋巴结中,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33枚(25.4%),PET/CT真阳性23枚。18F-FDGPET/CT对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9.7%、97.9%、90.8%。检出远处转移4例(13.3%),分布于肝脏、肺及骨骼。30例PET/CT显像后,16例提高了临床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分期;13例与18F-FDGPET/CT显像前的临床分期一致。
王丽娟吴湖炳王全师王明芳周文兰李洪生
关键词:肿瘤分期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一种乙酰保护的半乳糖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酰保护的半乳糖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乙酰保护的半乳糖类似物的结构式为:<Image file="DDA0001794126960000011.GIF" he="235" imgContent="draw...
孙朋辉胡孔珍黄顺韩彦江王猛王全师吴湖炳谭建儿王丽娟
文献传递
18F-FDG PET/CT显像在食管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王丽娟李洪生吴湖炳王明芳王全师
双示踪剂^(18)F-NaF/^(18)F-FDG PET/CT同时显像在荷骨肉瘤小鼠模型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建立双示踪剂18F-NaF/18F-FDG同时显像模式,探讨双示踪剂18F-NaF/18F-FDG PET/CT同时显像模式在荷骨肉瘤小鼠模型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首先建立荷骨肉瘤裸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18F-NaF组、18F-FDG组、18F-NaF/18F-FDG双示踪剂组。分别于注射18F-NaF、18F-FDG及18F-NaF/18F-FDG 60 min后行PET/CT显像,双示踪剂组90 min后延迟显像。通过感兴趣区技术,测量肿瘤SUVmax以及T/M值。结果18F-NaF/18F-FDG双示踪剂摄取和本底清除示踪剂速度较快。60 min及90 min时肿瘤SUVmax分别为4.63±0.65和3.35±0.53,T/M比值分别4.89和4.29。骨肉瘤对双示踪剂18F-NaF/18F-FDG摄取较18F-NaF或18F-FDG单一示踪剂摄取及T/M值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示踪剂18F-NaF/18F-FDG PET/CT同时显像模式在骨肉瘤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反映了骨肉瘤组织的病理生理,对于骨肉瘤的诊断、分期、恶性度判断及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邓怀福陈萍蒋昌斌孟悛非高振华王丽娟
关键词: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