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劲

作品数:83 被引量:289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41篇细胞
  • 29篇干细胞
  • 17篇间充质干细胞
  • 17篇充质干细胞
  • 15篇造血
  • 15篇淋巴
  • 13篇血液
  • 13篇造血干细胞
  • 13篇淋巴瘤
  • 12篇骨髓间充质
  • 12篇骨髓间充质干...
  • 11篇造血干
  • 10篇体外
  • 10篇骨髓
  • 9篇血液病
  • 9篇疗效
  • 9篇间充质
  • 8篇造血干细胞移...
  • 8篇外周
  • 8篇外周血

机构

  • 60篇第三军医大学...
  • 2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綦江区...
  • 1篇重庆市巴南区...

作者

  • 83篇王劲
  • 24篇罗成基
  • 19篇刘瑜
  • 17篇许利民
  • 15篇郭朝华
  • 14篇周旭
  • 14篇程天民
  • 14篇张勇
  • 12篇冯江
  • 11篇冉新泽
  • 11篇邹仲敏
  • 9篇彭翠翠
  • 8篇粟永萍
  • 7篇张荷
  • 6篇范文辉
  • 6篇徐辉
  • 6篇曾艳
  • 5篇周进明
  • 4篇余昌云
  • 4篇张书模

传媒

  • 1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重庆医学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第10届全国...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10篇2003
  • 10篇2002
  • 3篇2001
  • 3篇1999
  • 3篇1998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细胞不同温度长期冻存后形态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红细胞长期保存的方法。方法 红细胞在 4 0℃、 80℃及 196℃ (液氮 )不同温度下长期保存 18个月后 ,分别测定冻存前后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渗透脆性 (RFT)及红细胞免疫功能 (RBC C3bRR、ERPN)。结果 红细胞 4 0℃长期冻存后 ,MCV和RFT较冻存前显著增高 (P <0 0 5 ) ,RBC C3bRR和ERPN较冻存前显著降低 (P <0 0 5 )。红细胞 80℃、 196℃长期冻存后 ,MCV、RFT、RBC C3bRR及ERPN较冻存前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红细胞经 80℃、 196℃长期冻存后 ,其形态、结构和免疫功能保存良好。 80℃低温冻存是一种简便。
许利民冯江张荷王劲张书模
关键词:红细胞免疫功能
10例骨髓坏死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BMN)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0例BMN患者的原发病诊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例患者中4例为非霍杰金淋巴瘤,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为骨髓增殖性疾病,3例为骨髓转移癌。骨痛、发热、血细胞减少、乳酸脱氢酶(LPH)和碱性磷酸酶(ALP)增高,BMN样改变为常见临床及实验室特点;10例患者中,9例死亡,1例原发病缓解后存活。结论 BMN主要见于恶性肿瘤,预后差,原发病治疗是关键因素。
周旭李响李郑刘瑜糜公仆王劲
关键词:骨髓坏死肿瘤白血病淋巴瘤
脐血与成人骨髓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比较被引量:2
2005年
比较脐血与骨髓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及血清sIL-2R和IgG水平的不同,探讨脐血移植后免疫重建延迟、GVHD及GVL效应的发生机制。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脐血及骨髓CD3+、CD3+CD5+、CD3+CD45RA+、CD3+CD45RO+、CD3+CD25+、CD19+、CD19+CD10+、CD19+CD40+、CD19+CD23+、CD3-CD16+CD56-及CD3-CD16+CD56+细胞的含量。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速率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脐血及骨髓血清中sIL-2R及IgG水平。CD3+T细胞数在脐血及骨髓中无显著差异(P>0.05)。脐血中CD3+CD45RA+、CD19+、CD19+CD10+及CD3-CD16+CD56-细胞数显著高于骨髓(P<0.05)。脐血中CD3+CD5+、CD3+CD45RO+、CD3+CD25+、CD19+CD40+、CD19+CD23+及CD3-CD16+CD56+细胞数显著低于骨髓(P<0.05)。脐血血清中sIL-2R及IgG水平显著低于骨髓(P<0.05)。脐血中成熟T细胞、成熟B细胞及成熟NK细胞亚群的细胞数显著低于骨髓,这可能是脐血移植后免疫重建延迟、GVHD发生率低及GVL效应低的原因之一。
许利民冯江王劲洪淋
关键词:脐血骨髓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
急性白血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3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auto-PBSCT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9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39.4(16~64)岁。均在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后,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并行auto-PBSCT,术后定期随访及维持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无一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12例AML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3(9~93)个月,6例(50.0%)仍存活,6例(50.0%)持续完全缓解(CR),3年总生存(OS)率50%(6/12);7例ALL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7(3~106)个月,4例(57.1%)存活,3例(42.9%)持续CR,3年OS率71.4%;所有患者的死亡均因白血病本病复发所致。结论 auto-PBSCT可提高AL患者的总生存(OS)率和无白血病生存(DFS)率,是无条件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AL患者可供选择的一个治疗方案。
刘瑜曾艳彭翠翠王劲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转化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机体受创后尤其是骨折发生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启动成骨分化,其表面多种生长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受体表达将发生变化。目的:观察骨折损伤后不同时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转化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2-02/2003-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健康成年兔,建立成兔桡骨骨折模型。方法:在造模当日及造模后1,5,10,15,20d抽取实验兔骨髓液,取骨髓有核细胞,纯化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培养基诱导培养。主要观察指标: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β2受体在间充质干细胞上的表达。结果:造模后1d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表达与造模当日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5d,其表达显著高于造模当日(P<0.05);造模后10d与5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造模当日(P<0.05);造模后15,20d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表达显著高于造模当日及造模后5,10d(P<0.01)。造模后1,5d转化生长因子β2受体表达与造模当日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10,15d,其表达显著高于造模当日(P<0.05);造模后20d转化生长因子β2受体的表达显著高于造模当日及造模1,5,10,15d(P<0.01)。结论:创伤后体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β2受体的表达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
王劲张勇罗成基冉新泽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2受体分化
小剂量米托蒽醌、足叶乙甙对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影响
王劲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的MYC、Bcl-2的阳性表达;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细胞来源、结外受侵情况、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分布等临床特征;观察比较MYC/Bcl-2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观察MYC阳性表达与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及细胞来源与MYC/Bcl-2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结外受侵、IPI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与MYC/Bcl-2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阳性表达患者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细胞来源、结外受侵情况、IPI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与MYC阳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或MYC阳性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相关,MYC阳性表达与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
糜公仆王劲周旭余昌云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YCBCL-2
血液病教学中循证医学原则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在血液病学的临床教学工作中,通过应用循证医学原则,提高了学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制定过程的认识,同时也锻炼其临床逻辑思维能力。
王劲
关键词:循证医学血液病学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瑜曾东风曾艳彭翠翠王劲
hyper-CVTD/MA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hyper-CVTD/MA方案治疗中高危以上淋巴瘤及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中高危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25例,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采用hyper-CVTD/MA方案化疗:环磷酰胺300mg/m2,每12小时1次,第1~3天,持续2h静滴;长春新碱1.4mg/(m2.d),第4,11天,持续24h静滴;吡柔比星50mg/(m2.d),第4天,静注;地塞米松20~40mg/(m2.d),第1~4天和第11~14天,静滴;MA方案:甲氨碟呤1.0g/(m2.d),第1天,持续24h静滴;阿糖胞苷1.0g/m2,每12小时1次,第2~3天,持续4h静滴。结果恶性淋巴瘤组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2例,死亡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2例,死亡4例。副作用中胃肠道反应31例(72.09%)、感染32例(74.42%)、黏膜炎33(76.74%)、肝脏功能损害24(55.81%)、心脏毒性9(20.93%)。结论 hyper-CVTD/MA是治疗恶性淋巴系血液病的有效方案,积极预防及处理并发症。
王劲周旭刘瑜彭翠翠
关键词:淋巴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