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子宫内膜癌8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2005年9月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妇科收治的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单纯因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导致手术病理分期由Ⅰ期升至Ⅲa期者6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而同期因肿瘤侵犯子宫浆膜面或附件所诊断的Ⅲa期10例患者中,术后复发3例,因例数较少,未行统计学分析。13例侵及脉管者4例复发,复发率为30.8%,明显高于未侵及脉管者(3/39,P=0.046);复发患者中,68.8%于术后2年内发生。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复发与脉管浸润、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单纯因腹腔冲洗液阳性导致的Ⅲa期患者预后好于同期别的其他患者。
- 高敏蒋国庆燕鑫王文安娜高雨农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复发腹腔冲洗液
- 术后辅助化疗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治疗中的价值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好,但仍有少数患者复发,且复发后治疗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I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及术后辅助化疗在其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与复发相关的预测因素,并分析术后辅助化疗对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6±24.0)个月。结果:96例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10例复发,复发率为10.4%。平均复发时间为(17.3±8.0)个月;其中盆腔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盆腔复发并远处转移1例。复发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8±6.4)岁,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的(53.6±10.1)岁(P=0.015)。复发患者中Ⅰc及G3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分期及病理分级者(P=0.011,P=0.000)。多因素分析发现:FIGO分期和病理分级是判断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P=0.013,P=0.000)。Ⅰc期患者术后给予辅助化疗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未化疗者(P=0.046)。结论: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病理分级是判断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术后辅助化疗有助于降低Ⅰc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复发率。
- 高敏王莉王莉蒋国庆燕鑫郑虹王文
-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辅助化疗复发
- 宫颈冷刀锥切术中3种止血方法的比较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比较单纯压迫、电凝及缝合方法对宫颈冷刀锥切创面止血的效果。方法:5年来136例接受宫颈冷刀锥切的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单纯压迫组(25例),电凝组(66例),缝合组(45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平均术中出血量单纯压迫组56.60±42.20ml和电凝组63.33±46.15ml,较缝合组98.67±72.22ml明显减少(P<0.05)。平均手术时间单纯压迫组23.40±11.43分钟显著短于电凝组33.53±17.89分钟和缝合组37.89±18.04分钟(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单纯压迫组为24.00%,电凝组24.24%,缝合组28.89%(P>0.05)。结论:非缝合法对冷刀锥切术创面止血效果好、手术时间短,较缝合法有优势。
- 王文蒋国庆高敏燕鑫高雨农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冷刀锥切止血方法
- cyclin E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 2006年
- 目的探讨cyclinE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4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标本中cyclinE蛋白的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yclinE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阳性表达率达85.7%,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分期、组织学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高表达组的平均无瘤生存期为(17.2±2.2)个月,低表达组的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8.2±1.9)个月,高表达组的无瘤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组(P<0.01),但两组的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表达组的无瘤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组,提示cyclinE蛋白高表达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复发,预后差,该组患者应加强治疗和严密随访。
- 蒋国庆王文燕鑫宛凤玲解云涛高雨农
- 关键词:卵巢癌CYCLINE蛋白WESTERN印迹法
- 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评估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探讨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4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2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筋膜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者(TAH+BSO组)65例,筋膜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者(PLX组)54例,筋膜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者(PALX组)100例。总结并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AH+BSO组、PLX组和PALX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4.84±6.45)min、(182.94±6.62)min和(188.27±5.77)min,TAH+BSO组明显短于PLX组和PALX组(P〈0.001)。TAH+BSO组、PLX组和PALX组患者的出血量分别为(222.97±38.42)ml、(311.80±21.62)m1和(391.51±53.20)ml,TAH+BSO组明显少于PLX组和PALX组(P=0.009)。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PLX组和PALX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下肢水肿,发生率为31.8%;其次为淋巴囊肿,发生率为27.3%。PALX组与PLX组比较,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1),但下肢水肿、淋巴囊肿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虽较单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有所增加,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临床工作中,需选择合适的适应证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高敏高雨农燕鑫郑虹蒋国庆王文张乃怿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后并发症
-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72例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及血清SCC(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结果27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总临床有效率为62.96%(17/27),完全缓解率为7.41%(2/27),部分缓解率为55.56%(15/27),37.04%(10/27)病情稳定,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新辅助化疗对病灶大小的影响与病理类型(P=0.033)、临床分期(P=0.014)、化疗前病灶大小(P=0.047)有关,对血清SCC水平变化的影响与治疗前的血清SCC水平有关(P=0.000),与年龄、病理分级、化疗方案、病理高危因素等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有效缩小病灶,降低血清SCC水平。
- 王文蒋国庆高敏郑虹高雨农
-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鳞状细胞癌抗原
- 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评估
-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手术安全性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4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2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发生情...
- 高敏高雨农燕鑫郑虹蒋国庆王文张乃怿