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奇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神经元
  • 3篇排尿
  • 3篇排尿反射
  • 2篇电镜
  • 2篇电镜研究
  • 2篇形态学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合酶
  • 2篇骶髓
  • 2篇合酶
  • 1篇形态学基础
  • 1篇鸦片
  • 1篇阳性神经元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阴茎
  • 1篇源性
  • 1篇神经切断
  • 1篇神经切断术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王亚奇
  • 6篇秦秉志
  • 4篇李继硕
  • 2篇丁玉强
  • 1篇楼新法

传媒

  • 4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解剖学报
  • 1篇传染病信息

年份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鼠腰后段背根节神经元周围突的分支分布——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本研究应用2组荧光素配伍(FB-NY,PI-Bb)的双标记技术,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1.将各配伍组的2种荧光素分别注入大鼠一侧胫神经干和腓神经干;2.分别注入一侧的腓肠皮神经和小腿三头肌神经:3.分别注入胫神经和同侧膀胱壁内。前两组在注入侧 L_(4~8)背根节内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的标记细胞中约12%为双标记细胞;而第3组仅在注入侧 L_6背根节中见到少量双标记细胞。双标记细胞的大多数为小型(33.1%)和中小型(40.9%)细胞。本文结果表明:背根节细胞周围突有相当一部分是分叉的,它们的2个分支或分布于2条躯体神经,或分别分布于皮肤和肌肉,甚至可分别分布于躯体和内脏的不同感受野。这一结果为阐明牵涉痛和针刺对内脏活动调控的神经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秦秉志王亚奇李继硕
关键词:背根节神经元
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主盆神经节及阴茎勃起组织中的分布被引量:5
1994年
用NADPH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主盆神经节及阴茎勃起组织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成分的分布。发现主盆神经节内分布有大量NOS阳性神经元,其中大部分密集于盆神经进入端,而膀胱端稀少。阴茎深动脉及其分支螺旋动脉周围,阴茎和尿道海绵体的平滑肌小梁内均分布有NOS阳性纤维。阴茎勃起组织内未见NOS阳性神经元。将荧光金注人阴茎海绵体后,在主盆神经节内发现有较多的荧光金标记细胞。结合NADPH反应,发现这些荧光金标记细胞多为NOS阳性。本文结果证实主盆神经节内存在NOS阳性神经元,部分NOS阳性神经元支配阴茎勃起组织的血管床,提示一氧化氮可能是参与调节阴茎勃起的一种重要神经活性物质。
丁玉强王亚奇秦秉志李继硕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阴茎
排尿反射回路的形态学证明
1994年
生理学和临床早已证明,脑桥吻侧部和骶髓均存在排尿反射中枢,后者在截瘫患者可维持反射性排尿,但由于方法学的限制,形态学上尚未证明。本系列研究包括:(1)
秦秉志王亚奇史中立李继硕
关键词:形态学生理学截瘫患者初级传入纤维回路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在大鼠脊髓的分布及其来源被引量:6
1993年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NADPH)脱氢酶反应观察了大鼠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分布。胞体浓染且突起显示良好的类似Golgi染色的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亘脊髓全长的中央管周围灰质(X层),胸腰髓(T1-L3)的中间带外侧核、中介核及腰骶髓(L6、S1)的骶髓副交感核和后连合核,少量弥散于后角Ⅳ~Ⅵ层。后角Ⅲ层内可见较多的胞体浓染或淡染但突起短或未见阳性突起的小型神经元。前角内无阳性神经元,但有较多串珠状阳性终末支,并在运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上形成终扣。阳性纤维和终末在后角Ⅰ层和Ⅲ层密集,其它部位稀少。在胸腰段和腰骶段脊髓后角内、外侧缘有行向腹侧的内、外侧阳性纤维束,外侧束集中而粗大,阳性纤维束终止于中间带外侧核和后连合核。切断后根和半横断颈髓的实验表明,后角Ⅰ层的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来源于脊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中枢突,而Ⅲ层内的阳性纤维和终末则为Ⅲ层和后角深层阳性细胞的突起。结合文献和本文结果可以推断,一氧化氮在躯体和内脏感觉的传入过程及内脏传出活动中是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
丁玉强楼新法王亚奇秦秉志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脊髓神经元
躯体和内脏SP能初级传入神经元的定位研究被引量:2
1986年
本文在后根节和脊髓两个水平对躯体(胫神经)和内脏(膀胱)初级传入系统进行同时定性、定位的研究。对后根节选用两种较敏感的双标技术(HRP结合PAP,Biotin-WGA结合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在后根节中被标记的胫神经和膀胱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均有一部分同时显示SP样阳性反应。另外在分别切断盆内脏神经和胫神经的两组动物模型上进行脊髓的SP样免疫反应,通过两侧对比,观察到术侧灰质在相当于被切断神经的传入经路及终末区出现SP样反应的“脱落”现象,从而反证出躯体和内脏初级传入纤维中的SP能成分在中枢内的定位分布。本文首次提供了内脏初级传入在中枢内定位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结果。
王亚奇李继硕(指导)秦秉志(指导)
关键词:神经切断术
骶髓排尿反射机制的形态学基础——HRP标记、溃变和免疫组化法的光、电镜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应用溃变、HRP标记和免疫组化相结合的方法,在电镜下观察了SPN区外周初级传入终末与节前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形式。证明生理状态下,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突触联系。并进一步探讨了与节前神经元形成直接突触联系的初级传入终末的来源和性质。为解释反射性排尿形成机制的“脱抑制释放学说”提供了超微结构水平的形态学依据。
王亚奇秦秉志李继硕
关键词:骶髓排尿反射
内源性鸦片肽在骶髓排尿反射中的意义的形态学探讨—溃变法、HRP逆行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法相结合的光、电镜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通过溃变、HRP标记和免疫组化相结合的电镜观察,在证明骶髓副交感中枢区后根传入纤维的终末和副交感节前神经元树突之间存在轴-树突触的同时,发现初级传入终末又接受来源尚未确定的ENK样免疫阳性终末与之形成轴-轴突触。本文根据所观察的结果,探讨了ENK样成分对骶髓直接排尿反射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在逼尿肌与外括约肌的功能协调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本研究的结果为探讨截瘫患者反射性排尿的出现机制以及临床上用吗啡治疗膀胱痉挛以及应用纳洛酮加强慢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逼尿肌的反射活动等的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王亚奇秦秉志李继硕
关键词:排尿反射骶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